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瞻园仙踪 |
[游记]瞻园仙踪 |
2007-08-03 |
瞻园仙踪 别后鸟啼堪惊 瞻园松石天下秀!说来惭愧,每每小生我到江南来,也曾流连于秦淮河畔的桨声灯影里,却从未到过瞻园去。六朝繁华皆如梦,人在梦中游。此番来到南京,恰巧小驻瞻园,岂非天意!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瞻园更是好去处,时值清秋,正是赏玩季节。想小园中景物气象万千,挹情致疏朗清绝,怎能不令人心醉! 漫步园中,宛在画中玩耍,果真是“堂宇阔深,园沼秀异”。奇花异草,数不胜数。湖石玲珑剔透,山水宛似天成,亭台楼阁,雅致精巧。俯仰间六百年云烟弹指而过,究竟此间藏有多少美妙动人的传说,想那徐达好甚会享乐,竟生得如此美妙的去处。我正在感叹间,忽的云中有一只青鸟翩然而来立于栏前,那鸟儿唱道:“风之子,风之子,今日有神仙驾临,快快去迎接吧!”亭下灵池中忽有一尾红鲤鱼从水中探出头来说:“风之子,风之子,今日有神仙驾临,快快去迎接吧!”我正愕然之间,只见东南空中霞光万道,数不尽的仙鹤飞过,云中隐约数千仙众,一朵祥云翩然而至,不一会儿就到了眼面前,从云端里走下来三位神仙来,只见为首那位仙长一身道家装束,仙风道骨,神清气朗,其余是两位仙姑皆一袭素衣,长袂飘飘,不一会儿功夫三位仙家笑语盈盈行得前来。 我忙上前施礼道:“小生这厢有礼,不知三位仙长从何处而来,将往哪里去?” 那道长回答道:“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从来处来,往去处去。” “不知仙家驾临,还望恕罪!”我作揖道。 “我乃栖霞山青埂峰下修行的道人,八百年前得道成仙,我的道场前临大海,背负青山,坛前有千年梧桐高八百丈,华盖亭亭,天下同此凉热。上筑鸾凤之巢,下有八千仙众,讲经说道,贫道法号梧桐是也。这两位是莫愁仙子与栖霞仙子,与我一起回栖霞山讲经,忽见此处甚有灵气,故而特来一游。”正欲行间,莫愁仙子说道: “我等这身打扮前去游园,只恐是招人耳目,搅了兴致,不如变化凡人装束,也方便些。” 三位仙人欣然同意,转身变化处,我定睛一看这三位,不禁喜出望外,这莫不是我梦里朝思梦想西祠胡同《秋日梧桐》版的版主梧桐老大,8姐和语彤小妹吗? 语彤妹妹示意我小声些,“切莫喧哗,小心暴露我等身份!” 相见甚欢。一行人相携进得园来,正当秋高气爽,园中奇花异草,气象万千。适值赏玩季节,园中往来观景的甚多。转过屏风去,曲径通幽处。从侧门入,顺着曲曲折折的七星亭抄手游廊走去,移步换景,都鲜活了起来。翼然亭上的宫女轻轻弹拨着琵琶,那悠悠的叹息落在涓涓的流水上。穿过石桥去,我们欣喜的发现一朵惺眼朦胧的莲花,鸳鸯相逐着唱着欢快的歌,杨柳的清风使人心醉。莫愁仙子和栖霞仙子也不禁赞叹这美好的景致。 梧桐仙长叹道“天下人熙熙攘攘为名而来,为利而去。辜负了这良辰美景。” 道长手拂一株紫藤问莫愁仙子:“你可记得,当年来时这株紫藤尚才发芽,如今竟然也这般老也!”莫愁笑道:“尘世间六百年风雨,沧海都变成桑田了,它焉能不老!” “你们可曾知道这园子的来处?”道长问道。 我答道:“大明王府,中山王徐武宁徐达的府邸。徐达少有大志,初为郭子兴部将,后随明太祖征战四方,纪律严明。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功高不伐,累官左丞相封魏国公,赐府邸是也。据说是江南第一风水佳处。赵朴初先生曾题为金陵第一园是也。” 莫愁答道:“也曾为乾隆行宫,乾隆亲为题名,取苏东坡诗意名为瞻园。” 栖霞答道:“也曾为太平天国首领的杨秀清的府邸。”众人会意一笑,不觉间绕过一览阁,只间有许多人正在围观壁上所题“虎”字,据说为明邵道人所题,具有辟邪招财之功。 莫愁摇摇头一笑而过,轻声唱道: 远枕钟阜近吞江,一览楼中景入窗。此是秣陵名胜地,许多王气酒能降。 一池清水清于螺,嫩绿残红漾碧波,亭外斜阳送归鸟,有人低唱莫愁歌。 铁笛声中姓几远,野花狂草自年年。明清两代均销灭,暮雨潇潇啼杜鹃。” 唱罢众人皆同声赞叹,问此歌的出处,莫愁道曾与青羊居士同游此地,他曾唱得这些诗句,恍惚间依然记得,随口就唱了。 (未完,待续) |
原始链接:http://www.xici.net/Writing/Prose/b371313/d51086996.htm |
转自:4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