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三游昆明(四)金殿、圆通寺

[游记]三游昆明(四)金殿、圆通寺

2007-07-21    icyw.cn

三游昆明(四)---金殿、圆通寺

<FONT size=3><br><P><FONT size=3><B>三游昆明(四)</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FONT></FONT><P><P><FONT size=3><B>金殿</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FONT><P><P><FONT size=3>金殿风景区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距市区8公里。早就听说金殿是吴三桂所建,所以,67年,我们几个同学一到了昆明就想看看大名鼎鼎的金殿。大致打听了方向,我们两个同学就骑车前往了。也不记得当时骑了多少时候,只知道似乎到了郊区很远的地方,早就没有了柏油马路,记得当时我们是在农村的土路上向前骑,问了许多人,要不就是听不懂我们的问话,要不就是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金殿,后来总算问到一个明白人,说你们是不是找那个铜亭子,随后给我们指了一条明道,我们沿着山路向上骑,七拐八拐,终于找到了这座名声显赫的金殿。出乎意料的是,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金碧辉煌,真像当地人所说,是围在铁栅栏中的一个铜亭子。似乎周围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建筑和保护,到处破破烂烂,有几个老妇女坐在亭子周围的石阶上似乎在缝衣服。这就是当年我看到的金殿了。印象中它颜色黑暗,让人失望。听说,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扫四旧”期间,各殿泥塑神像均被破坏,殿宇坍塌,荒烟蔓草。我们看到的就是破坏后的景象了。<P></FONT><P><P><FONT size=3>99年和学校去时,着实让我出乎意外,没想到金殿规模居然如此宏大了。金殿属于太和宫的一部分,是道教文物。俗称铜瓦寺。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02)</FONT>,系云南巡抚陈用宾命人仿武当山铜殿铸成。明末,统治云南的沐氏,以为此铜殿属金克木,对沐氏不利,便命巡抚张凤翮于崇祯十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37)</FONT>将之拆迁至大理宾川鸡足山金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后毁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文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现在的金殿(其实是铜殿)是清康熙十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71</FONT>年)平西王吴三桂重建的。这幢重檐歇山式真武铜殿,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0</FONT>吨,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因铜殿在骄阳下殿宇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人们称为金殿,是中国重点保护文物。<P></FONT><P><P><FONT size=3>从山脚舍车步行,先过迎仙桥,进“鸣凤胜景”石牌坊(传说吕洞宾曾在这里煨芋放羊)。这里有一块石碑,是明代陈用宾所立。称为“吕祖碑”。沿石阶向上,走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2</FONT>级(代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2</FONT>地煞星)就到了“第一天门”它立于悬崖,明代建筑。过了一天门牌坊,就是陡直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6</FONT>级台阶象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6</FONT>“天罡星”,沿松树成荫的石径经过清代重修的“二天门”和“三天门”一直攀上天门,即可见古朴庄重的“太和宫”大门。太和宫外墙上有“鹦鹉春深”四个大字,也是明代遗留,字迹圆润丰美,堪称珍品了。沿阶进“城”,入寺门,再过棂星门,可见巍然屹立的砖城,看似皇家紫禁城,只是小多了。只见重重殿宇,森森古木,步道笔直。迎面大理石须弥座台基上精巧凝重的全铜建筑巍然使人眼目一亮。这便是太和宫的中心建筑,著名的金殿。</FONT></P><P><FONT size=3>据介绍,金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8</FONT>米见方,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7</FONT>米,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FONT>根立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6</FONT>扇格子门,乃全国最大、最重的铜殿。吴三桂在镇压农民起义后,率师进踞昆明,重建金殿。现在金殿大梁上尚可看到“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即十月)六日之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铜铸字样。里面的佛像、匾联、梁柱、层面、门窗、盘龙、装饰等均用铜铸成。殿正中供真武帝君,据说它的脸是仿照吴三桂的相貌铸成的。不知可有根据。两旁侍有铜铸金童玉女。仔细看时,四面铜墙,铜铸门窗,雕刻精细,线条流畅。只是岁月的痕迹已厚厚地沉淀在这原本金壁生辉的建筑上,它通体灰黑无光,只有游人常常触抚处,透出铮亮的铜质还闪烁着金属的本色,叙说曾有的辉煌。金殿的阶梯、地板、栏杆均是别致的大理石镶砌。整个殿宇宏伟庄严,美观大方。在殿后侧,有粗逾合抱的山茶一株和紫薇两株,相传为明代所种,我们去时,大朵茶花怒放,花红似火。殿外一对小铜亭,供奉龟蛇二将;殿前有铜制高杆日月七星旗。除了红色的茶花,寺内白色玉兰如象牙般的叶片洁白、润泽。盛开的挑花更是增色不少。</FONT></P><P><FONT size=3>金殿西边还有一个展室,里边陈列着吴三桂当年的三件宝,一件朝服,一个象牙芴板和一个战刀。作为平西王,吴三桂在云贵等地势力很大,来到这里总能看到与他相关的历史遗迹。后人对于吴三桂的评价不一,甚至两极化。一部分人认为,由于他作为汉人,一直与满清勾结,故他的行为应被视为“汉奸”。另一部分则认为,他引导清军的行为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具有正面意义。也有人认为,吴三桂让清军入关时只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众说纷纭并不能改变历史,在大明朝风雨飘摇、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清兵将要入关的时候,投降清朝也许是吴三桂的无奈之举。作为一个人,他丢掉了自己的气节,但作为历史进程,也不是他所能抗拒和改变的。只能任后人评说了。<P></FONT><P><P><FONT size=3>今年我们因时间充裕,所以一直走到殿后,这里还有一大片茶花园,大朵茶花开得如火如荼,美丽无比。茶花园内植茶l万多株,占地150亩。园中荟萃了云南、广西还有华东等地精品名种。如“狮子头”、“恨天高”、“早桃红”更为难得的还有号称茶花皇后的“金花茶”。金殿茶花园占地面积之大,茶花品种之多,均为全国之冠。正当春寒料峭,满山遍野山茶怒放,花大如斗,红白相间。正所谓“万紫干红,春色满园”,展示了“云南山茶甲天下”的风采。昆明公园名胜,几乎无不以花盛花好为著名,金殿茶花园是集云南茶花之大成的去处。茶花园并非一般数株聚为一坛一圃的花园,它是各种茶花自然培植于林间,草地,石径旁,土坡上,开时红白灿烂,如大片云霞匝地的景观,真正使人心醉。</FONT></P><P><FONT size=3>园中的云南十八怪雕塑分布在草坪树丛中,加上翠枝碧叶,鲜花鸣鸟,倒是有点情趣。金殿东南有一座“明钟楼”。楼为三层,有36戗角,琉璃宝顶,高约30米。我们于是爬上去,见三楼悬一大口铜钟,重14吨。钟上铸有“大明永乐二十一年岁在癸卯仲春吉日造”等字样,为公元1432年所铸,它最早在宣化楼,后搬到古幢公园,最后落户现在的鸣凤山顶,它已在滇池上空回响了近六个世纪。有人敲钟,据说敲击可声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FONT>里。那浑厚深沉的钟声仿佛在诉说什么,仿佛在表达什么,又仿佛想提示什么。待你眺望,极目四野,苍穹,浮云,逶迤的长虫山,高楼林立的昆明城,尽收眼底的时候,你似乎明白了钟声的含义,它让你回想历史,又让你展望未来。昆明的变化太大了,真希望再去时,它会变得更好。</FONT><BR><BR><P><P><P><B><FONT face=宋体>圆通寺<P></FONT></B><P><P><FONT face=宋体>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区内的圆通街,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同时它也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它始建于唐朝南诏时代,初名补陀罗寺。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建圆通寺,元朝皇帝“赐玺书嘉”。扩建工程历时18年,直到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才告完成。明朝时,圆通寺得到扩建,山顶又新建接引殿。清朝时也得到多次重修。清康熙年间,吴三桂有大肆扩建,将寺庙向南移到圆通街上。还增建寺前的八角亭和四周水榭回廊,开辟了圆通胜境、胜境坊、前门以及采芝径,形成园林、景色和宗教寺庙融为一体的佛教圣地。 <P></FONT><P><P><FONT face=宋体>进入高悬“圆通寺”巨型匾额的山门,就走上了宽阔的甬路。只见寺内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朱殿交相辉映,景色如画。与其他佛寺不同的是,进山门后不是上坡,而是要沿着中轴线一直下坡,走了30米左右,就见“圆通胜景”的牌坊,据记载,它是吴三桂于康熙七年修建的,“木之大,工之精,石之玲珑,皆尽人力”,牌坊朱描彩绘,巍峨壮观。整个寺院以圆通宝殿为中心,前有一池,两侧设抄手回廊绕池接通对厅,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独特风格。这在我所见的寺庙中是极少见的。几千平方米的池中有一个小岛,岛上是吴三桂所建八角亭,有两座石桥南北连通。里边供奉着观音和弥勒。大雄宝殿又叫圆通殿,地处寺院的最低点,它正对弥勒殿。寺宇富丽堂皇,无论建筑和塑像都还保留着元、明风格。殿内供奉有清光绪年间精塑的三世佛坐像,大殿正中两根高达10余米的立柱上,各塑有一条彩龙,彩龙似聆听,欲飞腾,真是活的一般。四壁还塑有五百罗汉像,均堪称中国佛寺中的上乘之作。<P></FONT><P><P><FONT face=宋体>这里还有我国内地目前独一无二的一座上座部佛教佛殿——铜佛殿。殿内铜制的释迦牟尼坐像(高3.5米,重4吨)与圆通宝殿的释迦牟尼塑像,形态各异,显示了佛教两大部派间的差异,令人大开眼界。 <P></FONT><P><P><FONT face=宋体>圆通寺后边就是螺峰山,这里山石嶙峋,削壁千仞,林木苍翠,成了圆通寺天然屏障,被称为明月石,吸引历代诗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赞美的诗句,并被誉为“螺峰拥翠”、“螺峰叠翠”,一直是昆明的八景之一。尤以明代的巨大“寿”字最引人瞩目现。书体古朴,苍劲有力。<P></FONT><P><P><FONT face=宋体>在圆通宝殿的东北,储云洞边,“横卧一石,状若蹲虎”,上刻“采芝径”三字,沿石阶登高,可到圆通山。这里有个圆通公园,是昆明的动物园。我们以前去过,现在老了,自然不会再到那个地方了。<P></FONT><P><P><FONT face=宋体>总之,圆通寺在我眼里如同一座漂亮的江南水乡园林。它闹中求静,以小见大,并借背后螺峰山和前面水池之景,形成别具一格的山水院佛寺,在中国的造园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有时间看看也是不错的选择。<P></FONT><P><P><IMG height=768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 src="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609/SONGWANGJUN26200909734.jpg" width=1024><BR>(金殿已经发黑)</P><P><IMG height=768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 src="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609/SONGWANGJUN26201109734.jpg" width=1024><BR>(据说佛的脸是用吴三桂的脸作模子的。)</P><P><IMG height=768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 src="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609/SONGWANGJUN26201211734.jpg" width=1024><BR>(金殿的茶花园)</P><P><IMG height=768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 src="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609/SONGWANGJUN26201319734.jpg" width=1024><BR>(云南18怪雕塑)</P><P><IMG height=768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 src="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609/SONGWANGJUN26201426734.jpg" width=1024><BR>(圆通寺)</P>

转自:http://www.icyw.cn/bbs/archiver/?tid-84636.html53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