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姑苏游记:美哉,东山雨花台

[游记]姑苏游记:美哉,东山雨花台

2007-08-03    chinanews.com.cn

中新苏州网7月29日消息:题:美哉,东山雨花台

作者:叶正亭

东山的雨花台,书载已有400余年历史,但历经战乱,尤其是文革浩劫,确已很长时间名消实亡。雨花台的修复、开放,其实也就是今年春上的事。

沿古镇中心,东山新建了一条平展展的柏油马路,一路的指示牌,到底便见一座高高爽爽的石牌楼,上书“雨花胜境”四个大字。进得胜境,右侧是一片江南少见的大草坪,左侧则是一条蜿蜒碑廊,十八块苍劲石刻,记载的是从明清至民国的文人雅士们留下的咏景诗,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吴荫培七律《登雨花台》中的两句:“禅窟烹茶招陆羽,朋交画竹集文同。”这诗碑长廊,可以说是雨花台的文化品位了。

问何谓“雨花”?有朋友答,明代,东山的饱学之士郑登远在此建起山庄,广植桃树,每逢春暖花开时,满山遍野落英缤纷,山风一吹,林坞里、山涧旁、溪水中,花瓣飞舞,飘飘洒洒,好似苍天下起桃花雨。“雨花台”由此得名。哦!还真有几分浪漫,几分诗情画意。

沿着用网砖铺就的“人”字型山道缓缓前行,但见桔林深深,古木参天,遮光蔽日,凉爽宜人,山道旁的溪涧如一条飘动白练,流水淙淙,波光鳞鳞,好一派山野果园之妙趣,真一处寻古探幽佳地,都市人到此,谁能不醉!

雨花台中百岁以上的名贵古木有百余株,可敬的园艺工人在每棵古树上都挂了身份证,使人一目了然,有150年的沙朴、200年的女贞,还有250年的榉树,300年的枫树,更有800年的古榆树……,游人行走此间,仿佛穿越在时空隧道,仿佛是在与历史对话。

正聊发思古幽情时,见有种种石雕的远古动物走来,那蹲在路旁、形如狮子者,为清代之“十脸”,亦称“鬼脸”,塌鼻头,凹面孔,自不能与百兽之王媲美;古井亭畔,又见左右分立着八匹古石马,八骏马造型生动,雕工细腻,都出自东山状元陵墓,明马为施磐的随葬品,清马的主人则为王世琛。

任何一处旅游地,大凡有了人文内容,才会有旅游内涵与持久生命力,自古就人杰地灵、风景如画,物产丰盛,倍受世人瞩目的东山在这方面可谓得天独厚,游雨花台站在盛河桥畔,可以欣赏“雄黄矶”三个大字,那是出自东山明代宰相、大学士王鳌之手;坐在印心石屋,可拜见清道光皇帝的御笔。乾隆老帝也到此地,没有留下墨宝,倒是留下三剑刀痕,传说乾隆下江南,听说东山有个雨花台,便来了,走到这里的环清桥,忽起一阵山风,把他的帽子给吹飞了,乾隆龙颜大怒,拔出宝刀,在青石桥面上连砍三刀。

桥上有刀印;桥旁有石碑,石碑上“逍遥”两字,雄浑端庄,沉稳大度,不问便知出自颜真卿之手,果然,那是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游览东山时留下的墨宝。愚以为,此乃雨花台镇山之宝。

走过“逍遥”碑,人感觉有点累,便抚树小憩,猛回头,但见绿树白云间,有黄墙黛瓦,若隐若现,如临仙境,那定然便是雨花禅寺。游雨花台“萃香泉”不能不去,那是一弘活泉,位于禅院屋后,终年不涸,泉水从山崖石隙中流出,如条条银线,汇成一潭,终年不涸,水清冽甘甜,难怪山道上常见当地农民背着各式器具,来此取水;想象着用萃香泉水来烹碧螺春茶,定然可与用虎跑泉水泡龙井茶相提并论。

有点遗憾。山民告诉我,雨花禅寺右侧有条山道,直通东山最高峰———莫厘峰顶。那里,不仅八百里太湖尽收眼底,且还可望见浙江、苏州等地风光。只是此段山道要走半个多小时。因为天雨,这回便打住了。

转自:http://www.sz.chinanews.com.cn/suzhou/2002-07-29/8/18026.html80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