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越城遗址旅游越城遗址介绍越城遗址游记越城遗址评论

[游记]越城遗址旅游越城遗址介绍越城遗址游记越城遗址评论

2008-06-10    luopan.com

详情 游记 评论

越城遗址位于市郊石湖北越来溪东,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范围南北长450米,东西宽400米,面积近18万平方米,现高出地面约1.5米。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春秋时越王勾践进攻吴国所筑屯兵土城的遗迹,尚有残存于城址南北两面长约30米、高约4米的城垣;二是土城底下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这是遗址的主要内涵。

据(苏州府志》记载,越城“-云越王城,又云勾践城。越伐吴,吴王在姑苏,越筑此城以逼之。”春秋晚期,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越王勾践率军大举攻吴,从太湖挖渠(即越来溪)北上,并于石湖东北筑土城屯兵,隔水与西面磨盘山上的吴军对峙。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军乘太湖水涨之机,由越来溪人胥江,直逼姑苏城下,一举灭亡吴国。吴越相争时留下的这座土城,直到南宋还比较完整。范成大《吴郡志》说它“雉堞宛然”。《苏州府志》所载更详:“城堞仿佛具在,商者犹丈余,阔亦三丈,而辐员不甚广。”考古学家卫聚贤早在1936年就作过专门调查。1953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其作了测量,发现土城呈不规则圆形,城址南北两面残留着断续的夯土城垣,俗称黄壁山。

1960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共开挖探方4个,发掘面积98平方米,文化堆积最厚处达8.21米,清理出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10座,发现了以几何印纹陶为特点的西周棗战国时代文化、以灰陶和黑衣陶为主的早期良渚文化和以夹砂陶、泥质红陶为特点的马家浜文化依次叠压的地层关系。

遗址下层的马家浜文化距今约6000年左右,中层的良渚文化距今5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层出土的生产工具,有磨制得相当精细的有肩穿孔石斧、有段石锛、耘田器和石镰等。陶器有鱼鳍形足罐形鼎、宽流阔把杯、贯耳壶、竹节把豆、钵形豆、折腹罐、盆等。这些遗物具有崧泽文化向典型良渚文化过渡期遗物的特征。

转自:http://www.luopan.com/t/zh_CN/215000L000091.html35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