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曾经去过多次,每次总被她的秀丽吸引,漫步西湖畔,轻风拂柳,吹皱涟漪,湖光山色,陶醉其中,让人不忍离去,于是也对与杭州同享天堂之名的苏州有了无限遐想。趁着过年休息,终于可以一睹芳容。 苏轼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刚出火车站,就被一人力车夫拦住,说带我们去虎丘,比坐公车还快,只要十几分钟,本不相信在地图上那么长一段距离,靠人力车可以这么快,但母亲却听信了他的可以沿途观赏风景,可上车没走几步,他就说苏州有两个虎丘,一个是地图上标的,只能烧香拜佛,看寺庙,不好玩,另一个是园林,非常好看,并在地图上指给我看,一瞧,原来标的是什么民情风俗园,我一向对拉客很是反感,如果风景确实不错,还至于来拉客吗?而且那种民情风俗肯定是自己重新修的,全不是古典的园林,于是说,我要去地图上标的有寺庙的虎丘,车夫还在不停地解释,我看出来,如果不去那个风俗园,他是不会带我们走的,我立即下车,说,要不带我们去虎丘,要不我们下车自己去。他就说我脾气大,不带我们了。折腾一会,我们三人坐上了游2线,一会儿就到了虎丘,刚下车,就又碰到一个女孩上来说,自己是导游,问我们要吗?没说几句,就又说这个虎丘不好玩,还有个虎丘是园林,特好玩,而且门票比这个便宜,只要38,导游帮我买还可打八折,而这个要68。我就随口问了一句,你们导游买票可以打折,她就连忙说我是园林导游,只能买园林景区,这个虎丘是寺庙,我不能打折。这下我全明白了,刚才我还以为自己可能误会了那个车夫,现在我们全醒悟了,这时候对虎丘的期待,比看苏轼的诗句,和在网上查资料时更强烈,只有好东西才会被仿冒,虎丘到底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现给我们。 买好门票,一人40,不象那些人说的68,刚进入虎丘大门,就听见一阵热闹的锣鼓声,循声而去,沿着山间台阶两边挂满了代表各年属相的喜庆铜锣,游客可自己寻找到自己的年份和属相,敲响铜锣,寓意喜庆好运,这下七七可开心了,带她找到00年,敲得咚咚响,锣声此起彼伏,大家在锣鼓声中送走一切不如意,给新年带来阵阵笑声。 热闹之后,再慢慢欣赏虎丘的美景,到虎丘的目标不外乎看虎丘塔,即云岩寺塔,绕道剑池,直奔虎丘塔,此时已可在绿树掩映中看到她的身影,再往前走,就看到一座外表普通的斜塔,据导游介绍,虎丘塔是建于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砖塔,共7层,高47.5米,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偏离已达2.3米(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其塔顶偏离4.4米),为世界第二斜塔,而且年代更为久远,顿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哈哈,连塔身倾斜也可以算是光荣的历史,汗!),由于其间遇到多次大火,现在塔外木栏已经烧毁,塔身本身也已破旧,无法登塔,原来修建之时每层都可以走出门外,沿塔身外围步行,现在我们只好在下面仰视她的全貌,感叹一番古人的建筑技巧,正要离去,碰巧开塔门的时间到了,于是排队挤进观赏人群中,原以为这座破旧古塔,里面也会面目全非,却没想走进去看到塔内壁装饰却是大朵鲜花,色彩极为鲜艳,与外部截然不同,设想当初古塔外貌也定是绚丽多彩,大自然的风雨侵蚀改变了古塔,历史的风雨却改变了人事,苏轼再生,如见古塔,也不会再赋诗以记,或许也是我们见的太多利用高新科技塑造的各种奇景,以致于也不会象古人那样感叹一个景物的美妙,因为那时的技术能够制造出奇迹也确实不多,而我们却见惯了那么多的奇迹,也就不会触景生情,我们也没有古人的雅韵,能够有那样的诗心画情,也悟不出那种情趣,所以唐诗也只盛于唐朝,宋词也只兴于宋朝,而我们现代人也只有空说:好美! 至于说到虎丘有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的美名,憨憨泉、试剑石、第三泉、剑池等等美景,第一感觉与别处没有什么不同,第二也不是长期居住在此,能尽悟其中情趣,只是走马观花,粗粗一阅,并无十分心得。看来旅游也只是游游心情,景物倒是次要的,无论何等壮观秀丽之景色,比之古人所不能常见,而我们却经常在各种电视杂志网络上都能见到,所以也无甚稀罕,总得来说,此次游虎丘心情是愉快的,一没上当,二是母亲女儿开心,三自然就是我也心满意足,见识了苏先生笔下描绘的虎丘,不会引以为憾事啦! 还是看看苏老先生是怎样描写虎丘的吧: 入门无平田, 石路细穿岭。 阴风生涧壑, 古木翳潭井。 湛卢谁复见, 秋水光耿耿。 铁花绣岩壁, 杀气噤蛙黾。 幽幽生分堂, 左右立顽矿。 当年或未信, 异类服精猛。 胡为百岁後, 仙鬼线驰骋。 窈然留清诗, 读者为悲哽。 东轩有佳致, 云水丽千顷。 熙熙览生物, 春意破凄冷。 我来属无事, 暖日相与永。 喜鹊翻初旦, 愁鸢蹲落景。 坐见渔樵还, 新月溪上影。 悟彼良自咍, 归田行可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