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海的黄浦江-GLENJJ的网络日记本-小仙的后花园

[游记]上海的黄浦江-GLENJJ的网络日记本-小仙的后花园

2007-09-06    diarybooks.com

记得小时候每逢假日总嚷着要父母带我出去玩,那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就属外滩.每次去那,总见有好多人,有的是外地来观光的游客,有的是象我这一大家子出来散心的上海市民,还有的是一对对沉浸在甜蜜中的情侣.外滩在当时是最受情侣青睐的景点之一.为此后来上海市政府还特意在外滩建造了一面情人墙.留在记忆中的外滩还没有改建,水泥砌成的堤坝弯成个长长的弧形树立在黄浦江的南北两岸.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冲刷,那些堤坝上的水泥大部分都已经分化剥落,于是看上去到处显得坑坑凹凹,色彩暗淡.堤岸上还残留着一些过去用来栓船绳的桩子,大桩子是铁制的,有的上面还带着一小段生了锈的粗铁链.桩子大都保持着一个姿态,他们统一的歪向黄埔江,就象一群人热情的伸出手去欢迎某一位来自远方的贵客.我猜想,也许很久以前这里应该是个繁闹的码头吧,接待过许许多多过往的船只,也许还停靠过一艘非常豪华的大游轮,有一位尊贵的大人物从船上走来,跨过这道铁链,来到这个东方的大都市.小时候的我喜欢外滩,因为这里有条宽宽的大河,河水自西向东流淌着一眼望不到边际,一直通向遥远的大海.黄浦江的河水黄黄的很浑浊,这大概就是黄浦江名字的由来吧.我很怀疑里面是否有活的鱼存在,但是总听大人教育,黄埔江里有江猪会吃人,不能下去游泳.江猪大概就是现在电视里提到过的长江白鳍豚吧,怎么看也不象吃人的鱼.但是那时候印象太深了,所以我至今心怀疑虑,以至于对游泳产生了恐惧心理,变成了一只旱鸭子.一个本来很有游泳天赋的孩子就这样被埋没了.当然这并不妨碍一个小孩子对一个城市母亲河的热爱.一切皆处于自然,一个小孩子的喜欢是很单纯很直接的,在KFC落户外滩后,这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就更浓郁了.其实上海有两条著名的河,一条是黄浦江,另一条是苏州河.苏州河才是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虽然没有黄埔江那么气势雄伟.但是苏州河九曲十八湾绵绵长长穿过了上海市浦西绝大部分地区,最后在外滩的另一处著名的景点外白渡桥和黄浦江水交汇在一起.而且最奇特的是就在外白渡桥下黑黑的苏州河水和黄黄的黄浦江水行成一道颜色分明的界线,就象八卦图中的黑白阴阳鱼,两条河水虽然相连却又互相排斥.其实在遥远的记忆中,苏州河开始还是河水很清澈的,经常能看见鱼儿和人在河里嘻戏.后来因为两岸工厂无节制的污染排放,水质渐渐发黑发臭,最后鱼和小螃蟹慢慢都绝了迹,变成了一个天然的排水沟,河面上漂浮着你可以想象的到的任何物体.虽然苏州河一直是条交通运输的要道,但是我很难把苏州河认同为上海的母亲河了.在我看来,一个大城市就该配一条象黄浦江这样的大河.有千帆漂过,有百舸争流.最重要的是这条河承载着和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光荣和梦想.

儿时的外滩只算北外滩这一块,那时候的浦东南外滩还没有开发,陆家嘴金融区也还是一片菜地.在黄浦江的南岸多是一些造船厂,那里有好多塔吊港口设备,远远看去象一只只巨大的螳螂.厂区内那些红砖砌成的厂房年久失修都很破旧,墙面上还印着大大的宣传口号.房子的玻璃窗也是千疮百孔,积了厚厚一层灰梦蒙的灰尘.但是厂区的船垭里总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样子,一艘艘大船或在建造中,或是在修理维护.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船都将出现到黄浦江的江面上.带着满载的货物奔向一个个希望的目的地.我小时候的梦想之一就是能做个海员,能随着一艘大轮船去往很多未知的地方.不过我很庆幸愿望没有达成,因为我晕船.

黄浦江的北岸,也就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外滩.那可是上海的一张名片.十里洋行,一个外滩.外滩是东方的曼哈顿,以前有很多外国的银行驻扎在这里,这里就是所谓的过去的资本家的乐园.外滩的建筑很有特点,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南自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畔,约1500多米长的外滩建筑群荟萃着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多种建筑样式,有新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风格、近现代派等等。同时它又有很大的兼容性,多数建筑为折衷主义风格。立面简洁,岩石装饰的外墙,保持着厚重的历史的沧桑感.这些延绵起伏的古典建筑群在浦西形成了一条气势非凡的天际线。上海海关总署大楼也坐落在北外滩,每当正点的时候,海关大楼的大钟就会敲响,那悠扬厚重的钟声飘荡在黄浦江上,伴随着过往船只的气笛声,就象在演奏一曲交响乐.所以每到正点,外滩必是有很多人停住脚步来聆听海关钟声的响起,当黄浦江面的风夹带着水气拂面而来,内心里仿佛有种历史的激荡,让你的身心和灵魂融入到这个东方的城市里.

如果上海没有黄埔江,那么这个城市一定会逊色很多.这条大河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也带来了多彩的文化,在激烈的思想碰撞和历史机遇中,造就了上海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而这种儒雅的文化精神又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上海人的身上.这种文化体现在市井小菜场里,体现在繁华的SHOPPING MALL里,体现在闹中取静的小洋房的花园里,这种文化在上海无处不在.有人说海派文化就是买办文化,我觉得他说的不错,但不全对.在海派文化里,确实有买办文化的影子,那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但是海派文化既然是多种文化的融会和影响,那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和开放.乐意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包括外来的人,真正的上海原住民其实只占总人口的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在上海话里,你能听到很多其他地方所用的方言和词汇.在很久前,有很多上海人的祖辈是坐着小汕板离开自己的故乡沿着黄浦江来到上海,然后成为上海的一部分的吧.这么说来,我也算是个泊来品了.这会不会是我为什么喜欢黄浦江的原因呢? 在某一个梦里,周围的环境是那么熟悉,海鸥在我的头挺盘旋,前面的朝霞绚丽似火.我放声高喊着,我也是黄浦江的一部分.

转自:http://www.diarybooks.com/article/2007/8/30/1673643.html51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