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风物谈之一消逝的荷花荡 |
[游记]苏州风物谈之一消逝的荷花荡 |
2008-05-22 sina.com.cn |
苏州胜迹谈之一·消逝的荷花荡 2007-01-18 18:09:38 大中小 明清时期,在苏州葑门外二里多的地方,有一湖泊名叫荷花荡,东南与黄天荡相接。该湖四周地势低洼,多沼泽,不能种稻栽谷,但是此地土质环境极适宜荷花生长,所以周围农人以植荷为生,荷花盛开之日,满湖锦云烂漫,香气袭人,小舟荡桨采莲,吴歌声声,荷花荡由此得名,成为当时苏州最著名的观荷胜地。 荷花荡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六月二十四日,传说这一天是荷花生日,又叫观莲节,每年的这天荷花荡里都热闹非凡,苏州人倾城而出,“士女以鞋靸不至为耻”,连平日身处深闺的小姐们也很难得地走出闺房,在荷花荡边“观荷纳凉缉柳编”。达官贵人自带伎乐鼓吹进行各种技艺表演,那些擅长乐器、会唱曲子、平日以此为生的人也蜂拥至荷花荡献艺,荷花荡里还有各种龙舟竞赛,四方的人呼朋唤友,集聚在荷花荡里享受热闹而美妙的节日气氛。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张岱在其名作《陶庵梦忆》里记载了自己在天启壬戌(公元1622年)六月二十四日在苏州的见闻,“士女倾城而出,毕集于葑门外之荷花荡,楼船画舫至鱼欚小艇,雇觅一空。远方游客,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蚁旋岸上者。”张岱自己“移舟往观,一无所见。荡中以大船为经,小船为纬,游冶子弟,轻舟鼓吹,往来如梭。舟中丽人皆倩妆淡服,摩肩簇舄,汗透重纱。舟楫之胜以挤,鼓吹之胜以集,男女之胜以混,歊暑燂烁,靡沸终日而已。”此外还有龙舟表演,“画舫箫鼓,群集于此”。曾经在苏州作官的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在《袁中郎全集》卷八也记载了六月二十四日苏州人荷花荡观荷游赏事,“其男女之杂,灿烂之景,不可名状,大约露帏则千花竞笑,举袂则乱云出峡,挥扇则星流月映,闻歌则雷辊涛趋”。并感叹道“苏人游冶之盛至是日极矣”。邵长衡在《冶游》诗中写道“六月荷花荡,轻橈泛兰塘。花娇映红玉,语笑薰风香。”黄省曾也有《荷花荡》诗,“竞楫都人集,喧游国事传。探芳怜胜日,携客讨湖天。玉笛吹新柳,红妆夺始莲。开襟观未极,沽酒不论钱。”由于这天傍晚经常下雨,游人往往赤脚而归,所以当时有“赤脚荷花荡”的民谚。蔡云在《吴歈》中也记载了这种情景,“荷花荡里龙船来,船多不见荷花开。杀风景是大雷雨,博得游人赤脚回。”关于荷花荡的诗咏不胜枚举,真实地记载了当时的热闹欢乐景象。六月廿四荷花荡和虎丘中秋夜成为当时苏州最负盛名的两大民俗节日。 由于荷花荡在当时影响很大,故一些民间通俗文学也以荷花荡为背景展开故事。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就让主角秋先的家安在荷花荡边上,秋先家住“江南平江府东门外长乐村中。这村离城只去三里之远。”秋先家的篱门外,“正对着一个大湖,名为朝天湖,俗名荷花荡。”并且不惜笔墨描写了荷花荡四时美景,盛赞“宛如西湖盛景”。同时也描写了游人游赏荷花荡的情景,“那赏莲游人,画船箫管鳞集,至黄昏回棹,灯火万点,间以星影萤光,错落难辨。”诗情画意,跃然纸上。秋先住在这个地方,莳花弄草,过着十分美好的日子,“朝天湖畔水连天,不唱渔歌即采莲。小小茅堂花万种,主人日日对花眠。”营造了一种极其优美的氛围,为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无独有偶,明代戏剧家马佶人(撷芳主人)的一部传奇干脆以《荷花荡》作为剧名,剧中暂住虎丘僧舍的穷公子李梦白和家在阊门的富家小姐傅莲贞在六月二十四日荷花荡游玩时邂逅并一见钟情,双方在荷花荡里就地取材,李公子送给小姐并蒂莲,傅小姐回赠莲子,从而拉开了本剧的大幕。该剧本的唱词也反映了当时荷花荡的热闹景象,“铙声鼓声弄管调筝,荷花深处逞其能,按宫商实可听。碧纱窗里相遮映,朱廉揭处多娇倩。画船一望集如云,到闹丛中去夺尊。”“觅扁舟,探荷香,览胜湖滨,好一派接天碧出水红,新又听得歌声和香风阵阵迎。”这些话本和戏曲中的描写虽然是小说家言,但是却也折射出当时荷花荡热闹欢乐的情景。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839179010007sv48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