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人在旅途之滕王阁游记 |
[游记]人在旅途之滕王阁游记 |
2007-12-16 sohu.com |
日志原文:http://bashan2008.blog.sohu.com/70567250.html 人在旅途之再游滕王阁
十年前我曾经路过南昌,匆忙之中一个人登临过一次滕王阁,感觉那仅仅是赣江边冷冷清清的一座楼,似乎还没有来得及品味,来得及思考,就离开了南昌。后来对着《滕王阁序》一读再读,才发现自己忽略了太多的东西,知道了一座楼在中国文化中所具有的分量。文以阁传,阁以文名。在滕王阁1300多年历史中,历代文人墨客、名公巨卿在滕王阁上留下了1000多篇精美诗章,在某种程度上讲,滕王阁的历史就是中国文化发展传承的历史,走近滕王阁,也就走近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因为有这种思想,也就有了再游滕王阁的想法,尽管时间紧迫,但我依然义无反顾地来到南昌城,来到赣江边,来到了千古名楼滕王阁。
我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走近滕王阁的,站在高大的楼前,我是如此的渺小,仰望,再仰望,才能看见高高的塔的顶部。雕梁画栋,飞檐翘首,气势恢宏。拾阶而上,穿过道,绕回廊,看见的是宽敞无比的殿宇,做工精美的雕饰,色彩绚丽的图案,妙趣横生的诗文,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楼分七层,一层一层走到上面,站在外面的回廊上,极目远望,“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滕王阁序》里面的句子立即浮现出来,沿着王勃的目光,我看见依稀的衡山和庐山,看见赣江、抚江蜿蜒交汇,“襟三江而带五湖,空蛮荆而引瓯越”,然而,曾经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风景已经没有了,江中没有烟波浩渺,没有帆船点点,江水干涸,沙石裸露,只有远处的雄伟大桥辉映着。居高临下,环顾四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种现代化的气息。与之相对应,虽然历尽千年风雨沧桑,滕王阁依然雄伟壮观,阁中的每一篇诗文,每一幅绘画,每一件雕刻,无不闪耀着艺术的灵光,折射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除了王勃,历史中还有许许多多大师级的人物曾经登临此楼,比如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东坡等,千年以前,他们驾万里长风,会聚于此,或把酒凭栏,登高望远,或慷慨激昂,洒泪长啸,留下了无数的千古绝唱。除过诗文,滕王阁的书法艺术也是精美绝伦,美不胜收,苏东坡的《滕王阁序》独显风姿,赵梦頫、董其昌、文征明、褚遂良、颜真卿都有遗墨,那些楹联、匾额上的书法,或潇洒俊逸,或遒劲凝重,或狂放不羁,犹如进入了一座书法艺术的殿堂。
在楼内意外地看到了汤显祖,这位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家,其流传千古的《牡丹亭》最早就在滕王阁上演出,这也使我知道了滕王阁最初就是一座歌舞楼。在墙壁上有一副壁画,上面是侧卧的汤显祖,下面就是《牡丹亭》里面的故事,奇怪的是里面的人物都是闭眼的,原来他们依然在梦中。可以想象,几百年前,这里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一位戏曲大师和几位年轻女子,冲破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上演了一场惊世骇俗的爱情悲喜剧,成就了中国戏曲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即使在几百年以后的今天,《牡丹亭》依然被改变成各种剧目上演。 仔细想想,滕王阁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楼阁的名字,他已经成为了南昌甚至江西的一种象征,更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承者的代表。我站在滕王阁上,就想站在了历史文化的面前,有些惶恐,有些惭愧。而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样一篇浅薄的文章怎么能够表达伟大的滕王阁呢?但是,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维护者,既然走到了这里,就要写出点什么,不是作为文章,只是作为一种纪念或者表达崇敬的心情,如此而已。 我是美丽签名档
|
转自:http://q.sohu.com/forum/1/topic/6601214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