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虎丘山风景区

[游记]苏州虎丘山风景区

2008-05-22    sina.com.cn

虎丘大门口

虎丘山风景区是著名的风景区,位于苏州城外一座仅30余米高的小山丘上,素以“吴中第一名胜”而著称。已有二千五百年悠久历史,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为旅游者到苏州必游之地。

1998年,虎丘以其整洁优美的环境井然有序的管理和优良的服务
,被评为十处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之一。2002年,苏州山市虎丘山风景区日前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认证。此前,风山景区已获“全国十大文明示范风景区”和国家旅游局确认的高等级“AAAA”景区等评定,此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认证,标志着该景区百尺竿头再上层楼,将从科学化过细管理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进一步优化质量刷新形象。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晋代建有虎丘寺,唐改称武丘报恩寺,宋为云岩禅寺,清为虎阜禅寺。虎丘占地虽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以及神鹅易字的美丽传说,风鹤云泉,令人留连忘返。

位于虎丘西麓的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木丰富,形成了宜人的绿岛小气候,成为鸟类争相栖息的乐园,每至秋日,有万千苍鹭绕塔盘旋,蔚为壮观,成为一绝。

虎丘还是苏州民间重要的集会场所,根据,“三市三节”的历史,景区创新推出了春季的艺术花会,展现了牡丹、郁金香,比利时杜鹃,百合等一大批名贵花卉的迷人风姿,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与花会相印成趣的是民俗风情浓郁的金秋庙会,再现了山塘出会的盛况,展演了南北交融的民间艺术节目,深得游客喜爱,如今,一年两会已成为著名的特色旅游项目,是苏州的旅游热点。

虎丘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融山水、历史于一身的秀美画卷,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曾凿山引水,并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为秀美。山上古树参天,千年古塔隐逸在深山丛中。前百年来,虎丘胜迹名冠吴中。宋代诗人苏轼曾说:“到苏州而不游虎丘,诚为憾事。”古人在评价虎丘的特色时,曾提出“九宜”之说,即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

虎丘高34.3米,面积18.8公顷,四周环水,山境幽奇。入虎丘,过海涌桥,沿山路而上,一路可见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千人石、剑池、第三泉、孙武亭、望苏台等著名的虎丘十八景,每一胜景古迹都有引人入胜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之地。因入葬时把其生前喜爱的“扁渚”、“鱼肠”等金剑作为殉葬品同时埋在墓里,是为剑池。篆文“剑池”二字传为王羲之所书。池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

十八景首推山顶“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是驰名中外的宋代古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由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故顶部的木檐均遭毁坏,现塔身高47.5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石龟等罕见的艺术珍品。现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于400年前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拒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距塔中心垂直线已达2.34米,斜度为2.48度。

虎丘后门

后山塔院下,有白步趋、十八折、通幽轩、玉兰山房等景点,这里山谷森壑,绿树成阴,古径通幽。在海涌桥东侧山麓之间,新辟“万景山庄”盆景园,陈列有200多盆大中型名贵树桩、山石盆景,与虎丘相应成趣。

虎丘,风景幽奇,风光如画,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历史。《吴地记》曰:“山绝崖纵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宋朱长文《虎丘山有三绝》为:“望山之形,不越岗陵,而登之者,风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近邻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续,万景都会,四边穹窿,北垣海虞,震泽沧州,云气出没,廓然四顾,指掌千里,二绝也;剑池泓淳,彻海浸云,不盈不虚,终古湛湛,三绝也”。明代可流芳《虎丘有九宜》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所以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各有致趣。

虎丘既为天下名山,历代来游的名人雅士数以万计,在峭壁磐石上留下的书法摩崖和记游题刻何止百数,汇成了不拘形式的书法石刻艺术露天展览,使名山笼罩在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2364401008ykg.html32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