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墙。这就是 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万里长城,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 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 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长城的工程量是十分惊人的。仅修筑长城的砖石,如果用来修建一道厚1米、高5米的 长墙,这道长墙足以环绕地球一周而有余;如果用来铺筑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那就要环绕地球三四周 。这还只是按一次修筑来算的,如果包括历代的重修和补筑,那工程总量就要增加好多倍了。因而,以工 程的艰巨浩大,则要居世界七大奇迹之首,从而为世界人民所瞩目。 雄伟的万里长城,自东到西长逾万里,蜿蜒于北国高山峻岭之上,茫茫沙漠之间。长城的东面起点在 哪里?在今辽宁省最东部的鸭绿江畔。但一般人只知道长城东端是山海关,这是因为从鸭绿江到山海关一 段,原由土石垒起,工程较简单,至今已全部毁坏,而山海关以西的长城,主要用砖石砌筑,工程坚固, 至今得以大部分被保存下来。所以说山海关是现存明长城的东端。 山海关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相连的河西走廊西端。东距沈阳400公里,西 距北京300多公里。北高山险赫,南渤海涛涛。形势险要,又有万里长城把山、海、关连成一体,如虎踞龙 盘,控制海陆咽喉。 《畿辅通志》称山海关的形势为:“长城之枕护燕蓟,为京师屏翰,拥雄关为辽左咽喉”。故素有“ 两京锁鈅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此话道出了山海关在军事地位上的作用。北倚燕山余脉,东南 临渤海湾,当山海之会,因以为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将军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一万五千多人, 修水平、界岭等三十二关 ,见此地“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于是修筑长城,建造关隘,设立卫所。 嘉靖<<山海关志>>对此记载:“国朝洪武十四年,创建城池关隘,名山海关”山海关南距渤海5公里, 北距角山3公里,矗立于山海之间,故得名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的东城门,因是长城第一座关口而得名。关口为一长方形城台,高12米,东西向 ,东为关外,西为关内,南北边接长城。台的中部为巨大的砖砌拱门,有关门可以开闭。东面连接城台为 瓮城。外接长城又一方城,为东罗城。城台上筑楼,为两层重檐九脊布瓦顶,高13.7米,南北长20米,东 西宽10.10米,建筑面积198平方米。楼分上下两层,外檐桁枋饰明代彩绘,西面下层中间辟门,上层三间 均为木制隔扇门。东南北三面有箭窗68个,平时以木帛朱红窗板掩盖,板上有白环,中有黑色靶心,同彩 绘桁枋相隔配合。上层额枋前悬有巨幅匾额,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字高达1.6米,全额长5.9米 ,系明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萧显所书,字体浑厚,苍劲有力,把城楼点缀得更加气魄宏大,雄伟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