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高深莫测的澄江抚仙湖

[游记]高深莫测的澄江抚仙湖

2008-05-22    163.com

禄充,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在澄江县治所在地风麓镇西南15公里,属龙街镇,海拔l744米,人口约1560人。这里原来生长着很多芦苇,郁郁葱葱,故原名“芦冲”,意谓长满芦苇的湖湾。清朝时,芦冲村读书之风极盛,曾出过进士,点过翰林,有“十步一秀才,百步一进士”和“百步两翰林,一门双进士”的美誉,故将原名雅化为“禄充”,意为福禄充裕之地。村落依麒膨山东麓呈长方形分布,村中、湖岸绿树环合,湖边鱼洞密布;整个渔村依山傍水,景色婀娜妩媚。电视剧《磋跎岁月》就是在这里拍的外景。在这里可体验到古朴的捕鱼方法。湖岸边晒满竹蔑编成的鱼笼,鱼笼约2米多高,直径约有1米,一端收拢成直径约5寸的小口,使整个鱼笼呈圆锥形,犹如一顶尖尖的大帽子。当地渔民用湖边大大小小的卵石砌成两米来宽的倒三角形水池,将鱼笼放在水池的一侧,然后用古老的龙骨水车缓缓抽取湖水,抽上来的水通过鱼笼又流回到湖,抚仙湖的著名特产抗浪鱼,因有爱抢上水的特性,就顺着抽水的水流,进入了鱼笼。鱼多时,一个鱼笼一天可以捕到二十多斤银光闪闪、身体细长的抗浪鱼;少的时候也有四五斤,十分有趣。捕上新鲜的抗浪鱼后,就可用渔民的铜罗锅煮清汤抗浪鱼了,那鲜美的滋味定让你回味无穷。相传,当年康熙皇帝吃到它,极为惊叹,誉为“鱼小味香”,指定为云南特定贡品,抗浪鱼由此名声大振。

玉笋山(尖山)在抚仙湖西南岸,状如玉笋,拔地而起,雄伟峻峭,直插云霄。顶峰有盘石,据传,四时注水不竭,景谓:“玉笋晴岚”或“玉笋擎天”。东有温泉,泉口甚多,甚至湖底也有泉口,涌水量大,水质含琉,水温达40℃还多。东北面有回龙山(象山),其南上肥下削,若大象长鼻下吸湖水,俗有“象鼻饮着水,必定是丰年”之说。在婉蜒曲折的湖岸线上,湖湾幽深,山环水抱。南面山间有一条长1公里左右的河,引江川星云湖水流入抚仙湖,河岸石壁上刻有“界鱼石”三字,据传是乾隆皇帝的手笔。星云湖的大头鱼至石而返,抚仙湖的抗浪鱼抵石而回,彼此互不干扰,绝不越雷池半步,故有“两海相交,鱼不往来”之说,真可谓奇观。

“界鱼石”是怎么回事呢?科学的解释是:这是由于抚仙湖和星云湖的生态条件不同造成的。“界鱼石”位于龙街乡政府驻地以南3.3公里,海门桥东约300米,沟通星云、抚仙两湖的隔河(港河)上游。两岸双峰极天,一水流月,河畔巨石耸立,镑刻“界鱼石”三字及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江川县令李密题书“石怪鳞惊”,铁岭竺兆鹏题书“鱼各有性”。据县志载:“石前水光沉绿,游鱼聚集,夏秋之际,星云碌鱼至石而返,抚仙抵石而回,彼此知禁,不越界石……”前人题联云:“两海相交鱼不往,孤山独座虎难行”。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界鱼石”右侧建观音寺于悬岩下,后又于阁前建前殿三间,可凭栏观鱼。观音阁右榴下立有邑人周恒兆撰述《界鱼记》石碑,记述着此地的龙王与洞庭君是姻亲,故事内容与《柳毅传书》的传说相似。前殿右侧有溶洞,俗称龙洞。洞口直径0.7米,深邃莫测,据传,进入洞内深处就是“鲛宫”,有幸者可见龙鳞闪闪发光,并说龙洞与洞庭相通。距龙洞前0.85米立有明代云南巡抚姜思睿题咏“界鱼石”七律碑一块,诗云:“星云日向抚仙流,独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尺水割鸿沟。燎原已扑殃池焰,解网应消在治忧。分付鲛人传鲤信,河清从此得相投”。碑高1.95米,宽0.89米,楷体书写,每字大为9厘米,笔锋秀俊飘逸,全碑完好无损。“界鱼石”所在隔河两岸,山清水秀,风光睛旎,绿荫垂钓,怡然自得,若当月白风清,泛舟星云、抚仙,烹鲜浅酌,大有遗世独立之慨。国外友人到此游览,亦多赞誉。明代诗人杨升庵游星云、抚仙两湖有诗云:“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画图胜西湖”。自辟为“海门公园”以来,每至节日盛夏,游人不绝。特别是自1986年11月经上级批准对珠江水系隔河复航工程全长2132米的河道,进行了疏挖河道,改变就直。1987年底主体工程竣工。河上架设桥梁四座,河头兴建海门楼,河尾建造望瀛阁,中段修建船闸,水位落差1.2米,并建有管理所和宾馆,舟船畅行两湖。公园正在扩建和栽培花木。如今整条河流上其开发和建设,巳按省统一规划进行,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抚仙湖中相传原有两个小岛,名大孤山和小孤山,明代曾建一座“饮虹桥”连接两岛,后因发生强烈地震,一夕风雷,桥和小孤山相继倾入湖中,独存大孤山,现称孤山。

孤山素名“瀛海山”,又号称“云南第一岛”。面积0.55平方公里,独立于抚仙湖西南湖面,距西岸约900米,风景绝佳。站在海门河可遥望孤山,乘游艇20分钟即可抵达。孤山岛呈椭圆形,比湖面高出40多米,临水尽多断岩,险峻难攀登,岩下湖水激荡,幽深莫测。山势南高而陡,石壁如削,东北较平缓。风光绮丽,林木参天。沿岛有大大小小的岩洞,岛南部山峰冗立,岛北则较平缓。相传这里在宋代大理国时期就是游览胜地,到明代,文人、学士经常来这里聚会,赏景赋诗,并捐款先后兴建了避暑山庄、瀛海楼等殿阁,使岛上出现了雕梁画栋、飞据凌空的建筑群,成为滇中胜景。元、明两朝,曾在岛上建有殿八,阁五,亭三,堂一,庵一,还有一座铜塔,塔基广5尺,高9丈,共13层。铜塔建于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前后),系学使杨师孔造;据县志载:塔高9丈,13层,中铸金刚经,饰以朱组翠碧,闪烁澄湖,武当金殿不过是也。“昔年迤东名胜独此为最”。明代诗人杨升庵游览抚仙湖曾咏诗云:“通海江川湖水清,与君连日镜中行,孤山一点横烟小,何羡霞标挂赤城”。

游人所留诗词、碑记说明,当年的孤山,游人骚客至此停留者不可胜举。但明末清初,战火不止,孤山的古迹遭到彻底破坏,明末,邑人避兵其上,李定国部将冯双礼破之,寺庙尽焚,铜塔销毁铸钱以充兵饷,昔日佳境化为灰烬。据清朝江川令彭贤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2年)所记:“孤山向为逸东胜景,辟草攀萝,遂脐其颠。始由烂柯石,探南无洞,登弄珠岩,俯鱼乐国,众山献翠,两海环碧,颇如吾楚潇湘洞庭”。当时的孤山,已是“巍然形胜冠南州”,吸引着众多骚人墨客的名胜。清初战乱,孤山的古建筑毁于战火,虽经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和二十一年两次修建,也只建起一座孤山寺。民国十六年(1927年)蒋世英率匪众盘踞孤山,直至1930年始平匪患。1931年云南省政府下令命江川县长杜希贤将孤山建筑全部烧毁,使雕梁画栋、风光绮丽名胜变为荒烟蔓草之地。到解放初期,更是断壁残垣,成为狐兔和土匪出没之地。l刃9年,中科院生物研究所征用孤山养猴,一时又成了猴类的天堂。1988年5月,经省政府公布,抚仙——星云湖泊名胜区为我省第一批9个风景名胜区之一,并于10月26日收回孤山,按省里的统一规划筹建,重点对孤山岛进行建设,现已建有旅游度假村,孤山旧貌换新颜了。

转自:http://qjbqjbqjb777.blog.163.com/blog/static/177600772007377572792841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