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嶂石岩日记

[游记]嶂石岩日记

2007-08-04    sina.com.cn

2004年1月24日 农历正月初三

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在床上或行走中产生的。
上午躺在床上天马行空的总结前一段的公益活动、思考中国公益网的改版,忽然蹦出一个想法,春节假期还剩八天,可以利用三到四天时间去某个贫困村做调研。
过年是中国人最丰盛的节日,是享受的节日。去看看,在那贫困的农村,一年中最丰盛的春节里,生活能达到什么样的状态。
中午给志愿者刘玉秋打电话,询问石家庄市最贫困的农村集中在哪个县,刘玉秋提到了平山县和赞皇县,由于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平山县的缘故,平山县比赞皇县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因此我选择了去赞皇县。然后又给团市委袁书记打电话,袁书记是赞皇人,希望从她那里了解到赞皇最贫困的村叫什么村、如何走。拨通袁书记的电话后,他推荐我到赞皇后找团县委书记联系,答应晚上打电话告诉我团县委书记的电话。
下午到办公室上网查了一些赞皇的资料,并打印了一份赞皇县简介及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的通讯表。
晚上十点了,没收到袁书记的电话,打电话过去,关机。可能春节期间是不应该过多地打扰她人的休息。我在考虑是否坚持明早出发去赞皇,贸然前去,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首先是很难确定哪个村最贫困;其次是去到了农村后,因为我有很重的南方口音,村民会不会因为陌生而对我产生排斥使调研工作无法开展;贫困的农村肯定是没有旅店和饭店的,村民能否接受我到他们家里吃饭和借宿……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去。自己选择的公益之路原本就是一条孤独的、未知的、坎坷的道路。眼前的这点困难就畏缩了,我又岂能坚持住一辈子的公益路。
打电话给志愿者周占民,打听到去赞皇的汽车在火车站附近的胜南车站乘坐。
晚上把行李简单的收拾了一下。

2004年1月25日 农历正月初四
早上起床把一切收拾妥当后拨通了团市委袁书记的电话,袁书记告诉了我赞皇县团委书记于国华的电话,并帮我向于书记打了招呼,而后我又打通了于书记的电话,此时他已坐车离开赞皇去探亲,希望我晚一天去,这样可以接待我。我解释此行只想独自去贫困农村走走,我和于书记约定,我到赞皇后和他联系,请他为我联系推荐一个贫困的村。
坐公共汽车到汽车总站,步行十来分钟到胜南车站,再坐中巴车,到达赞皇汽车站的时间是11:50。给于书记打电话,他推荐我到黄北坪乡的中马沽村,已经和村支书张双喜联系好了,告诉了我张双喜家的电话。
此时独子有些饿了,去找吃饭的地方。却发觉车站附近大大小小吃饭的店子都关门了,沿着往县城中心方向的公路走了约十分钟,看到一家小饭店开着门,可是老板却告诉我今天是家里的亲戚在吃饭,还没有开业。我失望的转身走出饭店,被饭店老板的女儿叫住,问我吃饺子行不。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能填饱肚子就行,虽然我不爱吃也很少吃饺子。
等饺子的时间里和店老板聊起赞皇县最贫困的乡是哪个,老板介绍了黄北坪、嶂石岩、许亭、张楞,最后重点提到了黄北坪和嶂石岩,贫困的村比较多。我昨下午在赞皇的资料中了解到嶂石岩乡辖区内的嶂石岩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地貌与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并称中国三大砂岩地貌,有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怎么还会是赞皇这个贫困县的贫困乡呢?嶂石岩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加之我是山里孩子出身,对大山有着特殊的感情。便决定此行不去于书记为我联系好的中马沽村,而去嶂石岩乡。同时向店老板打听了去嶂石岩如何坐车等事宜。
吃完中饭走到汽车站是12:40,找到了去嶂石岩的中巴车,打听到1点多开车,路程约一个半小时。此时仔细的看了看车站,非常的简陋和冷清,车站门口的公路上零星的停着十几辆中巴车,大部分是去石家庄的。走下来拍了两张照片,一张是进入赞皇县的一个鼎形的标志性建筑物,建筑物就在汽车站门口公路T字形路口的中央。另一张是拍着汽车站。
车站门口停着几辆摩的、一辆的士、几辆上车一元的面包车。我在车站晃悠时没有摩的缠绕,看来这车站的外来人是非常少的,因此民风也纯净许多。
现在是13:40,坐在车上写日记。中巴车依然停在车站等客人,车上目前包括我只有俩位乘客。和司机闲聊得知,要到初六以后,坐车的人才会多起来。车子14:10晃晃悠悠的从车站出发,出了县城时,竟还站着好几个人。汽车在蜿蜒的公路上跑着,冬日的暖阳洒在身上异常的温暖,瞌睡虫不一会就上来了,朦朦胧胧的睡着,看车里这么挤,而且站着的人中有好几个年轻男子,担心有扒手,因此在瞌睡的时候潜意识里也绷紧了神经。慢慢中途人少了些,心才踏实了。其实事后想想,当时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从我到赞皇后接触到的商贩、村民、乡干部,都透着城市里久违的真诚质朴。
汽车在太行山脉盘旋前进,厚实稳重的太行山脉犹如一条沧桑的巨龙。我在山里出生和长大,心底里一直把大山当作胸怀宽广的母亲,眼前的太行山却是无尽的荒山,扯出心里无尽的凄凉和伤感。
车子越往山的深处前进,路旁村民的建筑也越来越简陋,到处可见有几十年历史的石头砌的房子,耕地也越来越少。
下午4点来钟,到达了目的地嶂石岩乡。在车上便计划好先联系乡政府的值班人员,请其介绍某个较贫困落后的村,在乡政府门口遇到了今晚来值班的乡经贸委主任王兰英。向王主任简单的说明了自己的来意,王主任将我请到了值班室,他出去了一会,回来后对我说,刚请示了乡政府书记,书记建议我以乡政府所在地的苏家台村为调研对象,并安排我这几天在乡政府吃饭和睡觉。这时王主任又为我打电话联系了苏家台的村支书。不一会,我和王主任在值班室聊起了嶂石岩乡的各方面状况,更多的是聊着外界对嶂石岩乡的公益援助状况及其成效,以及本地最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公益援助。交流的结果:农业技术指导、劳务输出、失学儿童及孤残人员的救助、医疗卫生下乡的操作性比较强,从长远根本解决三农问题来说,可以尝试帮助乡里的经济发展进行项目推介及招商引资。
5点多钟,村支部委员王占书来到了乡政府,王向我介绍了苏家台村的一些基本情况。苏家台(行政)村,总人口768人,分为8个村民小组,分布在12个自然庄。地域广阔,居住分散,占地有20平方公里。以山为主,其中绝大部分是荒山,全村耕地面积仅480亩,人均耕地面积仅0.6亩/人。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及农作物收入。全村总共有240户人家,其中家庭非常贫困(家庭年收入1000元以下)约17户左右,四十岁以上的人因为父母近亲结婚比较普遍而生出很多先天性弱智者,弱智者近30人,弱智者又只能与弱智者结婚,这就产生了许多极其贫困的家庭。孤寡老人十多位。苏家台的肿瘤疾病患者居石家庄所有行政村首位,近几年来占死亡人口的80以上,其中胃癌、食道癌患者又占大部分。苏家台村的荒山属于酸性土壤,适合种植板栗、核桃、柿子,因为农民的经济基础整体非常的差,而种植板栗、核桃、柿子树均需要5年以上才能见效益,因此开发量很小,渴望寻求外来资本进行合作开发。耕地主要种植玉米和杂粮,种粮食要靠天吃饭,即使收成好,每亩也就只能收五百多斤粮食。
两人聊到了6点多钟,乡政府负责看大院及做饭的王老师傅来叫我们吃饭了。到食堂一看,伙食的简陋可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和经贸委主任王兰英、做饭的王师傅三人吃饭,总共只有三个包子两个馒头,每人一小碗鸡蛋汤。今天还是大年初四,城里人普遍的因为吃的菜里的油份过多以及吃大量的糖果零食而没有食欲,从王主任吃得很香的神情侧面真实的反映出本地的贫困。我也吃得很香,独自吃了一个包子和一个馒头。
吃完饭一个人在乡政府周围的村庄里转了转,这一转,让我发现了惊恐凄冷的一幕。离乡政府50米左右的公路下的一个通道中,竟住着一位身形矮小驼背的老人。呆呆的站在马路上看着这一幕,老人在拾柴火,应该是晚上烤火取暖用的。另一位老妇人捧着一碗热汤一个馒头送了过来,老人缩在地道口,吃着馒头……一种强烈的震撼让我不由自主的绕到马路下,想近距离看看这位老人。此时天已经完全被黑暗笼罩,看不清老人所在的地道内的布置情况。本想拿照相机拍下这一幕,害怕闪光灯会惊吓了老人,便想明天找村里的人陪同,向老人说明来意再拍照片。
回乡政府院里的路,很短,却感觉漫长而凄凉。
走到屋子里,发现脚趾头已经冻得失去知觉了,赶紧从包里拿出一双备用的棉袜穿上,脚依然冰凉,房间里只烧了一个小煤炉。
写日记的同时掺杂着一些如何在本地开展公益活动的想法,不时的与一旁的王主任交流。聊到嶂石岩景区的环境治理较差,到处是游客丢的垃圾,可以组织一支环保志愿者队伍;聊到学校的结对子,让城里的孩子和村里的孩子互相了解对方;聊到乡里的几个旅游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最后,我忍不住把话题牵引到了住在马路通道里的老人。老人叫李仲连,男,70岁,是一个孤寡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半聋半哑,在户外居住了十多年了,右腿2000年被三轮车压断,村里出钱送医院接好骨头打上石膏后接回村里休养,正值当年夏天发大水,自己拆掉石膏爬出屋外,导致骨头错位,如果换成平常的老人肯定是不能走路了,然而这位老人后来却奇迹般的自我恢复能够走路。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平时在村里捡些废品买钱。村里每年为其支付三千多元费用,雇村里的人一日三餐给其做些饭,维系他的生存。老人在户外生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生过别的病。这么冷的天,我坐在烧着炉子的屋里依然感到彻骨的寒冷,手指僵硬鼻子流水,这位老人该是如何度过这寒冷?我问王主任把老人送到乡里的敬老院每年需要多少钱。王主任告诉我正常的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是每月60元,象他这样,敬老院不愿意收,他自己也不愿意受人管,如果一定要送到敬老院的话,肯定是要多一些护理费用,但具体要多少,因为王主任不负责这方面工作,自然无法回答。明日找到村支书,我一定要谈起这位老人的事情,此行如果能够帮助这位老人搬到敬老院生活,能相对安宁舒适的度过晚年,也就不枉此次农村之行。此时正好看见电视中在播放关于在北京市关注的收养城市流浪动物的专题片,让我感慨万分,发达城市的媒体和人们已经在关注街头流浪的小猫小狗的生存权甚至生活权,对每一个动物体现人性和人文关怀。而在这个离河北省会仅100公里,离祖国首都不到400公里的苏家台村,竟有老人长期的睡在马路下的通道里。中国并不缺乏有爱心的人,公益事业的建设发展缺乏的是信息对称。公益之路,任重而道远。
现在是22:40了,我还在边思考边写日记,王主任则在一旁陪着我静静的看书,我想他也冻得不得了了,我也该早点睡了。
出门上厕所,抬头望天,满天星斗,在石家庄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多星星。山村一片静寂。
祝福你,一天更比一天好!

2004年1月26日 农历正月初五
在山里度过的夜晚可不是一个好受的夜晚。因为房间的煤炉温度很低,门窗密封也不好,虽然王主任给我准备了三床被子,依然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全身竟冷得发抖,不由得感叹在石家庄时躺在的被子里是多么的温暖舒适,忽然听王主任冒出一句话,我们冷,很多老百姓更冷呀!村里有三分之一的老百姓家里买不起煤,在山上拾些干柴,晚上睡觉前在屋外烧一堆柴火,干柴烧成红木炭后在放回屋中取暖。可一盆木炭又能释放多少热量呢?!
怪不得人能进化到食物链的最上层而主宰地球,人的环境适应能力是多么的了不起!
不知何时睡着了,却又在半夜里醒来了,因为头伸在被子外面而冻醒来了,后半夜便侧卷着身子整个人缩在被子里,幸好被子的异味不是很大,在半睡半醒中迎来了日出。
上午9点多,村支部委员王占书开始带着我走访村里的部分贫困人家。首先到的是吕立峰家。他家住的是两间用石头堆砌的总共十来平米的房屋。屋里的摆设简陋、破旧、凌乱,环视整个屋子,实在找不到一件物品能拉到市场上卖出钱的。吕立峰原本缩在柴火灶旁烤火,看见我们去了,憨笑着站起来。和他的聊天以及王占书的补充中了解到,家里有四口人,父亲叫吕占国,63岁,先天性哑巴,因脑血栓瘫痪在床十多年。母亲叫白云妮,54岁,先天性弱智。有一个哥哥叫吕彦峰,23岁,一直在赞皇县城打工,但打工的收入仅仅供维持自己的生存,几乎拿不回钱补贴家用。吕立峰今年20岁,从来没有上过学,现在连身份证都没有办,一直在家照顾父母,偶尔也在村附近打些零工赚点钱。家里没有种地了,土地退耕还林后,每年国家补助近300斤粮食。吕立峰的哥哥没有在家,父母都躺在小屋的床上,我提出为吕立峰与父母照个合影,当吕立峰的妈妈白云妮把吕占国扶着坐起来时,发现吕占国又尿床了。吕立峰是个孝子,能够憨笑着伺候父母,可他就这样在村子附近打点零工伺候父母半辈子吗?他的婚姻怎么办?他的下半辈子怎么办?这个20岁的敦实的男子,出路在何方?若缺乏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他如何能凭自己的力量将穷日子熬出头?
从吕立峰家里出来,一天的心情都处在沉重中。
接下来王占书带我去了一位叫秦小兵的老人家,老人79岁,去年的了脑血栓。但我看那门家的条件还过得去,至少家里有个彩色电视机,没怎么停留就出来了。
我提出去看看李仲连,那位住在公路下的排水通道中的老人。俩人来到老人面前,听王占书介绍他的一些基本情况,老人看见我这个外乡来的陌生人来看他,用手指着他的骨折的右腿,咿咿呀呀含糊不清的说个不停,透过他的眼神,我真切的看到了他内心的辛酸和苦楚。于是向王占书提出能否送他去敬老院,村里出一部分钱,我再向社会的爱心人士募捐一部分资金。王说以前也曾做过这方面的努力,但敬老院觉得李仲连生活不能自理,不愿意接收,而李仲连的脾气也很古怪,估计也很难适应敬老院受管制的生活,所以十多年来就一直这样的任其在户外生存。我是不赞同李仲连不适合在敬老院生活的,生活不能自理可以多支付一部分护理费用,而李仲连的脾气古怪,我想是由于他生活落魄、心灵压抑、对未来的绝望而产生的。虽然他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见识的贫困老人,但他依然是有感觉有思维的活生生的人,长期经历着孤寂痛楚,又岂能没有古怪的脾气?!我决定明天去一趟乡里的敬老院。
接下来我们去了苏家台小学,学校是日本的一个公益机构援建的,是我在嶂石岩乡见过的最好的一栋楼房,总共三层,十余间教室,外墙还贴了白色的瓷砖。校长陈锁贵的家就在学校旁边。和陈校长到学校办公室了解了一些学校的情况。学校共有一百零几个学生,分为六个班。学生来自于苏家台、软枣会、嶂石岩三个行政村,其中最远的小孩家里离学校有二十几华里山路,冬天在学校寄宿,夏天却是每天走读。现在学生的学费实行一费制,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每个学期的学费都是92元。学校有8个老师。学校修得很漂亮,但教学器材却非常的缺乏。问到学校有没有因家庭贫困而中途辍学的学生,陈校长说有三个学生家里非常的贫困,去年把资料上报到县里后,县里解决了其中一个的学费。另外两个学生吕旭晶、郑翠都是品学兼优,学费依然是没有着落。我请校长带我去这两个学生家里看看。
路上遇到了村支书杜绪甫,他也加入到一起走访村民的行列。
我们先去吕旭晶家。远远的能看到吕旭晶家的矮小的石头砌的屋子时,王占书就给我介绍,这栋屋子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我没有住过石头屋,便问王占书用石头砌屋子有什么优劣。王占书告诉我,造价低、坚固耐用,但是透风很厉害,墙壁里面更是老鼠的天堂。见到吕旭晶,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眼睛很有神很机灵。吕旭晶,男,今年12岁,读四年级,学习成绩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是全年级第二名。一家五口,父亲吕小小,52岁,先天性弱智;母亲高风林,47岁,亦是先天性弱智,大姐吕旭芳18岁,二姐吕旭茜16岁,都在读初中。父母不能外出务工,家里主要靠一亩多耕地种些玉米,另外退耕还林后政府每年补贴粮食300斤左右。
接下来到了郑翠家。郑翠,女,14岁,读五年级,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也是年级的第二名。一家三口,父亲郑爱平,47岁,体弱多病;母亲秦晓云,46岁,精神病患者。父亲要照顾母亲和郑翠的生活起居,不能外出打工,家里也是靠种些玉米和因退耕还林政府每年补助的300斤粮食过日子。郑翠家房屋正面的墙壁破了一个长一米多,高约二米的大窟窿,没有能力修补,仅从山上捡了些石头平码着堵上,可以肯定,如果不进行更好的修缮,不用多久这个窟窿肯定会更大面积的倒塌。
接下来王占书提出带我去看望一位贫困老人。农村的房子很多建在半山腰上,从一座山的山腰沿着小路蜿蜒走到另一座山的山腰,来到了一位叫眭彩凤的老奶奶家,老人76岁,体弱多病,独自居住。丈夫98年去世,生了两个女儿,小女儿在96年的一场活水中淹死,老人因此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目前靠大女儿赡养,而女儿家的经济条件也非常的贫困。今天是正月初五,本地有一个习俗是初五不出门,要很丰盛的吃一顿饺子。我们到睦彩凤家时他正在合面,用来包饺子的馅放在桌子上,馅里面主要是白菜和豆腐,看不到一丝丝肉。
从睦彩凤家出来已经快一点钟,去了杜绪甫家吃中饭。席间大家针对苏家台村的扶贫做了广泛的交流。要彻底改善苏家台村的贫困、孤老无所养、学生交不起学费、疾病多发等现状,最根本的方法是发展经济。苏家台村的经济具有发展潜力的一是农业经济、一是旅游经济。农业资源的现状是耕地少荒山多,雨水少,荒山适合种植板栗、核桃、柿子树。与苏家台相邻的三六沟村,因为村民大面积种植板栗的时间较早,目前已发展成为赞皇板栗第一村,属于嶂石岩乡数一数二的富裕村。苏家台另有一项特有的天然农业资源,辖区的山中有几万亩野生桃树,野桃不能吃,但桃核比普通桃核体积大,适合制作工艺品。农业产业的经济开发,需要寻求社会上的资金、技术及市场的合作。
苏家台还蕴藏着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辖区内的黄庄景区,奇峰林立、峡谷险峻、溶洞幽深;3月下旬,数万亩野生桃树花开,满山遍野,花期约15天,是踏春的好去处;6月份,几万亩山头遍布野生桑果,果实形似樱桃,外表颜色为红色和黑色,口感于草莓相似,果实的采摘期有一个月左右;9月下旬,满山黄栌叶红(与北京香山同一树种),观赏期为20天左右。整个景区的风景不亚于湖南的张家界。又与国家级风景区嶂石岩相距仅六公里,两处风景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可以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景区集群。通往黄庄景区的公路和停车场均已修好,但景区内的登山石梯修建、餐饮住宿业开发、对外宣传推广等希望与外界合作。
村里的支书和支部委员都很希望我这个城里人能为这深山里的农业经济和旅游景区或多或少的作些宣传,期盼着能吸引来些投资者,反复的提出带我去黄庄景区看看。下午几个人到了景区,景区内有三处景色最好的景点,我们选择了爬峡谷。这段路很险峻,五十多岁的王占书一直陪着我爬到山顶,单程花了一个多小时。
傍晚,村长等人陪我回到乡政府,并执意送给了我一袋核桃,大概有十斤重吧。我准备把这一袋核桃分成若干分,送给那些关注和帮助苏家台村的好心的人们。
吃完晚饭,感觉到了体力上的疲惫,然而思维却不能平静,要把这一天来一幕幕贫困的深刻慢慢的消化。冻僵了的手实在不愿意离开口袋,然而思维的深刻驱使着手去记录这一天来的见闻。

2004年1月27日 农历正月出六
早上起床吃完早饭后计划去嶂石岩乡敬老院,去看望那里的老人,同时也想和敬老院的负责人谈谈送王占书到敬老院生活的可行性。敬老院在去往赞皇县城的公路旁边,离乡政府约六公里。我是一个人去的敬老院,到了以后才发觉敬老院的院子里空无一人,向住在周围的村民打听,原来敬老院在过年前把老人送回了各自原来的村子,工作人员便回家过年去了。这让我非常的失望。
坐在回石家庄的车上一路思考着下一步该如何为苏家台村做点什么。想找一家企业联合石家庄市志愿者协会联合中国公益网针对苏家台村开展固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助农扶贫项目;想如何能为苏家台村的经济发展作一些推动;想找一所学校和苏家台小学结对子;想找一所肿瘤医院定期无偿去苏家台开展肿瘤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想组织志愿者三月份去苏家台黄庄景区春游亦同时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一定要多请几位媒体的记者(志愿者)参与,中国要彻底摆脱贫困,中华民族要成为富强的民族,必须要依靠社会力量,而社会力量扶贫,媒体、企业、志愿者,一个都不能少!
面对苏家台村的贫困,可能在中国,像苏家台这样的贫困村很多很多,我感到个人力量的渺小,感到乏力。然而我不愿甘于麻木、不甘于感叹。我应该做点什么。想起了一个记忆很深刻的故事:一艘油轮在海边沉没了,泄漏出许多原油,原油在潮涨时随着海水到了沙滩上,在潮退时却留了下来,一起留下的还有几万条鱼,在污浊不堪的黑油上挣扎。潮汐是无常的,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再来,即使它及时的来了,也不能保证就一定能把鱼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所有的人都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只有一个小孩在把鱼一条一条的捡起来洗干净并扔到远处洁净的海水里。有人问小孩,“这么多的鱼,你救得完吗?谁会在乎呢?”小孩捡起一条鱼扔到海里,说,“能救一条是一条!它在乎!”小孩又捡起一条鱼扔到海里,说,“它也在乎!”
回头看自己写的日记,便懊恼自己文笔的拙劣。真的很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和拍的照片激起更多的人们深藏在心底的那份爱心,并化之为行动。真的很渴望我们的世界因我而更加美好!

后续:

此后,组织单位的同事资助了嶂石岩乡几十名贫困中小学生的学费;通过网络发起组织了十多名志愿者去探望苏家台小学的学生;自己陆续去过五、六次,曾想努力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做点事情,但自己的能力还不够,路漫漫……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4978a63010002pp100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