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潭位于兴隆县双林村,距县城约10公里,原来也曾去过几次,都是陪着朋友去,到大家常到的6潭、7潭即回,以旅游观景为目的。而这次,同行的几个朋友体力都较好,于是相约到比较险要幽远的老君洞看看。 开车到停车场,向下走不远即进入景区。两岸也算葱郁,因为是春季,水很小,感觉气温比景区外要低。有奇石险峰飞瀑,各有名称故事,分布于景区沿线的几个深潭,水至清至冽,且绿的发蓝,也还有些看头。但因为不是初次来,而且在山里长大,看起来也就并不感觉奇特。路上几拨天津来的游客,大呼小叫,似乎很是过瘾。走了半小时,到了六潭、五潭所在,这里的两个潭深不见底,上有飞瀑,对面是高逾百丈的绝壁,壁上倒生着几棵小树,见不到一点土,却坚韧的长在那里,并没有一点颓势。潭侧也是壁立的悬崖,需要沿铁梯攀爬而上。这里的景色也可算是绝美了,只是游人太多,站满了谭沿,使这里没有了那种幽远恬静的意境,于是我们没有停留,继续沿溪前行。 又走不过一华里,即临近七潭,似乎叫狴犴潭,河底忽然没有了泥沙,全是板石,且不长青苔,阳光一照,发出一种奇特的黄色,很是引人惊叹。此处游人已是很少,路旁立有“游客止步”的牌子,而且河岸已无路可走,需上山绕行。走了不过十分钟,可以看到有一处先人的住宅遗址,还依稀可辨。一个碾盘周周正正的座落在树林之中,而碾轱辘则找不到去向了。 在碾盘处下山,又到溪旁,是狴犴潭的上游。河里长有很多青苔,绿的可爱。此处有一个泉眼,水特别凉,口感比瓶装水强很多。由此向左沿溪流而上,是去往八潭九潭的道路,而向右则是去往老君洞的路。如非雨季,老君洞的方向即没有了水源补充。 小路沿河谷而上,依稀可辨,路旁多合抱粗的大树。在这里有遇到了在南天门被称为青冈的那种树,树干非常绿的。但在这里有些很绿,有些则发灰,不知道是季节的关系,还是地理的原因。同行的一个朋友是林业站的,告诉我们,这是一种椴树,俗名蛇皮椴,了却了我们心中的一个疑惑。同时还知道,谷中椴树很多,大约可分为四五个亚种,其树干颜色形态各不相同,但叶子都差不多。 在峡谷树林中走了约两个小时,途中遇到几处房屋的遗址,只有石墙还隐约可见,强内的大树也已经接近合围了,让人有苍天之感。其中一处因山而建,房上为一向前探出的崖洞,残墙上的黄土还在,有些意味。走到一处稍宽的所在,发现一处很大的遗址,四墙还基本完好,屋前是一个高逾六米的大坝,部分已经坍塌,其上侧有一个特大的猕猴桃林,密密实实,人不能入。上游还有一口水井,井内有很深的浮土落叶,不知其深浅,用木棍探查,似乎有潮气,下面是否有水不得而知了。我们对这个宅院很感兴趣,于是详细研究,发现其虽然是石头墙,但竟然是石灰浆砌,其进深也很大,房后还有一个很大的窖,这些都不象普通人家所能拥有。而这个偏远的山沟之中,附近的土地绝不超过五亩,应该难以支撑一个大户的生活。我据此推断,这里应该是一个道观的遗址,而老君洞则是道人参禅修行的场所,如少林寺后有达摩洞一般。 据朋友说,此处距老君洞还有五里之遥,来回要两个小时,而当时天气忽变,风吹林啸,竟然下起了小雨。我们的雨具不足,又已是下午两点,时间也不是很宽裕,于是决定下撤,以后再找专业人士详细探查这处遗址的来历和老君洞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