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雨花台能否增加“缅怀日” |
[游记]雨花台能否增加“缅怀日” |
2007-08-08 xieyouji.com |
市民花钱祭扫心里抹不直 昨天上午9点,记者来到雨花台陵园北大门时,只见门前的小广场上挤满了等待入园的人。而群雕广场上,成群的大中学生正在校旗、共青团旗帜下排队等候。昨天是雨花台免费开放日,来雨花台参观的市民特别多,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散客,由于没有提前预约,三三两两自发而来的市民基本都被挡在门外。按有关规定,散客得集中成20人一个的小团队,登记后才能入内。 对此,家住延龄巷的顾大爷颇有意见:“我早就想来,清明节期间来看看革命烈士是应该的,但一想来祭扫烈士还得掏钱买门票,心里就有点抹不直。”市民王女士也称:“今天免费开放,来的人太多,如果多免费开放几天,祭扫的人就不会那么集中。散客在门口集中后,一进门又散了,等于没的效果。”王女士告诉记者,据她所知,许多国家的公园、博物馆、展览馆等都是免费开放的,其运营、管理、维修费用和人员开支全部由国家买单。道理很简单,这些场馆承载着文化教育、人文历史熏陶的重任,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意义重大,如果售门票势必将一部分人挡在围墙之外。与提升国民素质这样一项振兴民族和国家的宏伟大业相比,门票的经济价值应该往后退。 学生教育意义重于门票效益 在众多参观者中,许多大学生都是有组织地来到雨花台,他们身着素装,佩戴白花,举着悼念革命先烈的横幅,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入团誓词。“要是平时也对我们免费开放就好了。”江苏海事职业学院的几位学生表示,烈士陵园不同于公园和旅游景点,它的主要功能不是玩,而是民族精神和英雄主义教育,尤其对青少年的教化和感染作用是金钱所无法承载的。“我小学时参观雨花台曾读到董必武的一首诗,‘遗物遗容见遗风,烈士精神永世颂……’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每次低声吟诵,仍然荡气回肠,这种铭心刻骨的效果和感化作用难道不比一点门票钱更弥足珍贵?” 烈士亲属应多搞几天免费开放 在祭扫人群中,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烈士亲属,在他们的心中除了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外,更多的是一份割舍不断的亲情。家住南京市金陵小区的邓奶奶是邓定海烈士的女儿,她3岁时父亲就牺牲了,如今邓奶奶已经78岁了。她说:“你不知道那个时候我们有多苦,在水西门一带吃淘米水,现在生活没话说了,我们更不能忘记他们。” 郭纲琳烈士的亲属一行来了8人,她的侄儿郭常柏告诉记者,姑母牺牲的时候才27岁,没有留下子嗣,这些年来都是他们这些侄儿来祭奠。几位烈士家属表示,雨花台所蕴藏着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染和影响着几代人,一年365天仅仅免费两天是很不够的。雨花台烈士陵园作为先烈英灵的神圣葬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如果天天免费开放有困难,至少在清明期间应多免费开放几天,让更多的人来瞻仰和祭奠先烈。 雨花台烈士陵园经济压力大免费有难度 “要是拨款够,我们也不愿收钱。”雨花台烈士陵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称,“靠卖门票来养园也是没有办法,场馆维护要钱,绿化养护要钱,水电支出要钱,还有人员工资等,靠政府有限的财政拨款难以为继,不卖门票咋办?”该人士介绍,雨花台烈士陵园每年门票收入有1000万元左右,即使这样也常常入不敷出,经济上的压力很大,目前要让雨花台完全免费开放还不现实。不过,烈士陵园这两年一直在努力,去年已对青少年免票了。 |
转自:http://www.xieyouji.com/xieyouji/information/0722/49903.html28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