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游记:雨林的美丽与哀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探秘 2007-08-08 13:47:06 大中小 标签:旅行/见闻西双版纳云南旅游 云南西双版纳游记:雨林的美丽与哀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探秘 大约六七年前的一个暑假,我随夏令营的队员钻进了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 这是一片真正的原始森林,有相绕相缠的藤萝作证。直立地行走根本无法通过,必须卑躬曲膝穿越头顶的藤蔓、脚下的溪流,有些地方则必须靠带队老师用砍刀开辟路径方能通过。我们走得很小心,一路慢慢行来,醉人的绿色深深地震撼了我们。这是肚子饿了可以充饥的面包树、那是听到歌声便会起舞的跳舞草,还有硕大的像把天然雨伞的芋杆叶子……可惜天公不作美,豆大的雨点说下就落下来了。“打伞!打伞!”小伙伴们互相提醒,可是在真正的森林中,根本无法撑开伞。刚才还令人赞美不已的美丽神奇刹那间改变了颜色,雨林威严而无声地注视着几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唯一的办法是往后撤。 冒着瓢泼大雨,不顾跌跌撞撞,一步滑一跤,终于出了森林。惊魂未定,伙伴们发现了腿上被蚂蝗叮得流出了鲜血,情急之中,我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发现鞋面上爬着正在伸长躯体摇摇晃晃的“吸血鬼”,急忙用树枝拂去。 从此,雨林留给我的印象不只是神奇、美丽,还有真实的恐怖、森严。 其实,西双版纳的名声远远大于人们对它的了解。 这块1911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干、湿之分,而无四季之别。多雨、高温、潮湿的天然环境,为各种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24.2万公顷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为: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稿等5个片区针对不同物种强制保护。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和森林植被保护完好。我们有幸得以踏入这片神奇的秘境,窥视其万分之一的美丽。 一、 走入探险区,长期废弃的石子路面时有时无。林间空气仿佛滤过一样清新,深吸一口气,直沁心脾。奔入眼帘的是绵延不绝的新绿,青翠欲滴。脚下是肥沃的腐质土,干枯腐烂的残叶和刚刚落下的树叶层层累积,成了人间最柔软的地毯。沿着小溪朔游而上,两旁未经雕琢景象唾手可得。刚开始,两边还只是些纤细的小树,待到进入腹地,才知道什么叫参天古木。溪水顺着岩石流淌,在约有1米落差的地方顺流直下,在岩壁上深深铭刻下凹槽,又在低洼处形成一个个天然浴池。有时,这浴池阻拦了我们前行的脚步,迫使我们像钻山虎豹那样一跃而过。 越是深入其间,越是有无数美丽的画卷无限舒展。向导小刘突然停下脚步,在一棵大树宽阔的根部摸索起来,告诉我们这个根部突起的形状就像一个人形,仔细观察,果然有些像某个大师笔下的抽象画人体,眉眼、姿态尚可清晰辨认。再前行,“当心!这里有两头牛。”原来是一棵树的根部生成了一幅“母子牛”的天然浮雕。这些造型诡异、鬼斧神工的艺术品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赏赐,它要留给勇敢的人们欣赏。 不是到了原始森林,不知道树木生长的无穷生机与浑然天成的奇趣。两棵树相互依偎却又彼此独立,仿佛是对情侣;两树宽大的板根经过漫长的岁月,终于连成一块,谓之“连体板根”;为求生存而结成同盟,五棵大树直指苍天,称为“五指擎天”……小鸟吃过不能消化的植物种子,排泄在树杈上,平地里长出一棵树上树,又叫“飞来树”。其他诸如“绞杀榕”、附生蕨、寄生花,数不胜数。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会其绝妙之处。 如果把眼睛从参天古木上移开,而寄情于花草虫鸟,想必收获更多。 此情此景,我们只恨自己生物学常识太少,不能领略美景背后的真相。 不知什么原因倒下的大树上长满了苔藓,绿色的藤蔓紧紧缠住枯裂的树干,小草则获得充足的养分,有了一次向更高目标挑战的机遇,欣欣向荣地长成一片。半截枯死的的木头上,真菌类也不会放过每一次生命的轮回。正是“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一个山坡上,有一株奇异的小花,黄色的花朵簇拥在顶端,墨绿的叶子典雅华贵,它在风中自在地生长着,那样自得,谁也不忍心打扰它。我们能为它做的,仅仅是为它拍下倩影,写下赞美之情罢了。 正当我们陶醉在这无比神奇的殿堂时,不知从那里传来一声沉闷的响声。这声音不像野兽的叫喊,不是同伴弄出的声响,难道是自然要吝啬地收起它的美丽,而发出催促的威胁吗?稍待片刻,我们继续前进,却谁也不提心里的一份紧张。 二、 呵护 生死轮回 热带雨林是指以植物为主的一类对生态环境有特殊要求的生物,它们占据了地球上热带地区具有潮湿或湿润的特地,构成了具有多物种、多层次的森林。西双版纳虽然地处于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它具有高温、多湿的环境,而分布有东南亚具有相似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热带雨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