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殷墟申遗成功之后的再思考

[游记]殷墟申遗成功之后的再思考

2008-06-27    sina.com.cn

甲骨文普及之“怪现状”
“殷墟”申报“世遗”成功之后,更需要正确地、系统地了解“殷墟”的科学知识和历史常识。
就甲骨文学术研究方面而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研究成果斐然。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宋镇豪先生公布统计,自1899年至1999年6月,海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甲骨文或商史论著达10946种,作者达3833人,其中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地区合计3332人,外国人501人。甲骨文,早期出土是一堆霉烂、破损、残缺、无序的甲骨,从混沌一片,到当今科学论著上万种,这在世界考古史上是空前而伟大的奇迹!
必须看到甲骨学一方面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其社会普及工作又远不到位。
2004年,上海以5280万元的天价拍卖20片甲骨片之后,引起社会上甲骨热的加温。这本来是件好事,然而由于甲骨文知识不够普及,却出现了许多事与愿违的现象:
其一,日前,在南京某布料城,商家以醒目的商品介绍:“大甲骨文”、“小甲骨文”布料。据业主讲:“甲骨文,很漂亮,受欢迎,选购的人不少。”询问:“这是真的甲骨文字么?”她说:“我没有见过甲骨文,这都是由上海一位专家书写,高价买来的样稿加工印制的。”笔者买了两块大、小甲骨文布料,反复研究,无法证明是正宗的甲骨文字。
其二,2004年,笔者访问台湾前,撰写了一篇《南京与甲骨文》文稿,参加台湾学术会议,纪念殷墟甲骨文YH127坑在南京室内发掘、整理68周年。好心记者将此文改成新闻稿,在南京某报发表。出乎意料的是改写文稿中有10多处差错。如确认此文,则甲骨学历史要改写。虽作更正,误导却不可能彻底清除。这种尴尬,客观地讲,问题在于甲骨文知识在媒体群中普及不够而致,难怪、难免。
其三,近年来,我收到许多朋友用“甲骨文字”书写的“大作”,内容广泛而丰富,如王羲之《兰亭序》、唐诗几百首等等,其文字量都在几百、几千之上。拜读之下,深感作者的毅力惊人。同时,这些朋友致力于甲骨文当今运用的追求,令人钦佩。但是,长篇大作有个现实问题,即可用的甲骨文字远远不足付用。而所有作者对此都是先用通假,通假不成,就亲自制造“甲骨文字”。要知道,古文字,可不是现代人创造的!
其四,有的书法家、美学评论家,把甲骨文作为金文点评、推荐。也有名人把非甲骨文书法作品作为精品推荐给国际性组织收藏,等等。虽然这些并非故意扭曲,但效果不佳,还有误导社会之嫌。殷墟申遗之后,我们中国人要力戒此类事情的再度发生!
上述种种,原因众多,有主观,有客观,归根一句话:甲骨文承传不普遍。不是某些人“无知”,而是人们难于“得知”。甲骨文学术著作成果累累,但专著书价昂贵,内容深奥难懂,印书量小,欲求难得。而甲骨文发现100多年,全国还没有一本普及型甲骨文刊物。近年来,通俗甲骨文图书有所增加,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要。
甲骨文,我们如何来传承
甲骨文的功劳,不仅证明了殷商古都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世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不是神话传说,而是一部信史。同时,它又是研究人类古代文明发展史的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因此保护甲骨文遗产,传承甲骨文化,是守护中华精神家园、也是守护人类古代文明精神家园的神圣使命。
但是,从甲骨文“提高”与“普及”两方面来看,普及大大滞后于提高。缺乏长远的传承基础工作手段,没有面向社会的权威性的展示平台,没有传递学者与民间交流新鲜成果的阵地,没有充足的相应青年人才,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撑。
“滞后”现象需要改变,也可能改变。甲骨文是国宝,其普及与提高的重大举措,离不开国家的主导,离不开政府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重视传承甲骨文,不是崇尚鬼神,不是复古,而是去伪存真,剔除糟粕,保存精华,最大限度地发掘、吸收、消化、应用甲骨文内涵丰富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资源,激励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同心协力,为建设今天的现代化,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焕发古老文明大国的青春活力,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伟大理想。
甲骨文如何传承,借海外版一角,呐喊几句。
(一)可以考虑建立国家级甲骨文博物馆
优秀的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人类社会发展史。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b3cfa01008n3y.html29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