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苏苏州游记—钟声和焰火——寒山寺外迎新年 |
[游记]江苏苏州游记—钟声和焰火——寒山寺外迎新年 |
2007-07-16 17u.com |
新年已经是第五天了。 新年的第一天,大半时间在医院里陪亲人打吊针(苏州本地话叫“挂水”);新年的第二天,便上了网,将2006年最后几分钟以及新年最初十多分钟的一段经历转为文字和图片,却因为网络不畅,没有能成功上载。到了今天,已经缺乏“新鲜度”了。就当是一块臭豆腐吧,照贴上来。因为记叙了两年相交之际的一段经历,姑且算是承前启后吧。 2006年的最后时刻,突然偷闲学少年,跑去附近的寒山寺听钟。其实,公司里一位苏州人前几天说起过,除夕午夜的头一柱香(据说只有达官或者富人才有资格和本钱)才管用。但这并不影响我一介无名小卒去听一听钟声。 寒山寺旁着运河,先前的江村桥和枫桥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需要,所以附近建了一座何山桥,横在京杭大运河上。桥上挤满了人,多是年轻的情侣。许多人驾车前来,在维持秩序的警察的吆喝之下慢慢地离去。 在苏州,寒山寺也算是标志性景点之一,如同沧浪亭,它也因为诗文而闻名。那便是小学或者初中课本上应该出现过的唐人张继《枫桥夜泊》。据说,张科场失意,途经姑苏,满腹凄凉,写下这首诗;七年后故地重游,此时则春风得意,便又写了一篇,却乏人欣赏。“文章憎命达”,至少张继不曾例外。 不过,张继所咏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寺名却非来自地名,而是因为一位唐代高僧--寒山。常常与他相提并论的另外一位是拾得。寒山寺里,大雄宝殿后是一间寒拾殿,供奉了寒山拾得的金身塑像,身后则是一块嵌了玻璃的匾额,罩了寒山拾得的像,据说已经很有些年头。至于寒山拾得两位高僧,在现实世界里已经漫涣无迹了,记得曾经出现在禅家煞有介事的公案里。 寒山寺因了高僧而得名,却因了张继而闻名。据说《枫桥夜泊》远播日本,成为日本初中(?)课本上的必选中国古诗。日本人要炫耀自己的素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日语说几个中国成语,或者背一两首中国古诗,如果是后者,首选必然是这首诗。 也因为这个原因,元旦巴巴地到苏州寒山寺听钟声的,据说一度多是日本人,渐渐地才多了本地人士。 寒山寺有一个钟楼,平日里花几元钱似乎就可以撞大钟的,却不曾尝试过。奇妙的是,寒山寺大雄宝殿的一角也悬着一口钟,要小很多,有人说是日本殖民韩国年代的首相伊藤博文等人捐赠的,且不管他“送钟”的本意何在,但表面的理由,据说是坊间盛传寺里的古钟给日本人盗了去,伊藤便来补过。十分抱歉,不曾考证过传闻的真伪,且请姑妄听之。 哎哟,不小心绕远了。言归正传。 2006年12月31日的最后几分钟,挤进何山桥的人群,在桥栏杆上照了几张灯火辉煌的寒山寺塔,周围人声鼎沸,完全听不到钟声,一打听,才知道桥上的人是来看焰火的。道不同,不相与谋,于是一路狂奔,跑到桥下“枫桥景区”的铁栅跟前。这里隐隐约约地听到几声沉闷、漫不经心似的钟声。紧接着,寺塔侧旁方向,便飞起了烟花,在夜空中炸成不同的形状。过了几分钟,寺塔方向沉寂了,而运河边上,离景区围栏更近的地方,不断有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朵朵形态各异、绚丽夺目的烟花在空中绽开,旋即消失在清冷的月光不曾照亮的夜空中。 就这样,在寒山寺的钟声和焰火中,便跨进了2007年。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51612.html4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