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濠河 濠河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 濠河原为古护城河,史载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即有河。现周长10公里,水面1080亩,水面最宽处215米,最窄处仅10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国内仅存的四条古护城河之一。濠河水清如镜,自然风光优美,拥有江鸥、野鸭、鱼鹰等自然生态群落。濠河两岸有光孝塔、天宁寺、北极阁、文峰塔、南通博物苑、五公园等名胜古迹,有张謇、李方、赵丹等名人故居,还有濠东绿苑、濠西书苑、环西文化广场、文化宫、文峰公园、映红楼、体育公园等新兴的文化娱乐场所和旅游景点,以及28座桥和各种名木古树。清澈洁净的濠河与亭、台、楼、阁、塔、榭、坊等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千百年积累的历史遗迹、园林艺术、乡俗风情奠定了濠河古朴凝重的文化底蕴,而现代城市的崛起,又赋予它朝气勃勃地时代风采。 南通濠河风景名胜区,1993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布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1998年名列江苏省首批文明风景名胜区之一。濠河风景区以其健康、优美、舒适、和谐的生态环境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江苏省人居环境奖。 濠河,即古护城河、它位于市区中心,曲水回环,绕城而流,水面70万平方米,景观丰富,林木葱郁。亭台桥榭掩映其间,画舫游艇荡漾水中。远近闻名的花园式城市南通城之美,得益于濠河。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光孝塔于濠河北首,民间有“先有光孝塔,后有通州城”之说。有一座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环绕南通城的濠河,被誉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项链",是南通的骄傲。南通人民为有这一条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国内现已罕见的濠河而自豪。 958),掘土筑城。城外有护城河,称为濠河。因此处水陆交通便利,故名通州。筑城时需要大量泥土,便在城外挖河取泥,一举两得。南通原为沙洲,发育而成大陆时,留有许多天然水泊,挖濠河时充分利用,因而南通的濠河一半源于天然,一半成于人工。据州志记载"濠河绕城四匝,与市河(市内之河)相通,城北、东、南、西南阔凡几十丈,北接淮水,西汇江河,东达诸场(沿海多盐场)"又云"州城仅周六里,而濠特深广,望之汪洋,足称巨观。" 10公里,内外河岸线40华里,水面1040亩,最宽处215米,水波浩渺,形同湖泊,最窄处仅10米,若丝带飘流。整个濠河弯曲迂回,绕古通州城(现在的老城区)流动,水城一体。现在城市扩大到濠河以外的周边,南通成为"水包城,城包水"的具有独特景观的城市,有人赞美为"东方威尼" () <<夜泊文峰塔寺前作>>云:"三元桥畔是知津,小住鱼床作比邻。塔影倒悬明月里,扁舟一叶一诗人?"生动地描写了濠河东南端幽美宁静的环境。西南濠河的河面也相当开阔,水中有沙洲,建有楼阁(魁星楼,又名水心楼),清人李琪有诗描写这一带的景色:"水心楼阁水连天,一带垂杨欲化烟。最是夕阳人问渡,临溪争唤卖花船。"(<<崇川竹枝词>>)可见当时此处仍是浩渺一片,直至后来张謇建造五公园,才在其间筑堤架桥。北濠河也甚宽阔,地处偏僻,环境幽静。昔日濠河东、西、南三面皆有吊桥将两岸相连,唯北濠河无桥,直至解放后才利用濠河中的"沚"(古代沙洲水泊中遗留的土墩),造了便桥。最近又改建为宽阔、坚固、美观的北濠桥了。 "城成即有河"。市内小河纵横交错,可通舟楫。"市河东西可并两舟,纵而北可大舟,其南可小舟也。城中民运刍粮百货,不绝如织"(<<州乘一览>>)。在全国范围内,能在市内通舟楫的城市,真是凤毛麟角了。只可惜后来对市河未加呵护,干涸淤塞,只得在修建下水道时,将市河镇平变为道路了。幸而濠河尚存,经过多次疏浚治理,仍未失云当年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