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无锡鼋头渚 |
[游记]无锡鼋头渚 |
2007-07-16 tuniu.com |
新年第二天,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了无锡太湖边。由大储山蜿蜒伸入太湖中腹而形成一个半岛,酷似一条巨龙伏卧在太湖碧波之中,半岛由此得名鼋头渚。鼋头渚山清水秀,历来被称为太湖第一胜景,我最初认识太湖就是在近鼋头渚。近年来,无锡市沿太湖又开发了灵山大佛景区等新景点,然而来到无锡,来到太湖,我们还是选择了再次游览鼋头渚。 天阴沉沉的,被厚厚的云层遮挡得严严密密的太阳光看来是难以露面了。游人出奇得少,倒是个难得的好时日,省去了节日旅游常遇那种人挤人、人看人的尴尬场面。我们驱车直达游船码头,想先上太湖仙岛去。工作人员说游人不多,游船得等半小时后再开,我们就进了园。最先见到“太湖佳绝处”牌坊,这是郭沫若来此所吟题的,“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转过影壁就看见长春桥了,石拱桥下是已凋谢的荷塘,桥边长满了樱花,春日赏樱、夏日观荷,这儿的景色定更迷人。我们顺着荷花池、曲桥走上湖心亭,经“藕花深处”至“清芬屿”,观赏那浩瀚的太湖。太湖的水不深但烟波浩淼,湖中的山不高却层峦叠嶂。会不会是禽流感的因素,怎么湖面上见不到一只飞禽,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多少有点遗憾。 登上鼋头,在绿树丛中的石碑前留个影,是我们每次来此必修的功课。这是一块未经雕琢的巨石,正面有“鼋头渚”三字,反面是“鼋渚春涛”四字,也不知何故,游人们都愿意在此留影纪念。前面有个铜鼋,传说龙生九子,其一为“鼋”,龙头龟背麒麟爪。我站在山头上,远眺太湖中似神龟漂游的那三个小岛,原先称作三山岛,现已改为太湖仙岛。 半小时的时间很快就流逝了,来不及登上涵虚亭与澄澜堂了。我们决定先乘船去仙岛,一路小跑回码头,刚踏上船就鸣笛启航了,好险! 半小时后游船停靠在小岛边,岛上好象新建了不少建筑。牌坊、影壁与会仙桥以前我都没见过,一定是近几年陆续修建的。人造景点虽为小岛增色了不少,不过,我还是更喜欢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 走上别具一格的会仙桥,我正寻思着这桥名的含义,一旁正巧有人在向朋友讲解着,说是通过此桥,凡人即入仙界,玩毕再从此桥返回,就又还俗人间。哈,原来是此意,差点自作聪明瞎猜成是会见仙人呢。我们沿着环岛林深幽径处散步漫游,阵阵湖风吹来,有点冷嗖嗖的感觉,不觉加快了些脚步。山上原来有许多招人喜爱的猴子向游人讨食吃,今天怎么也不见了踪影? 绕了个大圈,我们来到了大觉湾,石窟旁新建了座老子铜像。太湖石窟是仿照国内三大石窟的部分佛像石雕而建造的,印象最深的是一座巨大的卧佛,还有仿制龙门石窟的奉天寺。好多游人正兴致勃勃地在站在石雕前拍照,我却少了这份兴致。因为好多年了,这石窟仍然显得过于新潮,与真正古代先辈遗留给我们的洞窟毕竟有着巨大的反差。 我们从月老祠、天都仙府、一天门一路上山,到了天街。天街最著名的景点是灵霄宫,正值元旦期间,宫殿前的广场被装扮得喜庆吉祥。真是稀奇得很,不知从哪里一下子冒出了这么多的香客来,使原本空空荡荡的仙岛熙熙攘攘、人气十足,灵霄宫的香火当然也就很旺了。排队上楼,灵霄宫里供奉着玉皇大帝,大帝足足有三、四层楼房那么高大,体态威严,令人敬畏。 灵霄宫应该是仙岛的最高处了,再往后走,是个太乙天坛,也是为仙岛道院所修建的附属建筑。我们从另一条小道下山,毕竟往下走要比上山省力得多,不多久就回到了渡口。再回鼋头渚,登上八角形的涵虚亭,观摩崖碑刻,崖石上刻有“明高忠宪公濯足处”等字样,山上还有澄澜堂、飞云阁,劲松楼等仿古建筑群。 继续向上,就到了广福寺,登至万方楼鸟瞰鼋头渚全景,视野开阔,山山水水尽收眼底,尽管朦胧飘渺,仍觉心旷神怡。山上的最高峰光明顶,俗称海龟之背,是从另一条山路向上登的,太阳不出来,“鹿顶朝晖”景色逊色,只能留待下次再去了。鼋头渚,每次来游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新的收获。我爱太湖,更爱无锡鼋头渚。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阅读 5 次, 发表于 13点20分, 推荐给好友 belive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245502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