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昆明金殿游记 |
[游记]昆明金殿游记 |
2007-07-24 sina.com.cn |
根据1983年手记整理 对联:黄鹤随之驻 金殿是昆明的景胜之一。它坐落在昆明市北郊的鸣凤山上,鸣凤山又名鹦鹉山,山势嵯峨,翠柏苍松。殿阁峥嵘。微风吹过,松涛阵阵。“一半青山一半云”故称鸣凤胜地。 我们沿着宽阔的台阶,拾阶而上,经过了第一天门、第二天门、第三天门。高大的三道天门上皆是红底黄字的横匾,上书第一、第二、第三天门。 金殿初建于明朝。明朝云南巡抚陈用宾首建金殿。传说明朝万历年间,云南军门巡抚陈用宾崇敬道教。一日,梦见仙人吕洞宾约他翌日到鸣凤山相会。第二天,陈用宾骑马带着校尉来到鸣凤山麓,遇到一个乞丐,乞丐被校尉赶走。陈用宾不知道此人既是吕洞宾所扮。第二次,陈用宾私访鸣凤山,看见一个老头用绳子牵着羊,待他走进之后,老头和羊都不见了。但他仍是不悟。第三次,陈用宾再访鸣凤山,看见一位老者用两口锅相对煨着芋头,此时陈用宾恍然大悟,领口锅相对是“吕”字,绳牵羊是“纯阳”,放养老头是吕纯阳,吕洞宾。陈用宾参悟到此山乃是洞天福地。于是,他在此山兴建吕仙祠,仿照湖北武当山中峰形式筑紫禁城,铸造北极真武殿,在太和宫紫禁城,城头魁星楼崔嵬耸立,在花树掩映中还有巍峨轩昂的“棂星门”。 金殿景色幽静,古木参天。凭借古建筑的花窗远眺钟楼,楼隐花丛,花拥翠楼。 从山麓到太和宫,沿石阶曲径而上,建有“迎仙桥”和“胜境坊”。登一天门,72级台阶,象征72“地煞星”,过二天门,36级石阶,代表36“地罡星”,三座天门和“棂星门”都雕梁画栋,巍峨轩昂。 明朝崇祯十年(1637),巡抚张凤翮将铜殿移往鸡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重建这座铜殿,正梁刻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王吴三桂敬筑”的字迹。殿高6、7米,长6米宽2米,两层屋面,整个殿宇及塑像全部采用铜铸,重达200吨左右。铜殿的浮雕,形象生动,线条流畅;殿的下层基石,栏杆用墨石、砂石纂刻飞禽走兽、故事人物,上层平台栏杆,云龙阶石,地坪等全部采用大理石镶砌。 殿前竖有日月七星铜旗,象征北极“普护”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传说正月初九是真武圣诞,每逢这天人山人海,形成传统盛会。 这里的“七星剑”是真武伏魔制怪的镇山法宝,木柄长刀,据说是吴三桂曾经使用过。永乐铜钟,原挂昆明宣化楼,铸于明朝永乐十二年(1423)高2.1米,周长6.7米,重14吨,是昆明现存最大的钟。 金殿院内培育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尤以山茶花为主。有两株山茶花和两株紫薇花均植于明朝。 太和殿右侧,有环翠宫,又名吕仙祠、鹦鹉宫,与太和殿同时兴建。 近年来,重建了整坍塌的雷神殿,净乐天宫和三丰殿等,翻修了三座天门和棂星门,新建了长廊亭台,开辟了花园,“金殿凤凰鸣晓日,玉阶鹦鹉醉春风”,古老的道观焕然一新。 由于当时我们的条件有限,没有相机拍照,就花钱请公园摄影部的事故给拍了一张合影,他承诺几天后会给我们寄到山东,可时过月余,不见照片,我们即投诉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8093d6010009lh71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