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虎丘不假剑池真 |
[游记]游记:虎丘不假剑池真 |
2008-01-13 sina.com.cn |
雨过天晴,五月的阳光不是很热,我踏着前人的足迹来到了虎丘。距市区中心5公里,位于苏州城西北的虎丘,其名称来历颇具传奇。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在其父死后葬于此山,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 远古时期,虎丘是大海中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于平原上的山丘,人们始称其为海涌山。“何年海涌来?霹雳破地脉,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苍壁。”宋人郑思肖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由来。 来到虎丘,未进头山门,就看到隔河照墙上嵌有“海涌流辉”四个大字;进得山门,一座石桥跨过环山河,此即“海涌桥”;通往山上的路旁,一些圆滑的石体是因为海浪冲刷形成;憨憨泉因为潜通大海,又被称作“海涌泉”;拥翠山庄月驾轩内立有清代学者钱大昕书写的“海涌峰”石刻,白居易有“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 顾瑛有“宝刹近城郭,峰从海涌来”等诗句。所有这些,既可证明虎丘与海的渊源,也是早已远离大海的虎丘留给我们海的踪影。 过海涌桥沿山路而上,一路可见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真娘墓、千人石、二亭、五十三参、去岩塔等著名的虎丘十八景。这些名胜古迹都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是云岩寺塔,也就是虎丘塔。 虎丘塔是建于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砖塔,高47.5米共七层。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据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偏离已达2.3米。1956年在塔内曾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碗等罕见的艺术珍品。 在位于半山腰的千人石正北石壁上,镌刻着“虎丘剑池” 四个大字,据说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之手。同时又另有传说现在的“虎丘”二字已非颜氏原书而是后人补刻,故有“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对我来说,字的真假并不重要,眼前的虎丘是真的,剑池是真的,四周的美景也是真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da941010003ar.html47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