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游景区:山海关,山海关旅游,山海关旅游. |
[游记]旅游景区:山海关,山海关旅游,山海关旅游. |
2008-05-22 dreamtour.com.cn |
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是河北明代长城的东端,也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关隘。因其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山海相济,地势天成,故称山海关。山海关紧锁华北通往东北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山海关为明代开国大将徐达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所筑。当时,明王朝刚刚建立,元朝残余势力虽退到塞外,但仍不甘心失败,经常派骑兵南下骚扰。徐达以非凡的气度和眼光,在此要冲设关屯兵,发动燕山等卫的屯兵15000多人,建筑和修缮山海关一带长城,并建筑了千古流芳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山海关城最负盛名的确良雄踞于东门之上的镇东楼,即“天下第一关”城楼,它是山海关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明洪武年间。山海关节东门高12米,中为巨大的砖砌拱门。“天下第一关”城楼为两层重檐九脊布瓦顶,高13米,宽20米,进深11米。城楼西面下层中间辟门,其余三面设有箭窗68个。城楼四周是宽敞的城台,布满垛口,整体建筑十分雄伟壮观。“天下第一关”城楼最富神韵的是高悬于上层额枋前的“天下第一关”巨匾。这块巨匾长5.8米,宽1.55米,用上好木材制成,白底黑字,分外显眼。“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字体凝重苍劲,神韵庄重,与城楼建筑风格浑然一体,使这座雄关更加威名远扬。这块巨匾下边却没有题写者的书款,这种神秘色彩,引起人们的遐想。相传,“天下第一关”巨匾为明成化年间进士、山海关人萧显所书。还传说萧显写完此匾,挂到城楼上,人们发现“下”字少了一点,萧显于是团起一块麻布,饱蘸浓墨,奋力一抛,恰好打到点儿上,这一绝招,使“天下第一关”匾额更加声名远播。山海关背山阻海,历来为兵家重地。仅明清以来,这里就发生过关乎历史发展的多次大战。1644年,李自成与吴三桂大战山海关石河,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与清军联合打败了李自成,导致清军顺利入关,明清两朝更迭。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双方在山海关投入兵力十万,战争延续一个多月,杀得尸横遍野,最后以奉军取胜入关结束。1933年1月,中日双方在山海关激战两天,中国守军用大刀、刺刀与日军展开肉搏,但终因力量悬殊,山海关被日军占领,这就是有名的榆关抗战。1945年8月,国共军队又在山海关与日军展开恶战,坚守20多天,为中国10万人马挺进山海关外,控制东北,起到了重要作用。 周长614米,高10米,只开一个南门,城门上镌刻“威远”二字。城中有一高台,称威远台。四面城墙上建有大小砖洞21个,用以藏兵,建筑设计别出心裁。威远城建在山海关的欢喜岭上。欢喜岭又名凄惶岭。这是因为古代戌边的将士,出山海关悲伤,入山海关高兴,一悲一喜,反映了将士对家乡的依恋之情。近年来,在山海关东罗城上,发现了大量模印文字砖。这种砖为青灰色,质地坚固厚重,侧面都有模印有凸起的阳文,烧造年代为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城砖文字分析,当年筑城的人员以当地驻军主。长城文字砖如同一页页记事簿,告诉人们是谁筑起了这雄伟的城墙,也为研究长城修建制度提供了详实的资料。1980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国际博览会的大厅入口处,就醒目地摆放着山海关东罗城模印文字砖,这引起了许多专家的关注。
|
转自:http://www.dreamtour.com.cn/BeautySpot/ViewBeautySpot.asp?RecordID=5729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