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虎丘7 我是hhy,这里是我的日记,愿和朋友共享. |
[游记]虎丘7 我是hhy,这里是我的日记,愿和朋友共享. |
2008-02-03 yahoo.com |
檢舉 南京-蘇州/虎丘【7】 分類:豔麗的江南風光--南京 2008/01/03 23:50 【南京-蘇州】 蘇州地理位置處江蘇省的長江三角洲南部,西邊緊鄰太湖,東邊距離上海 約86公里,北又離長江不遠。 蘇州境內西部大多屬山丘,東部多湖泊,河流交錯成一個水鄉風光,宋詩人 《范成大》稱之為“地上天堂”。 蘇州自古以來一直與杭州美景並稱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南京-蘇州】 吳王闔閭於25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繼位後,與一般皇帝蓋黃陵一樣,也 築牆造城,稱為“闔閭城”也稱作吳國都邑。隋代開皇九年,吳王闔閭以境 內的姑蘇山為名,始稱為“蘇州” 城內河道街訪互相比鄰,呈現河水家家門前有的格局,俗語說“家家門 外泊舟航”就是描寫當地詩情畫意的生活。 【南京-蘇州】-【魚米綢緞之鄉】 蘇州物產富庶,農業發達,太湖有取之不竭的淡水魚蝦,和陽澄湖有名的大 閘蟹,所以蘇州名菜、蘇式茶點是蘇州的旅遊賣點。 現在大家都熟悉的菜色有: 1. 粵/廣東菜 2. 湘/湖南菜 3. 徽/安徽菜 4. 魯/山東菜 5. 川/四川菜 6. 蘇/江蘇菜 7. 浙/浙江菜 8. 閩/福建菜。 還有...滬/上海菜、鄂/湖北菜、京/北京菜也很有名. 烹調的方法有:汆、燒、炸、烤、燴、爆、煸、熏、溜、燉、貼、蒸、鹵、煎 ◎我家都是自己排路線旅遊,吃的方面我們都找好的餐廳,點當地有名的菜色 【南京-蘇州】-【蜀繡】 【蜀繡】亦稱「川繡」,四川刺繡品及蜀繡特色“雙面繡”。 蜀繡用針工整、光亮、繡出正反兩面圖案,繡針沒有接縫,花紋邊緣如同 雙面均勻整齊細膩,色彩深淺帶著層次感,柔美如同畫畫一般。 【南京-蘇州】-【 湘繡】 【 湘繡】湖南長沙的刺繡品。湘繡是用絲絨線來繡花,先把絨絲線在溶液中 進行浸泡,當線不再起毛時,才進行所謂的「羊毛細繡」。 【南京-蘇州】-【虎丘】 南京-虎丘位於蘇州古城西北方,海拔34.3米,遊園面積約20公頃。有 "吳中第一名勝"之稱。民間三笑姻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南京-蘇州】-【虎丘】 春天是蘇州最美的時節,溫和帶點涼意的氣候,百花經過冰雪寒冬後來到 楊春三月,姿態嬌媚的開在蘇州各個庭園與各個角落,不經意的隨便看看 都會看到許多花花朵朵,可謂百花爭艷鳥語花香。 為了應景陽春三月,走進虎邱寺之前的走廊,兩旁擺了許多盆景和紙蝴蝶 【南京-蘇州】-【虎丘】 虎丘;春秋時是吳國行宮,原名“海涌山”因山形如兇猛之虎,狀似蹲著盤據 此山,傳說是吳王闔閭葬此之原因,故名"虎丘" 【南京-蘇州】-【虎丘】 蘇州虎丘塔為【雲岩寺寺塔】,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塔面建築為八角七級, 高47.5公尺。 當初建造時因地基不勻,略向東北頃斜,現在塔頂已偏離中心線有2.34 公尺之多,中國稱為“千年不正”的“中國比薩斜塔”。 【南京-蘇州】-【虎丘/劍池】 劍池二字是晉代大書法家 "王羲之 "所書,傳說是吳王闔閭以魚腸、專諸等 三千把寶劍殉葬之處。傳說秦始皇、越王勾踐、三國吳孫權曾派人來此盜 墓掘寶。 明正德6年蘇州發生旱災,劍池水乾後露出底部石板,有人均認為可能是吳王 之墓。1955年曾將水抽乾,劍池底下有一個三角形洞穴,石縫後面有人工堆積 的石板,判斷是吳王墓前的石板台階,如果開挖會影響上層虎丘塔的穩定度,所以 闔閭之墓就讓它永遠沉睡吧。 【南京-蘇州】-【虎丘/劍池】 虎丘劍池四個字的左邊有個 " 別有洞天 "圓圓的門,門後就是吳王闔閭的劍池。 李白有句詩: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盲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別有洞天"由此而來。 【南京-蘇州】-【虎丘】 ◎這裡是唐伯虎點秋香的地方 明代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名寅,即中國名間故事《三笑姻緣》的主角。 唐伯虎聰明向學,精通文學詩詞與繪畫,可惜一生失敗於官場上,短短54歲 英年而辭世,唐伯虎的詩畫精巧美學,韻事極盡風流因此流傳千古。到中晚年 後感嘆命運乖舛,無心留戀人世而皈依佛門,號稱“六如居士”。又稱“桃花 庵主”因為唐伯虎生前對桃花有獨特的喜愛之故 ●照片中三位〈很蟀的〉唐~伯~虎>>>>, 可惜沒有半個~秋香~讓他們點 >"<...哈哈哈>>>> >< 【南京-蘇州】-【虎丘/試劍石】 傳說吳王闔閭命干將、莫邪夫婦製作劍 ,做好後吳王在此石頭上試劍,刀鋒 劃過石頭裂出的一條縫。 【南京-蘇州】-【虎丘/憨憨泉】 梁代虎丘有位方丈收留一個瞎眼棄嬰,這孩子憨厚老實,做事勤快,山上眾僧 生活用水都是憨僧往返挑水,上蒼受感動托夢告知於今(憨泉處)掘井取水,眾 生取笑曰:若有水願變蛤蟆守泉水。 果真憨僧掘井,泉水湧出噴及憨僧雙眼,頓時治癒眼疾,使憨僧重見光明, 因而取名"憨憨泉" ◎此故事實屬真實,並非捏造。
|
转自:http://tw.myblog.yahoo.com/hhy-blog/article?mid=17534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