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诸葛山游记 |
[游记]诸葛山游记 |
2008-06-10 0575bbs.com |
石路弯弯,与溪谷相邻而上,错落的山树在两旁俊俏地挺立着。山间秋意方浓,云雾如眼波流转,整个一座山就灵动起来。山色蒙蒙,泉水丁丁,已经是神秘幽深的景象,加上雾气的蔓延,愈发隐藏了岩石的肌理和草木的映发,模糊远近与高低,构成奇幻的景致。雾气氤氤氲氲,四顾峭壁千仞,却少剑拔弩张的气氛,反觉翠影浮空,轻灵涵澹,都是雾气的功劳。 信步走去,蜿蜒的山路把我们带入一片层叠的茶园,茶树沐着薄雾,分外绿得可爱。茶原是要雾来养,才见精神的。雾气与鸣虫为伍,躲进茶丛,任蟋蟀吐纳,任山蛙琴弦。比起百官的龙山,诸葛山要疏朗许多,曲折许多。在深谷中循溪水上溯,听水声潺潺,一路是婆娑的树影,一路是轻灵的虫鸣,野花这一丛那一簇地点缀其间,让游者身心莫名的畅快,好象滴在身上的都是溶化的秋意。走着走着,竟看到一泓绿沉沉的潭水静静地躺在山的怀抱里,池水静谧而深幽,绿油油的水面,就好象一山的绿色全都融在池水的中间了,如丝如缦的雾气莹绕其上,它简直神奇得如一个睡着的精灵! 依依不舍地转过这池塘,是一山间豁口,此时,阳光已从东边照来,雾气在阳光里已消散开去,那种重染的温暖,那种重现的光亮,让我们耳目一新。再朝山上一望,一大片深绿色映入眼帘,啊,诸葛山的万顷竹海就在我们头上悬着呢。 东关长塘素有竹乡盛名,其中尤以广陵诸葛山一带为最。顺着一路走来的石道进入这被清雾沐浴过的竹海,如置身于一条静谧的“翡翠长廊”。在这翡翠长廊中漫步,两边竹林的顶端弯过来合在一起,就如同为长廊建了一座绿色的顶棚。竹海枝繁叶茂,许许多多的竹子各呈丰姿而又同明相照,它们或互抱成丛,如绿竹坠地;或相依相扶,翠接云天;或纵横交错,形成翠玉般的迷宫;或密集路边,交织成翠玉似的拱廊;转过曲折幽径,进入竹荫深处,更见绿烟霭霭、清气浮浮。清风徐来,只见群竹忽然婆娑起舞,摇曳万里,美丽的竹海真是处处有美景,处处有诗意,处处包含着竹的清香。 我是喜欢竹子的,尤其是大片大片的竹林,挺拔翠绿的躯干,密密疏疏的枝叶,无不给人以自然秀美的感觉。光滑的竹干,亭亭玉立,一尘不染,如少女的肌肤,被透过竹叶的丝丝阳光照着,像似在沐浴着阳光,微风吹来,身干轻摇,婆娑轻舞,好象有些羞涩和腼腆;又像美少年,骨骼清秀,玉树临风,不落俗尘;又像英姿勃发的军人列队,个个那么俊挺,从骨子里透出那种青春的蓬勃的气息。更有今年春时新生的竹子,虽然下部还被褐色的皮包着,可是枝干已显茁壮之势,窜天直上,让人感受到新生的那种冲动和喜悦。 山水更见竹精神。面对这如同烟波浩淼海水般的竹林,我们无不感叹这造物主的神奇,也不禁让人想起了一位在这里留下过足迹的先贤。这个幽幽的广陵村,这座生机无限的诸葛山,便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为首者嵇康先生的故里。想当年,先生就是和阮籍、向秀、刘伶、阮咸等名士雅集于这云山竹海,抚琴吟诗,肆意酣暢,沉醉于这如屏如障、烟云变幻的嵇山一侧,抨击着司马氏集团的虚伪和险恶。最后嵇康终落入朝庭顽贼之手,凛然而死。一曲“乱真之音,若仙之声”的《广陵散》,经先生妙手扶就,更显壮怀激烈,千古流传! [upload=jpg]8929/2006-2/2006252081376134.jpg[/upload] 竹亦得风,天然而笑。这是当年苏轼的诗句,形容此情此景最为得当了。 穿过这让人遐思的茂林秀竹,阳光已经把诸葛山的最后的一段山路照着分外澄澈,挂着浆果的權木和迎风摇弋的苕花长在连绵的山岭上,把秋的气息渲染至极佳,让人眼境开阔,心旷神怡。俯视刚才走过的竹海,它像一张无边无际蔓延着的绿毯,徜徉在诸葛山的腰腹;远视群山,层峦叠嶂,莽莽苍苍,汤浦水库像一块碧蓝的宝石镶嵌在远山的怀里。山风呼啸,烟岚氤氲,令人心潮澎湃,顿感自身渺小。 感慨间,一座小寺出现在我们眼前,走近一看,名叫锡飞寺。几位老者出外笑迎,他们有的端来热水毛巾,有的盛来素菜米饭。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者,在这山寺的小厨房门前临风而坐,吃的炒青菜为山露所育,喝的鞭笋汤为竹林所赐,闻着佛香,听着梵唱,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激之情暗涌心田。
|
转自:http://www.0575bbs.com/supesite/?uid-8929-action-viewspace-itemid-50872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