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苏省-苏州市-虎丘 |
[游记]江苏省-苏州市-虎丘 |
2007-07-21 sohu.com |
中午K吃的是扬州炒饭。在这儿吃扬州炒饭怎么都应该比大连正宗一些吧。咦,我怎么想不起我吃了什么东东,但肯定不是炒饭,因为我不喜欢吃米,怎么吃都不喜欢吃。 下午打算去虎丘。走在路上,向一位婆婆打听路。谁知她是听不懂还是怎么了,挪动着小脚扭头就走,如果不是裹着三寸金莲,我估计她百米冲刺的速度都能拿出来。我和K先是一愣,然后就相视而笑,她怎么会有那种反应啊?难道我们俩长得象歹人! 走在街上,整个苏州城看上去很陈旧,除了拙政园、狮子林之类的私家园林外,剩下的都是些古街、古桥、古河道、古民居了。那儿的民居很有特色,白墙、青瓦。而整个城市则如诗如画。很久前,我就喜欢那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喜欢这种诗的意境,喜欢那首诗的韵味。而现在,我觉得“小桥流水人家”简直就是对苏州的白描。有一刻我恍惚了,觉得这种江南水镇的那种生活节奏很适合我,可以远离喧闹的街市,可以远离川流的人群,可以静静地看自己的容颜在水中变老,可以懒懒得将人生岁月蹉跎掉。 有水必有桥。桥的艺术在此也堪称一绝。单孔、双孔、三孔、多孔。拱形、虹形、形状多种多样,我是叫不出来名称来的。我最喜欢的是拱桥,因为拱桥的弧度很美,有着其它桥类不能比拟的优势。还有那柱头上的石刻,说是绝无雷同,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摧毁了。柱头上的石雕已经人为地破坏得惨不忍睹。偶尔保存下来的一偶便能看到原来的精致美观。我喜欢在河边看桥,桥的孔洞与水中的倒影连起来,犹如满月,随着微波一荡一荡地摇曳着。 下午到虎丘时,正好赶上“九七金秋虎丘庙会”。在公园外面,我们找了张摄影部把照片洗了洗。在虎丘外的庙会上吃了些东东,最爱吃的是鸡鸭血汤,鲜美得不得了。 宋朝诗人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为了修建吴王阖闾墓,吴国动用了十万民工,并随葬三千把宝剑于墓中。盛传吴王下葬三日之后,有一白虎蹲于海涌山上,世说为吴王霸气凝聚而成。从那以后,便有了虎丘的称谓,至今已两千五百年。 进入虎丘大门内就有给保护华南虎的签名处,我和K大笔一挥,把自己的名字写上了。 走过憨憨泉,就是试剑石。此块巨石中间开裂。相传两千五百年前,吴王阖闾为了争天下,召吴国铸剑高手干将、莫邪采“五山之精华、六合之精英”,在苏州相门外开炉生火,治炼三月,始终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莫邪奋勇纵身火中,炉中金铁销熔,终于铸成了一对雌雄双剑。也有说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寻觅吴王随葬的三千把宝剑,得到一剑后,随手向一块巨石砍去,巨石当即裂成两半。 枕石是一块巨大的蜒蝣石,形如石枕。枕石上有一平坦处,导游说在远处能将硬币扔到枕石上,就会有财运的。所以不断地看人在往石头上扔钱,我当然要跟着乱了。 再走下去,便是一空旷处。中间有一石,此石平坦如砥,广二亩,可容千人,故名千人石。远处的篆亥写着“千人座”和“顽石点头”。相传公元前496年吴王墓建成后,恐修墓者泄密,赐鸠酒于此,设鹤舞助兴。千余名修墓者在此饮酒,鸠毒发作,惨死在这块巨石上。到了晋代,高僧竺道生在此说法,虽然生公满腹经纶,口吐莲花,吸引“千人座”,但信者寥寥。据史书记载:“生公讲经,人无信者,于是聚石为徒,与谈至理,石皆点头。”这就是成语:“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由来。 在一侧山崖上,刻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每字逾尺,笔力遒劲。相传此四字为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岁月久远,虎丘二字的石刻湮没。到明万历年间,石刻名家章仲玉补刻,新旧二方石刻似一气呵成,难辨真伪,因此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后来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也就成了虎丘的标志物。 别有洞天的墙壁是人工砌成的。进入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凉”,两耸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一池绿水,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稍窄,颇像一口宝剑,剑池水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传说阖闾墓就筑在剑池之下,有“扁褚”“鱼肠”等三千宝剑殉葬,故称剑池。又有说,秦始皇和孙权曾先后下令挖掘,毫无所获,凿处遂成深涧,因池子狭长故名剑池。到了公元1512年,唐伯虎、王鏊等人因池水干涸,发现墓门,留下石刻。1955年人民政府清理剑池时确时找到了一条长约10米的石胡同,尽头呈喇叭状,容四人并立,并有一横三竖四块青石琢成的长方形石板,显然均为人工所为。根据墓门的形制和朝向,完全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墓制。因此推测可能为吴王墓。但因墓恰巧在虎丘塔底下,且规模宏大,一旦开挖必影响虎丘塔,因而作罢,未打开墓门,留下千古之谜。有人认为,是吴王墓的建造引起了虎丘塔的倾斜,而虎丘塔的倾斜又保护了底下的吴王墓,使之不能开挖,成了一只真正保护吴王墓的白虎。 剑池上有桥,桥中有一圆孔,说是吴王为西施临水梳妆打扮而建,名西施镜。我也就来了个东施效颦,对着西施镜,照了照脸,梳了梳头,掸了掸衣。唉,古代人真是够惨的了,想看看自己的样子这么费事儿不说,还看不出什么效果,而且还得有1.5的视力,否则别想在水里面看清楚自己的样子。 到苏州,不可不游虎丘。到虎丘,不可不留影虎丘塔。虎丘是苏州两千五百年沧桑的见证,而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虎丘塔已经成了苏州的标志。所以我就在虎丘塔前照了相,说实在的,它并不是很美,除了它的历史。虎丘塔是全国闻名的千年古塔,塔为砖砌,不用寸木。如今虎丘塔身已经严重倾斜,偏离中心2.34米,水平差距为48厘米,虎丘斜塔日益著名。此塔高七层,呈平面八角形。内处两重,是一座砖身木檐仿楼阁形宝塔。专家分析说,一座砖塔能矗立一千余年而不倒,是因为砖缝中插有竹针,然后用细麻线缠绕,再涂以浆料,使整个墙体连成一体,增加了其牢度。 虎丘的二山门即是断梁殿。断梁殿的主梁是由两根木料拼接而成,在两端设计了一排造型优美的斗拱来托住悬挑出的大梁,解决了受力的问题。 虎丘山门处有“海涌流辉”的水墙门,这是照壁的一种,体现了水乡人家的门面和脸面。 致爽阁是虎丘最高处。 虎丘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人文景观的魅力。在那里,一块石头,一口井,一个石刻,一片空地,导游都会给你讲出一段典故,让听者兴趣盎然。虎丘不象是狮子林和拙政园,即使没有人给你讲解,精致的美景也值得你一赏。而虎丘,导游讲解之前,它连一般公园的景色都赶不上,象是一堆破砖碎瓦。导游讲解之后,虎丘的魅力就焕发了出来,那堆破砖碎瓦就成了秦砖汉瓦。从这点意义上来说,虎丘象古董,古老而有价值,但必须是内行人才懂。所以我以为虎丘最值钱处就是导游的那张嘴了。哈哈! 晚上去苏州观前街转了转。进了一家面馆,随意看去,面色花样居然有三十种之多。而当时在大连,面馆里的面不会超过五六种的。 买了一套蓝底细白碎花的套裙,那窄窄的腰身估计也就我这种体型的人能穿得下吧。买了一套外国品牌的正装,瓜瓤色的。我穿着有些大,但结婚总得有一两件鲜艳一点的衣服,所以本来不想买的,最终也买了,想着穿几次后给姐姐吧,那衣服不管颜色、款式、风格还是品味都很适合她的。 |
转自:http://diy.travel.sohu.com/youji/capture_detial.php?id=377647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