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邓拓 未见瘦西湖的大门,远远映入眼帘的便是慢慢游走于湖上的别致江南画舫,立时给人一种恬静、优雅之感。 步入瘦西湖南门,一条长长的甬道出现在眼前,望不到边际,勾起了人们探寻的欲望:走过甬道该是怎样一片景致呢?走在甬道之上,吸引我的不是令人称奇的大虹桥,也不是导游精彩绝伦的讲解,更不是画舫工作人员的吆喝声,而是那一直排列到甬道尽头的垂柳。“万条垂下绿丝绦”描写得太贴切了,那垂下的纤纤玉臂,随风轻轻飘动,尽现她婀娜多姿的美丽身形。 接着,我们来到了徐园。徐园的门题很有特色,是两种不同的书法写成,导游说这是风先生不愿为军阀徐宝山题字,后在醉酒情况下书写含二字的对联,将要收笔时酒醒,变换了字体,后来成就了现在的门题。细细琢磨,“园”字中间的部分还真有点像个“虎”字呢。 由徐园再向前便是小金山了,它的景色并没有什么独特指出,倒是它的名字生发了我的情趣。关于它的得名众说纷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一下历史古籍,看看哪一种能够引起你的情趣。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事,由小金山去钓鱼台时,导游介绍的一种树,它有一个美丽动人的名字—紫薇。紫薇有一个奇异的特点—怕痒,在没有风的情况下,用手去摸它的枝干,它的枝叶也会颤动,自然界的万物真是各有其神奇之处。这里还有一些石栏,栏板上有许多蹲着的小狮子,与众不同的是,这些石狮子是面向湖水的,据说是因为当年乾隆游瘦西湖从此经过,人们是为了表示对他的一种尊重。 游览钓鱼台(又称吹台)后,我们就直奔五亭桥。走在路上,远远就听见锣鼓声,渐行渐近,才知道这里有木偶戏。我们的注意力都被那滑稽、风趣的配音和幽默、诙谐的动作所吸引,便驻足观看,写一个节目是《板桥画竹》,那竹子在“郑板桥”笔下如此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由于时间关系,不得不继续前行了,边走边回味,禁不住惊叹这些民间艺人的才华。 终于来到五亭桥了,五亭桥也称“莲花桥”,它宛若瘦西湖中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静静的浮在水面。据导游说,该桥有个神奇的现象就是每年的十五都能看到十六个月亮,这是由于在桥身与湖面相接的地方建有十五个小圆洞。也许有人会问那应该是十五个月亮啊,第十六个在哪里,自己去悟吧! 继续前行,来到了有名的二十四桥,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右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幸好如今的二十四桥又恢复了它应有的面貌,否则真的难以让人明了当年杜牧对二十四桥的一片深情了。此桥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两端各有二十四级台阶,上围二十四根栏柱,处处蕴含“二十四”,充分体现了建造者的匠心独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