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固山山不在高-游记华东地区-游记线路功略 |
[游记]北固山山不在高-游记华东地区-游记线路功略 |
2007-07-16 tuuke.com |
在三山里,北固山的资格应该是最老的,然而又是最寂寞的。没有那样多的信男信女,也没那样多的烟雾缭绕,在不是假日的平常日子里,躲开忙忙碌碌的生活,游荡在这座三面被围墙围起一面被江水簇拥的青山里,还是一件挺舒服的事情,只要你有一份闲适的心情。北固山是最适合文人和闲人雅集的场所。 北固山原叫北顾山,那是东晋时期南迁北人的叫法,他们被迫背井离乡,无时无刻不想回到梦牵魂绕的中原去,那时的江南在中国士子的心目中还是一块没文化的蛮荒之地。他们常常来此地北望,放下酒杯,潸然涕下,北顾山就成了北人怀乡的祭坛。后来在南郊黄鹤山打柴为生的刘裕夺得天下,建立宋朝,北人才将江南认同为家园,北顾山也就成了北固山,是六朝时期江南政权的最后一道防线。梁朝的武皇帝曾登临此山,望着山下滚滚而来的长江水,情不自禁地赞道:天下第一江山。对于这一称号,今人也许觉得有点夸口了,然而联想到当时的南北对峙的形势,梁武帝的赞叹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唐朝武宗时,宰相李德裕支持灭佛的政策,在北固山下建立甘露寺,将润州境内被拆寺庙的古代文物迁来保存,大画家张僧繇、吴道子的壁画齐集甘露寺,北固山俨然成了美术馆。北宋米芾在北固山的海岳庵居住时还亲眼见过这些杰作。李德裕还将南京长干古寺里的阿育王时期的佛舍利迎到这里瘗埋在山上,为唐皇祈求冥福。为此专门建了一座石塔。后来石塔被战火焚毁。 到了北宋熙宁二年,甘露寺已搬上了北固山,香火很旺,游客很多,为解决如厕问题,和尚便在山顶一块平地上动土,想不到竟然挖出唐代李德裕瘗埋的金棺银墎和佛舍利,轰动一时。再埋的时候,和尚就铸了一座铁塔。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那时是市长,应邀参加了瘗埋仪式。上个世纪的60年代,镇江北固山铁塔地宫就出了舍利多达773颗,其中11颗为佛舍利。佛舍利出土都四十年了,除了偶尔拿出来给贵宾看看,一直都冷落在博物馆的仓库里。今天我们在北顾山上看到的铁塔基座和下面的两层就是宋代的原物,上面是明代因雷击修复上去的,塔顶和塔刹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人拉掉了。 北固山分前峰和后峰,一条马路将它分成两段,现在的公园只是后峰,当然也是风景名胜最集中部分,除甘露古寺外,还有海岳庵旧址、多景楼、北固亭、铁塔、民国气象台(国画院)、中山纪念林、义士王忠培墓等,后峰是鼓楼岗,那里就是三国时期铁瓮城的旧址,岗上原建有高大的鼓楼,解放后被撤除了。我曾见过一张上个世纪二、三十年日人所拍的照片,楼的形状与南京的相似,可惜没有翻拍下来。 三国的故事是好事的后人附会上去的,当不了真,在甘露古寺的大殿里塑上刘备招亲的故事,不仅对招徕游客无补,还将清静的古寺搞得来花花绿绿俗气得很,不如恢复香火来得实在。要知道寺庙的生命就是香火,没有了香火,寺庙也只是一个没有了灵魂的行尸走肉而已,想活得和金焦二山那样精彩是不可能的事情。 |
转自:http://www.tuuke.com/default/outdoor_outdoorlinecon_27_495.html29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