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镇江博物馆游记(一)宜侯夨簋[镇江文化之旅] |
[游记]镇江博物馆游记(一)宜侯夨簋[镇江文化之旅] |
2008-06-13 zjwh.net |
镇江博物馆游记(一) 宜侯夨簋 镇江市博物馆免费开放是件天大的好事。吾等有感似天上掉下了馅饼。开放之初日,我自然是不会去凑热闹的。寻一凉爽午后,悠哉游哉,好不自在。 来博物馆之前就打算好要仔细看看宜侯夨簋,虽然我知道只能看到复制品。怎么着也比看图片要强吧。进得馆来,看了宜侯夨簋方才觉得大失所望。那个貌似珍贵的赝品簋像个呆子一样坐在橱窗里面。“老大!你也太不像了了吧!”我对着橱窗小声嘟囔着。午后的工作人员自然不会在意我满腹牢骚。我兴冲冲的拿出相机正要拍,那边就叫了起来:“这里不许拍照。”郁闷啊!严重地很郁闷!我就奇怪了,这位可敬的工作人员刚才还精神不振的呆在角落里,怎么一眨眼就到了跟前?我说:“故宫都给拍照,这儿怎么不许拍?”那位同志斩钉截铁给了我明确的回答,“上级规定。”我无语,我接受,我还能怎样。 在此我呼吁,请求博物馆给观众拍照的权利。 关于宜侯夨簋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夨究竟是读ce还是ze.。辞海辞源上面都没有注明。馆内中作人员说是ze,百度上说是ce.说文解字是阻力切,应该是ze的可能性大。 关于这只簋的学术研究至今也没有肯定确切的定论。因为郭沫若对他做过论断,姑且就认为它是正确的。虽然相信权威可能是件错误的事情。好在对于我们业余爱好者来说关系不大。反正三千年前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话说周的第一代始封君是后稷,传至第13代周太王姬亶(dan去声)父,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和季历。老三季历继承了王位,他的两位哥哥史记记载是出奔荆蛮,断发文身,自号勾吴,大约就是建立吴国的意思。太伯死后无子,传位给仲雍,接茬往下是季简,叔达,周章。这会儿要停一下。回头再说那位得了王位的季历,往下就是周文王(封神榜上的西伯侯)再往下就是更有名的周武王。武王克商牧野之战是公元前1046年,一天就干掉了商纣王。武王灭了商自然要分封诸侯,不知道他怎么想起了他爷爷辈的亲戚。就满天下的打听,就这么找到了周章。推算一下周章跟武王也是平辈。算是表兄弟还是堂兄弟我也搞不清。周章已经在吴这个地方自己称了王,武王也就在给了他一份官方正式的委任状,就算合理合法了。再封周章的弟弟虞仲作虞侯。(虞在今天的山西平陆)郭沫若、唐兰二先生的考证,认为夨就是周章,也有人认为“夨”是周章的弟弟虞仲。说到这也许就清楚了。其实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下面说说宜侯夨簋,这件青铜器之所以珍贵主要原因是他的铭文,和铭文所承载的那一段历史能够与史书联系起来。青铜器本身是破损之后拼接而成的,甚至拼接后的形状也曾引起过争议。其品相与中原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相比略显寒酸。铭文可以辨认的有118字。“惟四月辰在丁未,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王卜于宜口土南。王令虞侯矢曰:〔迁侯於宜。锡〔〕鬯一卣、商瓒一口,彤弓一,彤矢百,旅弓十,旅矢千。锡土:厥川三百……,厥……百又……,厥宅邑三十又五,〔厥〕……百又四十。锡在宜王人〔十〕又七裏。锡奠七伯,厥〔庐〕〔千〕又五十夫。锡宜庶人六百又……六夫。宜侯大扬王休,作虞公父丁尊。”大概意思是说某天康王(周武王的孙子周成王的儿子)在审视了东国之地图之后,把虞候转封到了宜。然后赐给他礼器,军队,土地,奴隶等等。完了宜侯大加感激,行周礼颂王德,还制作了一个虞公父丁尊以兹纪念。从铭文上来分析“夨”是周章的弟弟虞仲更为合理。即虞仲先被封在虞,后又被转封到了宜。大家糊涂了吧,其实这段历史本身就很模糊,一直没有定论。属于标准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类。我自己还奇怪怎么史记记载武王封了周章虞仲,到宜侯夨簋上又说康王令虞侯夨迁於宜?据最新的考古断代认为武王在位2年,成王在位37年,康王在位26年。就是说虞仲做了虞侯四十多年后又到镇江来做宜侯。也不是不可能哦。关于这段历史和铭文的解释争议非常多。
|
转自:http://www.zjwh.net/bbs/dispbbs.asp?boardID=4&ID=29685&page=111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