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品读麻姑山 |
[游记]品读麻姑山 |
2008-05-22 jxcn.cn |
辛亥革命以后,麻姑山仍是古木参天的避暑游览胜地,山上寺庙,鱼鼓钟声,每日不断,外国传教士在山上建有欧式别墅,还有一处植物园。到了“大跃进”和“文革”时期,山上的树木、景观受到严重破坏,一座千古名山几乎空有其名了。 麻姑山是历史悠久的避暑游览胜地,曾经有过她的辉煌。她也是赣东地区一个难得的地方文化载体,在她的身上,几乎可以折射出整个赣东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光辉,这在赣东地区是独一无二的,是赣东地区传承地方文化,展示历史文明的基地。她集宗教、书法、医药、儒学、物产、自然景观于一体,可谓“山灵果实,福地洞天”。由于历史的原因,她沉默了,但是,她永远是人们心中的一座不可忘却的长寿仙山。 从“沧海桑田”的成语,到颜真卿、袁复礼的古生物化石的研究, 一个有趣的巧合。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8月号,执行总编单之蔷有一篇文章很有意思。题目是《从颜真卿到袁复礼》,一个是唐代的书法家,一个是20世纪的地质学家,他们会有什么关系?原来作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袁复礼是我国古生物化石的开创者,他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的奇台天山龙、新疆二齿兽化石轰动了世界,而作者却说,这项事业的开创者应当是唐代的书法家颜真卿,它才是我国古生物化石的鼻祖。 原来颜真卿的那篇《麻姑山仙坛记》揭示了一个秘密,那就是他在麻姑山的古坛旁发现了一些螺蚌壳化石夹杂在地层,他认真研究了这一现象,提出了他的论点,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才变成了陆地,那些他看见的化石就是证据。单之蔷认为,海陆互变的现象中国人早就认识到了,颜真卿第一次提出了这个论据。他在《麻姑山仙坛记》中说:“东北有石崇观,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颜真卿通过神话故事《麻姑献寿》演绎了“沧海桑田”这样一个地壳变动的伟大题材。 单之蔷强调麻姑说的“东海三为桑田”,其中的“三为”及其重要,说明古人已经知道海陆变化的周期性。今天的科学研究,“有人认为,10000年以来,我国的气候变化发现曾出现三次大的寒冷期和两次大的温暖期。还有一种旋回是冰期和间冰期,这种旋回的周期在万年以上。” 真的我们的古人那时候就知道了地球的周期地壳运动了吗?这只是猜测。不过这“沧海桑田”的成语却符合今天的研究结果,是怪还是不怪?颜真卿和袁复礼的古生物化石研究的“千年握手”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吗?单之蔷激动的说:“颜真卿如果九泉有知,会不会挥动他的如椽之笔,再写一篇,《从螺蚌壳到恐龙记》呢? 麻姑山是一根扭不断的地方民俗文化链条, 多少年过去了,人们没有忘记她。 我上过多少次麻姑山,已经数不清了,可是最早的一次,我还记忆如新。那是“文革”时期的一个冬天,我同我的一个小伙伴上了一回麻姑山。那时山上没有公路,两人一前一后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上,天是阴的,地上湿的,山路上的石阶坑坑洼洼,山风不时吹下几片落叶,偶尔听见几声鸟鸣,空空的山谷只有我们两人的脚步声。约莫过了个把小时,我们到了山上,满头的汗水顿时全无,只觉得冰冷贴背,一阵寒意。那时这里是公社驻地,公社斑驳的墙上写着“农业学大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等标语。一阵山风过来,下起了小雨,我们走进公社办公室,只见几个公社干部围在炉盆边低头烤火,到处冷冷清清。 我们同公社干部打听了庙宇的去处,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麻姑庙,只见庙宇断壁残墙,一片凄凉,断裂的康熙六年的青石板石刻还能读出当年的一段历史,决没有想象中的法相庄严、晨钟暮鼓,只有路边几棵参天大树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它漫长的过去。走进阴冷潮湿的厨房,看见了个子矮小,穿一身黑长衫的老和尚,一脸木讷的样子,我们的到来,他仿佛没有任何感觉……许多年后,山民给我讲过老和尚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县里某部门有个头头,想砍路边的那几棵银杏树,是老和尚死死抱住古树,这几棵古树才躲过了刀下一劫。后来我再也没见过老和尚了,还是几十年前在灶间见过的那一面。老和尚早已圆寂了,我却对他总有一种隐隐的敬意和思念…… 没想到我的工作会和麻姑山结下深深的情缘,我细心地翻阅她的历史,唐、宋、元、明、清一千二百多年的光景,荣辱兴衰,屡废屡建,而且建设规模总是一代胜过一代。这种地方文化坚韧的传承精神,是一种民族的精神,是扭不断的地方民俗文化链条。 我接待过英国剑桥大学的翰明士先生,他不会讲汉语,却研究麻姑山,他对我说,为了来麻姑山,他在北京的图书馆准备了一个多月。麻姑山居然引起“洋学者”的研究,我和我的同事们感到震惊。当然,也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我陪法国汉学家到麻姑山寻幽访古,与印尼华人团体谈中国的道教文化,带韩国朋友欣赏山中的野兰花,和日本朋友切磋颜真卿书法,邀德国酿酒专家品尝麻姑酒,跟港台同胞叙说山上各种宗祠的祭祀。曾有一个英国的剧作组专程来这里拍摄外景,说是寻找他父亲六十年前的足迹,他们看见“玉练双飞”瀑布飞泻山涧,烟云雾绕,直叫“OK!OK!”麻姑山还是台湾清代第一名人,嘉义县太子太师衔水师提督王得禄的祖籍地,台湾的王氏子孙没有忘记让他们的先祖能享受“浩荡皇恩”故土,先后数次来人考察。 麻姑文化的特有内涵早以超越了国界,麻姑仙女是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民间信仰偶像,是全球华人崇尚的长寿大众文化品牌,“麻姑献寿”、“沧海桑田”的典故,早已家喻户晓。颜真卿“天下第一楷书”的《麻姑山仙坛记》更是我国书法史上推崇的经典,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块丰碑。
|
转自:http://blog.jxcn.cn/u/nczcl/archives/2008/26763.html6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