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清东陵一日游(二)

[游记]清东陵一日游(二)

2008-05-22    sina.com.cn

从这个布局看,就能知道昭穆制度的大概情况。顺治的孝陵在中间,儿子孙子分列两厢。但额外在大门外给孝庄留了个地。同时,你也就知道顺治选这块地的风水还真是好:坐北朝南,背后昌瑞山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其实是个小土包)如持芴朝揖。两厢西大河、马兰河环绕滋养着这些皇家贵人。 孝石牌坊,仿木结构形式,五间六柱十一楼,面阔31.35米,高12.48米,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构筑而成。夹杆石的顶部圆雕麒麟、狮子,看面分别浮雕云龙、草龙、双狮戏球等图案。梁枋上雕刻旋子彩画。折柱、花板上浮雕祥云。斗拱、椽飞、瓦垅、吻兽、云墩、雀替均为石料雕制,做工细巧,刻技精湛,历经数百年毫无走闪之迹,像这样高大精美的石牌坊,在国内已不多见(我抄的)。 下面就到了整个陵墓的核心:顺治孝陵。传说顺治出家后不讲究陪葬,墓里啥也没有,幸免于孙殿英和其他盗墓贼的黑手。是整个清东陵里唯一没被偷盗的陵墓。 清朝以前,中国一直有殉葬制度,该制度的废止是从明英宗开始的:《稗事汇编》记载:明英宗临崩时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满族入关前也有过殉葬的习俗。但是对于殉葬人选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殉葬的都是没有子女的妾室,偶尔也会有没有子女的嫡妻。顺治的孝献皇后(大名鼎鼎的董鄂妃)死后,他曾想要宫人殉葬去阴间继续伺候,但被谏止,顺治后来也很后悔,所以在他临终时,特地留下遗嘱,“不令宫人殉死”。康熙皇帝即位后,于康熙十二年六月,下令严禁八旗包衣佐领下奴仆随主殉葬。妃嫔为皇帝殉葬也成了历史。殉葬制度的彻底消灭是社会和人类的一大进步。 谁会想到顺治生天花死时才24岁。如此年轻就带领大清王朝入关开辟了400年的基业。 孝陵门外神道,在夕阳的映衬下,别有景致。从清政府垮台后,看守皇陵的旗人们没了俸禄,日益困窘,最还是是偷盗山上的百年古木,然后是砸窗盗棱,最后就是开坟掘墓了。当下山上的树木估计都是后来种的了。 在五间六柱十一楼的石牌坊东侧,陵区风水墙之外,有一座规制独特,自成体系的陵墓,它就是昭西陵,是孝庄文皇后的陵寝。

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极之妃,清世祖顺治帝的亲生母亲,康熙皇帝的祖母。福临继位后尊其母为皇太后。玄烨登极,尊她为太皇太后。在整个清东陵清西陵中,孝庄文皇后辈份最高,她的陵寝建筑规制在清代皇后陵中等级最高。

看过了慈禧乾隆等辉宏壮观的陵墓,没想到孝庄的陵墓如此破败,成为鲜明对比。不知道这是不是陵园管理部门刻意保存这些残辕断壁以彰显历史沧桑感呢。 孝庄文皇后死后,按祖制本应该回沈阳和皇太极合葬,但她的特殊地位,使其在东陵的大门外留有一席之地。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庄文皇后病重时,面谕康熙帝:“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心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对太皇太后极其孝顺的康熙帝在祖母仙逝后,为感念其恩德,特将慈宁宫东边刚建成不久的5间寝宫拆运至清东陵,改建为“暂安奉殿”。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孝庄文皇后梓宫由北京朝阳门外殡宫移至清东陵暂安奉殿。直至雍正三年才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将停放36年之久的孝庄文皇后梓宫安葬进地宫。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6b95e01000b93.html35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