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野三坡游记 |
[游记]野三坡游记 |
2007-07-16 htdwx.com |
野三坡游记 车上人兴奋起来是进山之后。起初车在一马平川上行驶,人们就开始盼山——欲达坡儿有三之野趣,定得见山方灵。山通人性,犹似新娘盖头,在人们期许的目光里,先是象纱象雾,绰绰一簇影儿;随后一点点张扬,一点点清晰,一点点真切。坡儿上屈指可数的几株小树,渐渐密集;稍未留神,竟甩出一弯河水,左牵右扯,清亮亮伴我们一路漫行。 路边的馒头山渐渐变陡,渐渐显出剑兰般风韵。 多像五指山呢!车上孩子的母亲,兴奋地指窗外。 有孙悟空吗?小女孩惊呆了两眼,看山,问母亲。 年轻的母亲只管笑。 或许,现代人都多了种嗜好,家里呆不住,钱多钱少,总想出去转转,愈是古朴,愈觉神奇,愈发神往。信息时代再也没有“藏与深闺人不识”的事了,一幕广告,就挠你心里痒,由不得你不上路。沿着路,更确切地说是沿着河,人文景观渐多起来。河里有了船,有了船便有了渡,忽儿“七渡”,忽儿“八渡”。司机师傅常来,顶得半个导游,他讲,沿河有十个渡,因渡而得镇,数十渡景好。山里人现机灵得很,渡边拓一抹荒地,牵出自家的马,肥瘦高低不一,尾梢或项间佩一领红绸,旅游者登得渡口便可乘兴一骑,或扬鞭策马,或信马游缰,这对整天被高楼大厦挤压着的城里人来说,确是一件极惬意的事,但马不是自家的,你得交钱——山里人也精通了这个词儿:旅游消费。 山上山下,瞬间插满了杏黄旗,隔河望去,麾威城谨,一杆“穆柯寨”大旗迎日高悬,猎猎之势犹有万马奔腾,时隔千载的撕杀声、金鼓声顿然闯入耳畔。一代巾帼英豪叱咤边关,令大宋男儿汗颜,更令辽寇闻之丧胆的诸多故事,被推至眼前;微风习习于山水之间,传颂着一代忠良锄恶扬善、精忠为国、捐躯疆场的千秋佳话。那个英豪叫穆桂英,那代忠良叫杨家将。 柏油路上明晃晃走来一位少女,一袭鲜族装扮,奇艳如花。司机扭转脸,说河那边有个鲜族村,是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可体察鲜族风情,品尝鲜族小吃。人们张脸望去,对面果真就有一些新建的房舍,掩在绿叶红瓦之中。 “山那边还有苗寨,盛夏前来,夜间可燃篝火,丝乐管弦之中可亦歌亦舞……” 说话间路边已是彩旗纷杂,河水骤然开阔,只感崖若斧削,崖巅悠悠地甩两根绳,巅顶三、五人,小若酱块。司机说那是水上蹦极,百米高台纵身一蹦,保你玩的心跳。车上老的老小的小,听了那价儿就已心跳:180元一蹦。 临近峡谷路标变多、人哗车涌,骑马的,划船的,钓鱼的,各种旅游项目眼花缭乱。最抢眼的是在迎面,两道钢缆直逼峰顶,簸箕似的一个个缆车在数百米长的缆绳上穿梭。朗日当空,云飞树静,坐在缆车上直通大峡谷高空入口,定是风光无限,悠哉游哉。可司机此时还是读懂了我们的心——既要观景又要少抛费,只可踩起油门共我们继续前行。 各式旅游车明晃晃停在广场两侧,“野三坡百里大峡谷”城堞迎面而立,团长施令,团员按序而下,激动中与峡门合影,十一个人迅捷站成两行,人五人六,脸上都挤成笑,直呼“茄子!”。 谷静山幽,一条沙石路默默为游人充当向导。戴帽的拄拐的举旗的背包的,或老或小或男或女三五成串,此时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兴兴然向百里峡腹挺入。天蓝壑绿,苍古自然,一股清纯之气直浸肺腑。“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此情此景,猛然应了杜工部的诗句。 山弯处悄然驶出一款电动车,扯旗似的遮阳罩,俩人并坐一次可乘十几人,不足一公里引道要价4元。凭它几分钟在身边往来一次,却很少有人理它,人们都会算帐:4元可买一瓶冰冻矿泉水。虽是新开景点,还是没少了商贩,山枣呵,山枣!坐在路边的小贩们这般喊,架不住吆喝的便花三五块买串“禅珠”,不妄此行地作了回“纪念”。几个男女手里擎着弓,两元三箭!他们不停地吆喝,不停拉扯过往游人,尽管脸上带几分乞求,也没见有人上前比划。他们的生意缺少文化内涵,若能用草人作耙,弄成戎装鞑靼模样,在这宋辽古战场游人偶遇敌寇,定会同仇敌忾,举步弯弓,一试高低。想赚钱又缺少创意的,还有石阶上的那几乘轿。所谓轿,只是竹椅两边各绑一根竹竿,只有一个比刘姥姥面嫩些的妇女,嬉着脸坐在上面,前后两个轿夫趔着步,犹似乡间杂耍。 峡谷骤然变窄是过了停车场,景点显了出来,马叉似的三条线路,我们选了中路。没行几步人先是一愣:唯一的通道陡然岩裂峰斜,一俟切近,有"老虎嘴"涂红大字。惶惶地退几步再瞄,果是悬洞若口,巨齿狰狞,虎视眈眈。很多地方都有“一线天”称谓,过了“老虎嘴”,此处的“一线天”才配得上令你咂嘴,那百尺崖缝似天剑劈出,落剑处只落一刃通道,通道里再去观天,飘飘忽忽,一线蓝绳。恍惚间令你觉出鬼斧神工,觉出苍山之大,苍天之小。任凭外间暑蒸火烤,通天肆怒,只要躲进这一线天,顿觉凉风习习,神清魄爽。倘偶发兴致,亮亮地吼上两嗓,即觉音徊气绕,地荡天鸣,仰颈收腹中气上丹田。连吼数嗓,世间之烦,人生之困,名利之累,会倾刻间云消雾散,红尘远去,通体顺畅。 亦幽亦险亦奇。连绵百里大峡谷忽凉忽热,景致多多。攀岩壁,走栈道,爬洞穴,溜石槽,趣味环生。出了“一线天”,品过“飞来石”,岩锋陡然拔起,直刺云霄,诺大的山体从峰巅幽幽地甩下一条岩缝,细若拇指。临近峰底,那缝迹恰似金针倒挂,左有“金线悬针”标释,识过标释再观那针那线,愈显逼真。遗憾的是只有意象,没得说词。余仰视良久,悟得其词。其词是曰: 昔女娲氏采石补天,艰辛倍至,忘却了人间撕裂;今扯上天之线,悬硕针于苍生之间,聊作关怀补救之用尔。 操过如此没用之心,已觉出脚底板被奇情异致扯得有些生疼,这才想起团长与小女孩被丢在了身后。方才与他们照面,是在那个巨大的溶洞里。余老腿老脚,攀悬于仅容一人的栈道上,下望两个小若文兰的女孩,彼此相呼。女孩举头,兴兴间扒拦欲攀,只听“嘿——”地一声,景点监护人悚然一吼,慌得年轻母亲急忙牵阻,女孩委屈着眼,只好跟母亲与“腿脚不甚灵活者”绕道而行。 又见峰回路转。到天梯还有多远?余上前打问归来人。 拐上去三五分钟。归来人指了向上的石阶。 爬至“佛缘”路口,"佛缘"只在身侧,余却不想举步,无非是个山洞,人为地塑几尊或释或道或儒之泥胎,且糙泛无神,而受用香火者皆是借神敛财之徒。余正欲向天梯挺进,小胖仔却跑来传令"撤军",见他气喘嘘嘘的样儿,便知是团队后线吃紧。一路上,余最年长却成了排头兵,还须走走停停,想是小女孩的脚步已到极限。余颇感进退两难,险峭奇丽风光尽在"天梯",归来人指给石阶时还以诚相劝:登泰山必上天街,游此峡不可不去天梯。 "咱们去天梯吧?"余如此打探胖仔。 "走啊!" 听有"天梯"可登,小胖仔两眼生辉,倏然抖起精神,把团长与使命丢得一干二净。 团队意志不可违。编排了一通糊弄团长的话,却没去成天梯,小胖仔悻悻地随余返回。下了石阶,谷间平敞,一溜水泥平台,上方贴崖镶了个摊点,有诸多歇脚者,团长与小女孩尽在其中。一对鸳鸯泉静卧崖下,方方的水泥座,座上锁着玻璃井盖。透过玻璃,井深不足米,水深不盈瓢,壁上却刻有"虎泉"二字,余思忖再三,愈觉唐突。见山标虎,逢水题龙,想来只是纯心炒作。恰似有峰必言藏仙,有洞必说匿佛一样,而意欲炒卖人生必是向威向荣,向美向善,只攀龙虎凤,不比鱼虾蟹。观这般"虎泉"者,恐虾蟹之辈都不肯栖身。然这般假借王牌,此山若真有虎,定会怒吼三声,以示王者之威,以泄蒙羞之忿。 芸芸众生,见怪不怪。旅游者尝惯了人间烟火,事不关己,也就无人为虎不平。好歹又都有个相机,一个个只管争着为自己留照。争景人一多,"天机"也随之泄出:来路山尖独立一峰,酷似神女,都道是"回首观音"。按其点拨,余甩步顺来路重走,猛一回头,果是如临其境,那观音真就端立于白云绿嶂之间。听得有菩萨临世,喜得俩女孩早没了疲惫,手亦舞之,足亦蹈之,忽而云中飞燕,忽而花间落蝶,相争与菩萨合影。再望观音,脚踏祥云,神采奕奕,颔首相应。此时余禅机顿语:把世界给了孩子,即会变得纯真纯美,随时都是一道鲜活亮丽的风景。 告别观音,回程中团长童心未泯,走到来时"而行"之处,偏偏不再"绕道而行",独独一人在栈道上往下趟险,栈道上均为上攀者,团长只可壁虎般左贴右闪,时时周旋于侧身扭肘之间,惊得妻人远远地愣着眼,好一阵担心,团长以笑作答,终算圆了"验险"的感觉。 通往峡口的引路日丽风和。电动车悠悠地扯着白篷,车上的游客或男或女指指点点,笑逐颜开。回归的困乏中,余并不羡慕车上的坐客,倒是让两个少女惹出一腔感慨。那该是两个花季少女,眉裙入时,头顶凉帽,手擎凉扇,迎面款款而来;倏忽间再看,凉帽、凉扇竟成了少女手中的拍网,嬉笑着追逐起一只花蝴蝶,蝶飞人跃,蝶歇人扑,夹击中弯身一扣,那双丰硕艳丽之羽,终未逃脱扇帽合击,成了少女手中的玩物。彩蝶无望地挣扎,只见一羽斑斓从少女手中飘然而落,余内心一悸,为这无辜的蝴蝶!转而又思,皆是柔艳惹得祸。然另一场景与之相悖。余独自一人在山弯处歇息,一对母女也来纳凉,偶见一只马蜂嗡嗡着,并未有进攻之嫌,女孩还是拉起母亲赶紧躲开,惟恐避之不及。余观之陡生感喟:同世而生,此情此景若被那只倒霉的彩蝶碰见,定会发出"生当做马蜂"的感叹——余此刻也为自己悲哀,妄活知天命之年,面对柔弱无辜,只能空生怜悯,却不能侠义相助。 忘却彩蝶是见到一位老者。那老者年愈古稀,以拐事身,返途中仍在不停端望,随五六人,听那诺诺绵绵之语,忙上前搭讪,老者言为太原人,千里遇同乡顿悟其音也雅。老者步履蹒跚,一步一拄,两眼忘情于蓝天绿壑之间,余观其每有所悟之状,极有感动,联想此行有言说"上当"者,便试问老者。 “上当?”老者似在反问,亦似反问自己,随之语气铿锵——“怎么会!” 高山流水,终有知音。这样感觉着一路走去,再观游人个个,“上当者”之沮丧,“怎么会者”之欣然,“无所谓者”之随意,令余感慨颇多。有道是:箩卜白菜,各有所爱;爱之有别,感之有异。大家闺秀不乏其俊,小家碧玉不乏其美。逛西湖安知探戈壁之乐?赏黄山怎晓登珠峰之趣?然大千世界盖在用心尔。听禅语于雨叶之声,悟哲心在沙石之静,欲求脱俗忘我之境界,皆缘用心揣摩,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此言是也。 让一心想去京城的人喜出望外,是得知野三坡有火车站,还开了旅游专列。出了峡门,司机师傅又拉我们一路打探,村巷的腰摆处寻到了那枚小站。野三坡真是野味十足,席间有野菜,街头有跑马,大山衔小站,小站扯石阶,静中藏动,动中含声,浓淡相间,浑如泼墨。午饭草草地品了些野味,送别了司机师傅,履石阶上登,山腰卧着几根钢轨。若不是见了钢轨,人们很难将这儿跟火车站连在一起。候车室里无一人,只有墙上的时刻表与地上的几条长椅,在打着“站”的印记号。如此荒凉孤寂之所,很能使人怀疑自己是否误入了埋在深山里的庵观。全团人或躺或倚,一个个倦怠着,只有三个孩子还欢跃,门里门外张扬着,使得小站有如一株枯树偶然飞来了几只山雀。小站有了沸腾,是火车到前半小时,笑语连连,人们三五结队的开始进站,少说也有三五百人,清一色少男少女。正值礼拜,忙里偷闲、伺机寻乐,一看便知是京城里的莘莘学子。 又见导游图,是在等车的瞬间,粗略再望,才知此次之游,只走了1/4景点。除了没去成的天桥、天梯,还有卧虎岭,二郎担山,水帘洞等诸多景观。泱泱百里大峡谷,多属未开发的处女地,开发商不提倡旅游者往线路外肆意涉足,图上加了超涉者险情自负的劝告。可余还是暗自思忖,有缘当聚三五同志,备足粮草,昼行夜宿,徜徉在只有鸟兽相伴的洪荒之中,定能感悟、猎取到生命之奇彩。 旅游车装有空调,清洁明畅,极俱现代感,余的老胳膊老腿,显得很不谐调。三个孩子却不然,上了车又是撒欢又是喊叫,极快地与车上的学子们溶成了一体。如此舒适地一路欢歌着驶向京城,余并未觉出亢奋与新鲜,倒是于失落中感受到光阴如箭,廉颇老矣。 然山川永恒。 (新世纪春夏之交,投年轻人旅游之机,余随团而发,可谓“老夫独作少年狂”。旅后归家,日月如常;闲来以笔记之,其情其景其乐其感,融融自得,待慢慢嚼之。时辛巳年夏日,于阳泉。) |
转自:http://www.htdwx.com/dispbbs.asp?boardID=11&ID=13842&page=94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