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虎丘不断四时花 |
[游记]虎丘不断四时花 |
2007-08-30 3608.com |
《清嘉录》成书后,作者顾禄请人题词,何桂馨题词两首,第一首便是: 吴趋自古说清嘉,土物真堪纪岁华。 一种生涯天下绝,虎丘不断四时花。 按作者所言,题辞是随到随编不论社会地位和年龄大小的,何桂馨最先读到这本书,第一个题词,于是,翻开这本记载“岁时无殊,而风土各异”的《清嘉录》,我们首先见到的便是这首诗。 今人来新夏先生评价说:“清代的风土杂著颇多,重要都邑几乎都有,而以谈北京、苏州者为多……其能以月为序,以节令民谚为题,叙地方风土人情,娓娓详备,兼能参稽群籍,附加考按者,自当以《清嘉录》为最。”在这样一本关于苏州风土的杂著里,何桂馨把他个人对苏州最具深刻印象的“虎丘不断四时花”的地域特色,一下子摆放到人们面前,算是献给了阅读者一束芬芳的鲜花吧。 "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的苏州亮出了它的缤纷多姿的色彩。 在封建时代,大凡通都大邑人文荟萃、风物繁华的地方,莳花种草的行当总是比较兴旺发达的。何桂馨所说“一种生涯天下绝”,未免有些过誉。苏州往北不远的扬州,它的牡丹、琼花是名满天下之物,花事极具规模。人说扬州“十里栽花算种田”,便是一种形象化褒奖称赞。这种生涯活计,应时而生,在北京、杭州、广州等地都有相当市场。剔除何桂馨对于家乡花事的夸张性称赞,所说“虎丘不断四时花”倒是确切的描绘。 花卉是人类在大自然中最早的审美对象,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的纹饰到历朝历代工艺品的图案装帧,画家绘画,文人咏吟,乃至居家清供,友朋馈赠,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内容。各地的花朝节也就是百花生日,日子各有不同,一般为农历二月十五,仲春春花最为繁盛之际。苏州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这一天苏州人是这样庆祝的: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黏花枝上,谓之赏红。虎丘花神庙,击牲献乐,以祝仙诞,谓之花朝。 虎丘附近有花神庙,而且不止一座。老庙在桐桥内,明洪武年建,祀司花神像。另一座在虎丘山寺东面,为乾隆四十九年建,祭祀的却是同时代的虎丘人陈维秀。《花神庙记》记载了立庙的缘由:“乾隆庚子春高宗南巡,台使者檄取‘唐花’备进,吴市莫测其术。郡人陈维秀善植花木,得众卉性,乃仿燕京窨窖熏花法为之,花乃大盛。甲辰岁翠华六幸江南,进唐花如前例。繁葩异艳,四时花果,靡不争奇吐馥。群效灵于一月之前,以奉宸游。郡人神之,乃度地立庙,连楹曲廊,有庭有堂,并莳杂花,荫以秀石。” 陈维秀的新技术,对于官家来说,为接待皇上立了大功。对于从事花卉生涯的农人与生意人来说,无疑是传授了一种发财致富的新技术。周密的《癸辛杂识》的简要介绍:“以纸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磺、尽培溉之功,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候汤气蒸熏,则扇之微风。经宿,则花放矣。”让鲜花在一月份开放,这在今天已不足为奇,但在数百年前却绝对是件相当神奇的事情,当年女皇武则天下令都未能使长安牡丹冬日开放,如此,苏州人怎能不对陈维秀敬以礼数呢!相比较而言,旧有的花神庙那只是一个虚幻的心灵寄托,而新的花神却是能给人们带来实际利益的创造者。自此以后,“冬末春初,虎丘花肆能发非时之品,如牡丹、碧桃、玉兰、梅花、水仙之类,供居人新年陈设。” 百花生日不仅是花农们的生日,也是种庄稼的农民测量收成好坏的关键日子:“土俗以十二日天气晴朗,则百物成熟。谚云:‘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这一天,喜好游玩的人纷纷出门:“士女争先出郊,谓之探春。画舫轻舟,栉比鳞集。”民间如此,宫中则另是一样:“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孝钦后至颐和园剪彩,时有太监预备黄红各绸,由宫眷剪之成条……孝钦自取黄红者各一,系于牡丹花,宫眷太监则取红者系各树。于是满园皆红绸飞扬,而宫眷亦盛服来往,五光十色,宛如穿花蝴蝶。系毕,即侍孝钦观剧。演花神庆寿事…… 百花生日一到,百花盛开的大幕就拉开了。苏州姹紫艳红的春天格外明媚。在这之前,“一树独开天下春”的梅花早早地绽放了。探梅胜地,是苏州郊外的邓尉山香雪海一带,这是久负盛名、至今不衰的赏梅胜区。“暖风入林,玄墓梅花吐蕊,迤逦至香雪海,红英绿萼,相间万重。郡人舣舟虎山桥畔,袱被遨游,夜以继日。” 玄墓山(相传东晋青州刺史郁泰玄葬于此)又称元墓山(清代避康熙玄烨讳,改玄为元),是与邓尉山相连的一座山,北称邓尉,南名玄墓,太湖环抱,群山起伏,古代便是探梅胜地。明清之际这里回环百里皆梅,与山水相间,据光福志载:“邓尉山里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种梅如种谷,这和扬州的“十里栽花算种田”是一个意思。 花开烂漫时,展现一个极为壮观的场面:入山无处不花枝,平望三十里如雪。有人极度形容说:游人到此“咳吐皆香”。明人形容为:“青山千亩白,流水一春香。种密人难入,开齐夜有光。”康熙35年(公元1696年)江苏巡抚宋荦题“香雪海”三字,镌于石壁,这名字与茶名“碧螺春”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至于使邓尉声名大噪。这位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的官员,写下《雨中探梅余于吾家山题香雪海三字》: 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春回大地,苏州人到了游春玩景的时候。在游玩了天平、灵岩诸山及虎丘、白堤后,便转向南园、北园,其地正菜花怒放。“而北园尤盛,暖风烂漫,一望金黄。”南园,“在子城西南,今府学后也。”北园,即苏家园,在阊门内后板厂,清代皆变成场圃,是当时菜花最盛处。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卷二》中有一段关于饮赏菜花的描写:“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至南园,择柳荫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日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 这样的田园风光,是需要时间盘桓的,不知不觉太阳落山了,从小路而来的人点亮灯笼乘船回去,“北园春尽菜花香,野蝶飞来都变黄,归棹齐门看落照,红灯一道出山塘。” |
转自:http://www.3608.com/Article/2006-11-30/121823243.html31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