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芦溪河

[游记]芦溪河

2008-05-22    sina.com.cn

芦溪河

2007-11-15 23:31:47

大中小

标签:人文/历史

芦溪河

——一条被龙泉人遗忘的母亲河

史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按赤水,就是与今府河在黄龙溪交汇的芦溪河别名。由于芦溪河的上游源自龙泉山(我曾推断其是历史上灵泉县城外的水源河及护城河,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母亲河,详情见《东山国际是在龙泉老城上建新城》),在洪水期间流下来的水携带大量红砂土,故“江水浊”,呈赤红色(故名赤水河);而来自府河的江水源于岷山,故“江水清”。当两股水在洪水季节会合时,清、浊二水,泾渭分明,才可能出现“黄龙渡清江”的景象。本来浑水注入清水而呈黄龙形这样的自然奇观,随时在两河汇合口都可能发生,只不过人们不太在意、或不足为奇。可是这一次却大不一样,因为当时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社会上原本就盛行“讖纬”之说,各种自然奇观极有可能被人们随意夸大。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以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军师将军诸葛亮等为首的大臣上言:“群下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讖明征。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接着,他们还援引《孝经援神契》说:“‘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龙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卷32(《蜀志·先主传》)正是在800大臣的劝说拥戴之下,刘备同意登基,于武担山即皇帝位,成为蜀汉政权的开国皇帝,是为蜀汉昭烈帝。自此以后,芦溪河的黄龙溪段便作为蜀汉皇帝登基前的吉兆、上天显灵的“瑞应”而被载入史册,被尊为蜀汉的圣迹。

在这里这条府河的支流出现了三个名字:赤水河、黄龙溪、芦溪河,够多了吧,而实际上这条并不长大的河流名字远不止三个,我就知道七个,说出来挺有意思的。

一、
赤水河,取其在洪水期河水中含大量红砂土,呈赤色。

二、
黄龙溪,就是上述的三国圣迹故事。

三、
芦溪河,目前用得最多的名称,推想应取其沿岸多喜水的芦竹(因其与糯米饭反复接触而不破坏其口味,成为旧时各家各户打糍粑的专用竹子)和芦苇,呈现一派川西风情。

四、
黄泥溪,清末傅崇炬《成都通览》载:黄龙溪“亦名黄泥溪,舟人多泊其地磨补船漏,取溪泥细腻也。”

五、
兰溪(与鹿溪河一起出现在史册上),暂无从推知其得名。

六、
鹿溪河,与之近似的还有鹿栖河(此三字据说出现在柏合镇一座小庙的门联上),都是描绘这个山前小平原有鹿的踪迹,自然环境非常美妙。

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名字的变迁,实际上折射出一段移民史。因为沿岸的居民发生了消失-移民-再消失-再移民的更迭(详情见拙著《龙泉人来至何方》),新来的移民与原来当地的历史文化没有良好的传承关系,就凭自己的想法随意给河流命名,有的名字出现在文字记载当中,有的在民间流传,就造成现在这种情况。

芦溪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长松寺附近,而长松寺在唐代建庙前原为蚕丛王庙址,说明早就有人溯河而上,在此修建纪念蜀先主的庙祠。在两河口一带还有个名字“油碴河”(据《简州志续》),顾名思义原来这有个油磨坊之类的油料加工点,可以推想原来周围的油菜种植面积较大,而且这就在柏合上长松到贾家的重要交通线附近,除了供应长松寺和周围居民外,还可供应往来过路的人。但居民民系在山内和山外还有所区别:在芦溪河出山前的两岸主要以客家人为主,现在仍有些人操客家话,而出山后两岸居民又以湖广人为主,越往下游湖广人的比例越高,这也符合客家人一般居住在条件较差区域的规律。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788eb01000bvj.html58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