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扬州个园游记 |
[游记]扬州个园游记 |
2008-07-01 17167.com |
游览个园的时候,恰正秋雨连绵。据说,雨中游园为风景之甚。于是,我们一行数十人便举伞而来。 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据导游讲,是中国园林中以叠石见长的著名园林景观,亦是全国的四大名园之一。建成于清朝的嘉庆年间,是当时的大盐商黄英泰的居所。园内多竹,园主人又特别爱竹,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竹叶的形状有类似“个”字,故取名“个园”。其意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个园的起名我想大约多少受过宋朝文学家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意影响。 入园处,两边有方形花台,上面修竹青翠,竹丛中石笋参差。正中为园门,上嵌“个园”石额,据说是主人亲笔所书,标出了个园的特色,就好像做八股文“破题”一般,两旁修石依门,筱竹劲挺,秋风乍起,枝叶摇曳,借了秋雨中微弱的光,依稀可见墙上“个”字形的花饰不断移动变换,“月映竹成千个字”(袁枚),竹影成个,看来主人当年起这个园名的时候,的确颇费心机。 过春景,只见秋雨朦胧中,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秀石剔透,夭矫玲珑。步入曲桥,两旁奇石有的如玉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雀登梅,笑迎远客;远处眺,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过曲桥入洞谷,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洞谷如屋,洞内有石下垂,形如钟乳,深邃幽静,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曰鹤亭,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鹤亭上古柏临岩,苍翠如盖,满目青翠。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假如我们是夏天到此,必能体味一番“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想象窗前阶下,雨打芭蕉玉立亭亭。人行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是眉须皆碧,心旷神怡。 个园夏景以太湖石的清新柔美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秋景则以黄山石的粗扩豪放表现出雄伟阔大的壮观,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峻美、秀美风格迥异,却又在咫尺之内巧以楼前立体长廊相连,浑然一体而不突兀,和谐统一极富画意诗情。个园秋山由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堆就,其石有的颜色赭黄,有的赤红如染,其势如刀劈斧削,险峻摩空,山隙间丹枫斜伸,曲干虬枝与嶙峋山势浑然天成;山顶翼然飞亭,登峰远眺,群峰低昂脚下,烟岚飘隐其中,虽是咫尺之图却有百千里之景的磅礴气势。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黄石山拔地而起,秋雨下,朦朦胧胧,如抹如染,宛如一幅秋山图画。山北高处有方亭名拂云。山中磴道上下盘旋,曲折迂回,变幻莫测。中部一石室,有石榻横陈。下至底层,南望有峭壁对耸,仰视见云天一线。进入石室,顶上钟乳垂挂,中有石榻石桌。石室外为一方洞天,四面峰石峻峭,有石桥凌空,古柏挺立,置身其中,如临深山幽谷。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石桥飞梁,深谷绝涧,有平面的迂回,有立体的盘曲,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给人以无尽之感,其堆叠之精,构筑之妙,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园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从黄石东峰步石而下,过“透风漏月”厅,是用宣石堆起的冬景。宣石中含有石英,迎光闪闪发亮,背光皑皑露白,耀耀放萤,无论近看远观,假山上似覆盖一层未消的残雪,散发着逼人的寒气。山畔池旁,冬梅点点,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霜高梅孕一身花”(袁枚),真是“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据说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主人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冬中有春,立马就是人产生了 “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 个园以假山堆叠精巧而闻名于世。运用不同的石头,分别表现春夏秋冬景色,号称“四季假山”,入园,春景选用石笋插入于竹林中,着重雨后春笋;夏景于荷花池畔叠以湖石,过桥进洞似入炎夏浓荫;体现秋景的是坐东朝西的黄石假山,峰峦起伏,山石雄伟,登山俯瞰,顿觉秋高气爽;冬景采用雪石堆叠的雪狮图如隆冬白雪。透过冬山西墙圆形漏窗,又可窥见春晖融融的春山,体现了前呼后应的构筑匠心。时景是命题,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秋山是高潮,冬山是结语。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假山在亭台楼阁的映衬下,更显得古朴典雅,纲邃雄奇。园中的宜雨轩、抱山楼、拂去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与假山水池结合而成一体。登山环顾,飘飘然矣。山幽,花艳,竹俏。雨中看花,红红晕晕;雨中看山,朦朦胧胧;雨中看竹,隐隐绰绰,体现了画家所谓“春山淡治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 |
转自:http://www.17167.com/bbs/detial.asp?id=899033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