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镶嵌在开封城墙上的明珠 |
[游记]镶嵌在开封城墙上的明珠 |
2008-05-22 163.com |
每当北京故宫角楼展现在电视荧幕上的时候,就引起我对开封城墙角楼的眷恋,特别是当我惊喜地发现一张开封城墙角楼的老照片时,真是如获至宝。仿佛从老照片中看到了开封城墙角楼历经沧桑的历史,看到了开封城墙角楼承载着古都开封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角楼像四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都开封城墙之上,彰显出七朝古都开封的辉煌历史。 角楼沧桑 开封城墙是国务院公布的笫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全国第二大古代城垣,在四个转角处原有四座角楼。目前虽然已不复存在,但笔者从电脑谷歌地球软件上找到从卫星上拍到的开封城墙鸟瞰图片,用鼠标沿着城墙一点一点地观看,发现城墙四角都还保留着角楼的遗迹,东南角楼遗址面积最大。角楼的痕迹还依稀可见。开封市文物局局长刘顺安《开封城墙》一书中也写到:“如今,城墙角楼已不存在,但在城墙四角之处,都存在圆形的角台,从其遗址仍能看出当时之雄姿。” 开封历史上魏国大梁城,因年代久远,又被秦将王贲决水淹没,其角楼已无从考证。唐汴州刺史李勉重建的汴州城,和北宋时期沿用唐汴州城重修建的内城,又名里城,因金朝宣宗年间将里城南北两面扩展,所以唐、宋时期的城墙角楼也没找到文字考证。现今开封城墙是金宣宗完颜珣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扩建的,在此基础上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重筑开封城,重修后的开封城墙有大城楼五座,角楼四座,星楼二十四座,炮楼十座……明李濂在《汴京遗迹志》宋京城中记载:“国朝洪武初重筑,外包以砖,门五……角楼四……”开封城墙角楼在《祥符县志》,《如梦录》中均有文字记载。这座宏伟的城池建筑在抗御李自成农民军攻打开封时,确实起到了防御的作用。然而在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黄河决口,开封城遭到灭顶之灾。开封城墙及角楼淹没,荡为泥沙。 据《祥符县志》卷九城池记载,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在明代基础上重建开封城,“雉堞一新,气象丕焕。”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巡抚尹会一修开封府城及五门城楼等,多年数次整修后,城楼和角楼一一补齐。到了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洪水又一次肆虐开封城,城墙遭到200多天的浸蚀,建筑损坏严重。次年(公元1842年)再次重建,全城共建马面81个,四角各建角楼一座,城门楼五座,名与明代相同。从上述资料看,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角楼是屡毁屡建,历经沧桑。但随着兵器的发展,城墙已逐步削减了战争防御功能,可开封城墙角楼又展示出体现古都历史文化的功能。如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9年)的《祥符县城图》中,东南角的角楼,已建成“魁星楼”。开封城墙角楼见证了开封历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角楼文化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金代才华横溢的诗人李汾用诗句给夷门作出恰如其分的定位,而历史上夷门的遗址就在现开封城墙东北角楼的脚下一带。早在战国时期,足智多谋的夷门长者侯嬴和名贤义士信陵君就在此地联手演出了“窃符救赵”的千古绝唱。后人在此修建了信陵祠以示纪念,而成为历代众多文人雅士千载凭吊的圣地。 汴城东北角楼一带还是氤氲圣贤之地,早在北宋时期,在此建皇家寺院开宝寺并设贡院,系贡举试场。北宋两朝宰相吕蒙正在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科举中状元后,在开宝寺设宴款待并赐御制诗两首,以示宠之。到了清代建河南贡院,中榜的举人,不但获得彩旗、彩楼、捷报、文魁、文元牌等,还要齐至铁塔寺,召开登高年会。所以清人高一麟在《炬庵诗》《登铁塔》诗中写道:“百尺浮图压汴州,当年王气此长留。光涵银岳云生牖,影倒夷门日抱楼。”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河南贡院的基础上,先后创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中州大学”,“中山大学”,“河南大学”等,在这夷山之上,角楼脚下,这片圣贤之地的热土上,曾经留下了李大钊、王若飞、范文澜、邓拓、姚雪垠、周而复、冯友兰、罗章龙等等、等等,一大批大师的足迹。时至今日,铁塔牌的河南大学仍是培育新一代“圣贤”的摇篮。 此外,西北角楼和东南角楼,也有自己的文化内涵。西北角楼西望,就是孙李唐庄,宋名逊李唐庄。南唐后主李煜就被囚禁在逊李唐庄的净慧院内,在此他创作了《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而被宋帝赐药酒命丧九泉。李煜死后改净慧院为净慧寺,元末兵毁。西北角楼是凭吊宋代词圣李煜的最佳之地。 东南角楼名“魁星楼”,顾名思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是祭祀古代神话传说中,主宰文运的开文运点状元的“魁星神”的,是封建科举制度时期,参加科举书生的祭拜之地。
|
转自:http://shengyuan56a.blog.163.com/blog/static/3595996620071018933735237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