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榕树下-落霞如歌游记清晨访虎丘编辑推荐

[游记]榕树下-落霞如歌游记清晨访虎丘编辑推荐

2007-07-18    rongshuxia.com

黄漆的八字墙映着青瓦白墙的门廊,四周随意错落着银杏修长的枝条,青葱喜人。门楣上题有“吴中第一山”的版匾昭示我们:这里便是虎丘了。
向里走,过一座雕有白狮的小拱桥,开始踏上蜿蜒的山路。身后载着篷舟的河水无声流淌,小桥、流水和岸边的瓦檐房组成一幅意趣盎然的水墨画,画的落款轻轻垂下淡笔,叫苏州。
山路由长条的白古板砌成,五人并肩而行应该还能余下些许空隙。此时太阳已渐渐攀上高处,从路边郁郁的树枝上投下许多明晃晃的金斑。石板路上零落躺着的草根杂叶,因石板散开的热气而晒得灿灿生光。然而接缝处蔓延的点点青苔,却依然幽暗湿冷。
一路上只见周围树木参天,枝叶婆婆,草长石盛。飞檐吊角的屋阁亭台,置身于纷纷的叶影间,露出一瓦半柱的娴静色调。深褐的阁顶,朱红的亭柱,在千年之后的阳光下弥散着昔日的神采。沧桑被平和取代,一坐便是悠悠岁月。
路至尽头,一方开阔的平场显见在半山腰。地上的石块突起几处,边缘尖锐粼峋,阶梯似构成小丘。林木愈发茂密苍翠,在不远处汇成高高低低的碧海。然而其中层次又不尽相同,有略带鹅黄的嫩绿,干净发亮的葱绿。背阴处则像蒙了一层细细的薄纱,模模糊糊绿得不真切。右侧一条带栏的木阶笔直伸进绿海深处,却在左侧冒出一座石亭的背影。近处耸立着几根柱,相隔较远。石柱雕成六面的棱体,一人便可围抱。基座、顶部造型奇美。上缘六尊镂空人命合手佛像嵌入石柱表面,似有镇守之意。这里本应是受膜拜的祭祀之所,可与周遭的断垣相照,倒徒生一种安详的落寞情怀。
沿左边的小路前行,赫然出现一面宽厚的石墙,朱红的“虎丘剑池”四字约有一米多高。据说左边“剑池”二字为颜真卿的真迹宝墨,但事隔久远,这字迹的真真假假也只是石墙上拥挤重络下的藤蔓知晓了。
穿过石墙左边的圆拱门,身前泠泠作响的便是剑池水。池边峭岩拔地而起,池水俨然形成深潭。幽光星点地爬升到石壁上,浸湿了冷绿的藤萝和昏暗的墙色。大概是哪代一位有名的君王葬在这剑池底,已经记不得了。但池水中深藏的戾气,却透露出真实的存在。
阳光愈发富有勃勃的生气,顺着狭窄的小道曲折而上,山顶处的葱茏重现,更加衬托出阳光的温煦。“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虎丘这个名牌,已言明了山的高度,只被称为“丘”而已。可山顶处笔直指天的虎丘塔,却为虎丘铸就了一个新的高度。六棱状的塔身在最高点聚成锥形,由石雕成的佛珠宝顶远在四周笼罩的林木之上,静静俯视塔下的芸芸众生。
时近响午,天空逐渐显出如水洗过的清亮的湛蓝,像打开一块巨大的屏朝四方无限拓展。风擦过叶梢,那些枝条开始左右摇摆,“沙沙”地发出窃窃声响而塔身通体的灰白与外突的青黑围边,在这些树枝的摩挲下,始终岿然沉默。
我们绕到另一个角度观看,竟发现虎丘塔是微微朝北倾斜的。这样的姿态并没破坏塔身原有的美感,反而为它注入了一脉永不倾倒的意象美。虎丘塔透过密密的林木向北透望,那姿态好像是对远处起伏的山峦和渐渐泛白的天空微微欠身。是江南对漠北的一种尊敬,还是展出水乡滋润而生的温润清雅?
翠翠屋后的白塔,支撑的是茶峒人纯生的信仰。虎丘塔支撑的是苏州的什么呢?日夜流淌的河流,依水而立的青瓦房或者寒山寺的暮钟声声?
塔周围的庙宇小园接连显现在古树庇佑之下。园内依稀可见一条石板路,穿过遍生的茵茵嫩草向深幽处延伸。仔细驻足聆听,似乎还能听到缓慢清脆的木屐声,渐行渐远。
背靠一棵树坐下。环顾四周,石阶横梁,草木摇曳。日光每移动一寸,都会挖掘出一个年代久远的故事。当年塔前的扫地声伴着晨钟袅袅,皆渗透在阶下檐角的每一处。我们每走一步,便重将这些古老的细节唤醒,陈列在亘古不变的微风里静静品味。
下山的路不长,待再回首,仍可见虎丘塔的塔顶泛着白光,远远与我们相望。而那条迂回的山道上,好像有谁身着一袭素衣,沿着我们的足迹回返,那高挽的发髻,分明遗留着古老的余韵。再细看,却只有树叶纷飞,舞动在清寂的山林间……

转自: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279546827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