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宁扬苏游记 萧幽虎丘山 |
[游记]宁扬苏游记 萧幽虎丘山 |
2008-06-10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宁扬苏游记——萧幽虎丘山 萧幽虎丘山 25日(周三)早上六点半乘车出发前往苏州,中途因为车子缺乏证件,被交警扣留盘查,因此上午十点才到达虎丘。 苏东坡曾言: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此言只为说明虎丘景色幽美,历史悠久,其实未到哪里一游都不足以成为憾事。虎丘,得名于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即夫差的父亲,貌似夫差还是著名一些)犯破伤风死,葬于此山,入穴三日后有白虎蹲踞墓上,故名虎丘山。虎丘素有“前山美、后山幽”的说法,清水粼粼,古木参天,丛林掩映,翠亭山榭。于是人们会说,“平坐游览遍天下,游之不厌惟虎丘”。 剑池。从“千人石”(此石颜色褐红,就像斩杀千人后血洗而染的颜色)步入“别有洞天”(一道石门,我曾十分丢人现眼地将这四个字读成“天洞有别”,现在想起还是想挖地三尺,把自己埋进去),眼前只见四周石壁合抱,苔藓衍生,环拥一池碧波,上方石桥凌空跨越。形势奇险,气象萧森。有说法云,“阖闾葬其下,以扁诸、鱼肠等剑各三千殉焉(貌似还有干将、莫邪宝剑),故以剑名池”。 于是乎,我便对剑池觊觎不已:“别拉着我,我要跳下去寻觅宝剑。” 小吉说:“我们不拉你,你若是找到了鱼肠剑,我们就可以包一架飞机回去了。” 枕头石。晋高僧生公常常手不释卷,专心阅读经书,累了就枕石而卧,稍作小憩。久而久之,此石因生公触摸,感上灵气,成了文人顶礼膜拜的仙石。往往秀才赶考前,总到石前抛掷石子,预卜前程。怎们说我们也是文人书生,所以当然要感受一下高人的灵气,挨个枕枕。 点头石。相传生公满腹经纶,初来虎丘讲经,“人无信者,乃聚石为徒,与谈至理,石皆点头。”于是乎,“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试剑石。相传吴王阖闾,为称霸天下,命干将铸造天下独一无二的宝剑。王命难违,干将与妻莫邪只得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黄”,在苏州门外日夜不停地冶炼。眼看限期已到,剑却未成。这时,莫邪奋不顾身,跃入炉中,霎时,一缕烟气飘出,炉中金铁销融,终于铸就雌雄双剑。吴王接过,但见寒光四射,抬手挥剑一试,一块巨石喀嚓裂为两半。 二仙亭。相传两位神仙,陈抟和吕洞宾某日在此处下棋,一位樵夫看到后便走过来看他们下棋,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发现物是人非,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几千年以前的人。因此“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亭中有两幅对联,一副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上联是讲陈抟的故事,相传陈抟一睡多年,醒来遇到一位樵夫,樵夫告诉他,已过去了好几代,陈抟不相信,把樵夫当成梦里的人物。下联的意思是道家之道,需要通过研究精妙深奥的道理才能得到。另一幅对联是“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朝虎丘再留踪”,意思是吕洞兵曾在岳阳楼显过迹,以后又来过虎丘山。
|
转自:http://slwater.blog.163.com/blog/static/65221220074831143103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