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映园林,晚来弄水照西塘--苏州、西塘、扬州游记 [center][blue]小桥流水映江南,晚来弄水照西塘--苏州、西塘、扬州游记[/blue][/center] [red]前记: 说是游记,可是不大名副其实,虽然玩了三处地方,但实在是走马观花,周五晚上七点半出发的,没想到客车旅游确实是累,早上不到六点便到达苏州,一上午,我们游览了两个名园——狮子林、定园、新民桥,给我印象很深的是狮子林,虽不大,但给予人们一种身处异境的感觉,一座座假山洞口给人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如穿九曲珠,变化形无穷。一座座群峰起伏,奇峰怪石,玲珑剔透的“狮子”点缀着一排排此起彼伏的文化长廊,充分体现了我们古代的文化艺术。另一印象之深便是定园。新崛起的民俗园便是原为明代丞相刘伯温私宅“定园”遗址所在地。走进了园内,茶花、柳树、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幅天然水墨画随即映入眼帘。 西塘是此行的第二站,也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在我的想象里,那是一个安静祥和的梦里水乡,是一个远离尘间的世外桃源。烟雨凄迷的古镇,悠悠漫步的长廊,还有一头道走到黑的石皮弄。夜色中的长廊很是静谧,两岸数百个红灯笼,有的单个,有的成双,还有的成串,夜幕中透着暗暗的红光,隔着河水两相辉映。老街宁静而从容,仿佛置身梦中......离开西塘时,满是不舍,有机会还会再来。 扬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繁华。扬州有很多地方,比如瘦西湖、个园等等,因时间关系,未能拜访,很是遗憾,但繁华的市中心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夜色下的扬州真的很美,景美,食美,人更美。 两天的时间太匆忙,每处景色都饱含历史,实在需要细细品味才能读懂,如我这般走马观花,只能看个皮毛。但是江南美景已印入脑海,带着深深的留恋,我们辞别了苏州、西塘、扬州,相信我们还会再去的,那时,恐怕又会有新的感受了。 在这里,感谢游山玩水,感谢组织者、领队出尘、沙漠月光,感谢解说者可爱的姑娘遗忘,有了你们的组织,才有我的感受。 [/red] [b]第一篇:苏州[/b] [navy]笼着淡淡寒烟的苏州城,在我的记忆中,总是如梦亦如幻,浮浮沉沉,虽不曾去过,可是没有一刻曾忘却。这次到达苏州,我欣赏到了一种小巧别致、优雅富足的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几乎保存了原有的古城风貌,没有破坏之美。 小桥,流水,人家。 风格不一的古典园林。 苏州以其为数可观的私家园林著称于世。 小时候听爸爸讲杭州之美源天然,而苏州的美丽来自人工。这种人工之美,集中体现在苏州的园林上。而苏州园林号称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之首,所以到了苏州是一定要去她的园林看一看的。 记得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苏州园林》,文里的亭台楼阁、修竹幽兰、曲廊回环、曼妙无比,让我无限向往。 于是有了这次难得的机会,随游山玩水一同来到了苏州。苏州的园林很多,现存的尚有60余处。这次的姑苏行,我们首先到达的是狮子林。据说提到苏州,就不能不提苏州园林,而说到苏州园林,就不能不提到狮子林。 史记狮子林是目前苏州仅存的元代历史名园。该园为元末高僧天如禅师的弟子为居其师,出资而建,又因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故该园以佛教意境命名为狮子林。 狮子林最具特点的地方应该算是园内的太湖石假山了,由于它盘桓曲折,形同迷阵,向被冠以“假山王国”的美誉。既是假山,便由人工建筑而成,但设计者在建造这座假山时肯定是颇费了番心思的。假山迂回曲折,跌宕起伏;山路有急缓,洞壑有浅深;游人穿行其间,如走迷宫。这也难怪乾隆爷留下了“真趣”墨宝,可见此山当真是趣味横生。据说,乾隆帝游过此园以后,曾下令在北京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仿建了两座狮子林,他对狮子林的喜爱由此亦可见一斑了。 苏州园林多多,既无暇尽游,更无法尽述,但有一点,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其设计“使游人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看,眼前总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还有一点,以前在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课文时印象也特别深,那就是苏州园林内的建筑风格是不讲究对称的。现在亲眼目睹一下,果真如此。虽然不对称,但苏州园林照样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悠长。 出得来狮子林,便相约另两位朋友去虎丘,在路上打了辆车,和司机说了目的地,人看水乡风景还不如去定园呢,在司机的建议下,我们决定放弃虎丘、拙政园、留园,下一站改为定园。 眼前看见一个牌坊,民族水乡——定园的大字印入眼帘。 在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山麓茶花古村内新崛起了一座浓缩着姑苏水乡风情的民俗园,据说,此处原为明代丞相刘伯温私宅“定园”遗址所在地。走进了园内,茶花、柳树、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幅天然水墨画随即映入眼帘。 一条小河蜿蜒曲折,一个大壶向河中倒水,原来那就是天下第一壶,难怪那么大,不过用它来泡茶好象有点难度哦。 随后来到“蔚为大观”展厅,才知道果然名副其实,这里展示的江南民风可谓原汁原味。民俗风味十足,很有江南人家的感觉,“婚庆堂”内的仿明式婚庆表演令我们重温了一次古代婚礼的情形,民风一览无遗。 定园内水味浓郁,一路走过,都有流水相伴,颇具灵性。微风徐徐,碧波荡漾,泛舟湖中的兴致油然而生。于是我们一起钻进了渔舟,驾舟的船夫大姨戴着草帽,划起木桨。在小舟的荡漾中看岸上的亭廊也是别具特色,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划过身边:采用传统砖木混合结构建筑的“观花亭”,一展江南风味;眼看只有一半结构的“半亭”和形似一把撑开的大伞的“伞亭”风格奇特,引人注目。想了解水文化自然不能忘了仔细打量那一座座蕴藏着姑苏特色的桥梁,石桥、木桥、竹桥;拱桥、平桥、弯桥,造型各异,姿态万千。 上岸后,便来到 “茶艺苑”,站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茶楼上传来阵阵吟唱,也能隐约感受到楼里飘出的淡淡茶香。“茶艺苑”可是了解茶文化的重要场所,现场的茶道表演、制茶表演以及茶壶制作表演吸引了众多好奇的游客驻足欣赏。 在茶楼上小憩一会,品一壶茉莉花茶,听一段江南民曲或苏州评弹都是一种不错的享受,精致玲珑的湖光山色,万种风情的江南水乡,意犹未尽的花茶清香,回味无穷。 本来下一站想赶往虎丘,因虎丘实在有点远,无奈放弃。出来的时候路过婚纱街,于是大家相约好,结婚的时候来这买婚纱,呵呵,也许为时过早。 苏州道路的名字也很有古意,什么枫桥路、虎丘路、干将路、莫邪路、道前街、观前街等等,无不折射出城市的历史感。也许,城市道路的命名也是一门学问,给道路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赋予其一定的历史内涵,会给城市增色不少。 想起司机还推荐新民桥,我们急急忙忙的打了车,赶往下一目的地——新民桥。 新民桥很美,石拱桥、石板街、古会馆、摆在河边的藤椅,原汁原味。后来去了西塘之后,才发觉,这两处地方竟然如此相似,山塘街便座落于此,很多商铺,例如得月楼、黄天源、采芝斋等老字号都驻扎于此,于是给我们提供了便利,不用去观前街,便买了许多特产,直至提不动。 走出山塘街,肚子咕咕直叫,赶紧打车前往观前街。 观前街是苏州的繁华闹市区,这里人山人海,也许是周六的缘故,我们没有多少时间闲逛了,抬头看见“好人民间小吃”,光看招牌,好像觉得没有什么好吃的,像极了胡须张,一进去发现里面服务员特多,快步走来走去像个忙碌的小蜜峰,就餐的人更多,好不容易在三楼找到位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点单很有意思,不是服务员给点单,而是每桌一笔一纸,自己写单,有趣吧?看起来每一道菜都很诱人,四个人,不能点太多,就点了好人凉面、蜀南叶儿粑、脆皮鲜奶等等,想不起来了。这顿饭吃得蛮舒服,如果有机会再去苏州,我一定要每天吃,还有很多菜还没吃呢。 不能再逛下去了,离集合时间越来越近了,于是打车返回狮子林,准备前往下一目的地——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因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苏州的寒山寺和枫桥一时间名闻遐迩,更是本人心之向往之地。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其实去了之后才发现,寒山寺的规模并不像它的名气那么大。但寒山寺除了佛教寺院共有的那些殿堂和供奉外,还是很有自己的特点的。首先来讲,寒山寺的庙门是朝西的,这在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大凡庙宇,山门前都有放生池,而寒山寺的庙门前并没有。寒山寺门前就是古运河,大抵这古运河可以当的放生池?我沉思良久,不得其解。 寒山寺黄墙黑瓦,满眼黄墙绿树,古色古香。寺内菩明宝塔高耸,流光溢彩,院内树木参天,好一派庄严景象。 枫桥风景区位于古运河西岸,与寒山寺隔河相望,枫桥来往游人络绎不绝,无法体会到张继夜泊姑苏城外的感觉,甚是感慨。 游完苏州,这次的江南之行也就结束了。我们慢慢走上客车,沿古运河前往水乡西塘,苏州以沉静的夕阳为我们送别。 文章的最后,我还是引用白居易的那首《忆江南》作为结束语吧:“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navy] 第二篇西塘 第三篇扬州 待续 ==================  蝴蝶折翼,孤叶飘零,秋风正起,萧萧意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