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河南开封朱仙镇景点介绍与攻略 |
[游记]河南开封朱仙镇景点介绍与攻略 |
2007-07-21 homestay168.com |
朱仙镇在河南开封城南22公里,到相国寺汽车站转乘开封到朱仙镇的班车。班车12分钟一趟,3.5元的票价即可到。朱仙镇,镇子很小,一条主路通到底,两边是一家挨着一家的铺面,马路中间是一家挨着一家摊贩,整条路上根本不可能通汽车,时不时有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挤作一团,互相不让。一路泥泞而寒冷,路过岳飞庙,见门票20元,没进。再往前数百米,到了关帝庙,正是我们此行目的地——朱仙镇年画社所在地。 朱仙镇年画的底版都是木板雕刻而成的,一幅年画由好几块底版套色印制而成,先印墨色,再印红色、绿色、紫色、黄色等底版。相比之下,天津杨柳青年画的程序不大一样,后者只有一块底版,墨色印制出线条后,手工上色,相比之下费的手工多,因而相对也贵。2003年初,买一幅杨柳青手工年画,要50元。而朱仙镇的年画,以相同大小的门神来说,一对才4元钱。 朱仙镇年画以门神最有特色,门神除了常见的秦叔宝尉迟恭外,还有赵公明和燃灯道人,杨衮和赵匡胤,招财进宝童子等。赵公明是财神,赵匡胤是皇帝,也来屈就门神,很有想法。 朱仙镇因相传是战国时魏国义士朱亥的故里而得名。明朝时为开封唯一的水陆转运码头,因而迅速繁荣,明、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朱仙镇周围地势开阔,平畴无际,向来是通向开封的战略要地。南宋初年,著名抗金英雄岳飞曾率兵在此大败兀术。岳飞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以后几经修复,规模宏大,为明代全国四大岳庙之一。1986年春再次进行修葺,现已修复山门、门前照壁和“五奸跪忠”铸像,建筑初具规模。岳庙存有碑碣多方,以《道紫崖张先生北伐》和《满江红》两碑最为著名,字体苍劲,流畅奔放,为碑中上品。 如你所知,朱仙镇没有仙。 没有仙的朱仙镇有一座清真寺、一座岳飞庙、一种名扬海内外的木版年画和满街满地黄灿灿的玉米,拢共四样。 中国人的数字功夫有限,统计什么只能统计到四,再多就显慌张和局促。比如四大美人,四大名捕,四大佛山,四大水库,四大木版年画,四大岳庙,四(乘2)大金刚,四大名镇等等。于是统计朱仙镇的所有,米奇也炮制了四样。而在刚刚提到的几个出了名的“四大”当中,朱仙镇占了仨:四大岳飞庙之一,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四大名镇之一。 在朱仙镇西大街,我指着一栋房子对街上的陌生人大声地问:“这是老房子吗?”连续问了几栋,回答都是否定的。一个开杂货铺的中年女人指着不远处一栋塌了一壁山墙的房子说:“那个是老房子。”我没有继续追问,因为那栋房子虽然破败不堪,看上去老态龙钟,其实最多不过是解放前的遗物,远不是我所想要找的老房子。 我对中国历史四大名镇之一的开封朱仙镇仰慕已久,也耳闻西大街是当年朱仙镇72条街道中比较牛气的商业街。可如今当我站在西大街上,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条质朴的民宅街,街上稀稀拉拉几家铺子,有卖烟酒糖果的,有修自行车的。从眼前所看到的场景,我简直无法相信,历史文献中描述的那个繁华的朱仙镇就曾经存在于这片土地上。 若干年前,一位领导人曾经在朱仙镇颇有些黯然神伤地撂下一句话:中国四大历史名镇,唯独朱仙镇没落了。此后,朱仙镇政府怀着一腔热情开始了复兴计划。 一串解不开的疑问 第一次去朱仙镇,接待记者的是镇党委的一位副书记。他领我看了镇上几个景点——岳飞庙、关帝庙、清真寺和启封古城遗址。我试图与他或其他镇上官员讨论关于朱仙镇能否再度振兴的问题,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他说,看看资料,什么都有了。 第二次去朱仙镇时,我预先没有和镇政府联系,而是以自由人的身份在“民间”闲逛。闲逛中,我依旧没能消解心头的疑惑:朱仙镇业已逝去的繁华究竟是何种程度上的繁华?是否有点言过其实? 岳飞庙的导游金瑾说,关帝庙那石板路,是镇里用散落的老石碑在很早以前铺就的。她蹲下身子,擦去石板上的浮土,露出石板上的字迹,以证实自己的说法无误。街头一位晒太阳的老人告诉我:“我小时候,这镇上的庙宇还一个挨一个,关帝庙的木牌坊也在。现在,这些都毁了。”听着老人的感叹,看着关帝庙前那对漂亮的石狮子,触摸着贾鲁河上老态龙钟的大石桥石栏,我对朱仙镇繁华往昔的怀疑又变得不那么确定了。 贯穿朱仙镇南北的贾鲁河,当地人称之为东京运粮河。如今的贾鲁河水极浅,水色如墨,似乎连扬起波纹的气力都没了。两岸的仿古商街空空如也,寂静得有些压抑。 作为中原地区连接江淮流域的最大水陆交通码头,朱仙镇是如何衰落的呢?单单一个黄河泛滥还弄不败它、整不死它,那么是谁给了它最致命的一击?是经济中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的趋势所致?还是近代铁路、公路的兴起与发展败了朱仙镇的地运?没有太多的学者给朱仙镇的衰落原因下一个最终的结论,不过大家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贾鲁河赖以载舟的水干涸了,朱仙镇便随之萧条了。这是否是最直接、最根本、最实质的原因?我实在说不清楚,也不想对业已形成的观点礼貌般地点头称是。 我心存着解不开的疑问,返回郑州。我不知道该如何在“厚重河南”这个版上向读者表述朱仙镇的历史和现在,也不知道表述它的意义是什么。是把历史资料再作一次糅合,玩一次文字粘贴,还是试图告诉人们,只要我们肯努力,就能够在今天重新拷贝出一个明清时代的朱仙镇? 有必要拷贝繁华的过去吗?确实,今天有不少人在做这样的努力,尤其是先前自认阔过也的确阔过的地方,譬如西安、开封、南京、杭州、扬州等。曾经阔过的朱仙镇,也有这个愿望。 |
转自:http://www.homestay168.com/kyd/news/20061111203016.htm97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