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穽底村:太行大峡谷之断想 |
[游记]穽底村:太行大峡谷之断想 |
2008-05-22 sina.com.cn |
小村坐落于大峡谷的腹地,一条狭窄的路将这里同外界联接起来。路的一头接山西长治平顺县,另一头即我来的方向河南林州市,这条小路是山西长治(古潞安府)到河南安阳(古彰德府)的捷径。穽底村地处晋豫古道,在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运输的年代,穽底村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客栈、粮行、商铺林立,成为山西河南两省之间的物流客流集散地。据传说,当年这里行人如龙,驴驮肩挑,铃声叮当,终日不断。因经商、开店、运输等因素,逐渐有人在此定居下来。据推测,穽底成为客栈商铺的历史当在穽谷通古道修通以后,因碑石遭毁不存,尚未考证出穽谷通古道修建的确切年代。穽底现存最早的残碑是龙门寺碑,刻有“明德”字样,据此估计,在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2)以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了。根据穽底村现存周、元、桑、李、秦、段六大姓家谱记载,现有住户的祖先大约是17世纪中叶从山西襄垣、河南林州迁徙到此定居的,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分散村庄。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外地交通运输格局的改变,穽谷通古道逐步废弃,穽底村过去由于不通公路,成了闭塞的山村,虽然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却也保留下来了古老的民俗民风。 村落依路而建,屋舍高低错落,以石为材。石头街、石头墙、石头楼板、石头房,石磨、石碾、石臼、石桌、石凳、石水缸等成为这里极富特色的建筑形式。尤其是屋顶的材料,就地取材不规则的石板均为褐红色,厚度相差无几,但形状各异,用于屋顶不仅自然漂亮而且廉价。 小村人口不多,劳动力大都到山外打工,因此看上去村中除了小孩就是老人。小村民风纯补,待客热情,尚未达到高度开化。见我拿着照相机,一位鹤首银发大娘央我为其照相留影,写下通信地址后,老人摸索了一阵从口袋中捡出皱皱巴巴的一元钱,说是给我酬劳,憨态可掬,着实可爱。老人名叫桑三妞,七十岁了。 村后峡谷中修建有水坝,聚了一泓碧水,水深数尺,水静无波。水映山村,多少给这小村平添了些许江南水乡的味道。坝底深谷幽潭,涓涓溪流傍着陡峭的山峰沿山谷流淌,清风徐来,没有凉意,只有舒爽的感觉。沿石阶寻路而下,我们发现陡峭的岩壁上现出一层层红褐色的石板,原来一座座青障般的大山就是由这种红褐色的岩石托起来的,风化后的岩石变成了平整的石板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没有地质学方面的经验,但是这种奇特的岩石让我们感到可能这里蕴藏着一种不被我们认知的矿藏。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396be01008110.html87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