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邙山

[游记]邙山

2008-05-22    sina.com.cn

邙山,又作芒山、北邙山,简称北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邙山是崤山向东延伸的余脉。广义的邙山西起渑池马头山谷,沿黄河南岸绵延至巩义洛河入黄河处,长200多里。狭义的邙山,指的就是洛阳市以北孟津县境内的黄土山区。
邙山的美,是任何丹青妙美无法绘制的。它仰观云霞变幻,俯瞰伊洛东流;枕大河,踏中岳;挟太行,跨崤函;东眺虎牢,西睨熊耳;邪亘天际,旁极万里,山川绚丽,风光旖旎。一年有四季,北邙山有四种风景;一年有十二个月,北邙山有十二种不同的风韵。它是洛阳牡丹的原生地,牡丹花开的三月,北邙山有它最美的画面,它是由碧绿、草绿、葱绿、翠绿、黛绿编织的奋发的世界。遍山野花静谧踊跃开放着:银白的龙柏吐蕊,金黄的连翘绽放,火红的牡丹飘香,艳紫的杜鹃含苞,花是北邙山春的佩环,春的金钗。北邙山面对黄河,松柏碧草间多清泉流溪,那清粼粼碧玉般的泉水,是大山梳妆的明镜;那条条流渓里柔美舒展的涟漪叮咚作响,是奇峰怀抱里的琴弦。而条条溪流穿过黄河滩漫天的芦苇,朝圣般地归入大河,大河张开博大的胸怀,容纳着百川千溪。
母亲河正是以它金色的乳浆,溉泽着邙山这片丰土吉壤。黄河之滨、邙山上下有着星罗棋布的古文化遗址,作为龙马负图之乡、伏羲画卦之地,我们的先人正是在这里点燃了文明的圣火。邙山西垂的平逢山、谷城山、宜苏山区域是神农、轩辕之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故里,是中华民族根之所系的圣土,因此邙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
作为一座圣山,它真正的美在于一种厚重的历史之美,是三皇五帝的刀剑、夏商周的礼器、汉魏的文章、隋唐的气魄共同打造的一个古老的精灵。在这里,飘荡着一代代精英不散的魂魄。“生居苏杭,死葬北邙。”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无人不知,但到了邙山,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数百座高大巍峨的覆斗形古墓冢,在邙山土岭上星罗棋布,森然壮观,堪称中国的“金字塔”群。刘秀、元宏等数十位君临天下的帝王,张仪、樊哙、班超、狄仁杰等数千位将相名流,扶余王、泉男生等众多外邦国王,乃至刘禅、李煜等亡国之君,都安息在邙山这几十里的土岭上。至于一般富贵人家的墓葬,更是不计其数。“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1000多年前,在唐初诗人沈佺期的眼中,繁华的洛阳城外这块北带黄河、南望伊阙的风水宝地上,层层叠叠的名人墓葬已足以引发思古幽情。死,是亘古及今人类永恒的话题。特别在古代人们对“死”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时,“灵魂不死”、“死即再生”的宗教观念随之产生。对于死者本人而言,死亡并无意义,但对生者却产生了强烈影响。上至帝王将相、富贵人家,为保佑家族的万世不衰,永居人上,不惜巨金,求葬于天下吉地良壤;下至平民百姓,虽不能厚葬先人,也要在尽可能条件下,择地而葬,以求改变命运,富贵利达。邙山出现的这种墓葬文化现象,与视邙山为“风水宝地”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希望死后能葬于这座圣山,因为邙山是中华民族之根,魂归邙山正是“叶落归根”的最好注解。目前,邙山陵墓群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成为洛阳乃至全国一处重要的文物旅游景区。
邙山多名峰,平逢山、谷城山、宜苏山、紫岩山、黄花山、崝嵘山、碧翠峰、同盟山等,自西向东,一字排开。名山藏古寺,胜地多道观。邙山那星罗棋布的名观古刹告诉我们,往日的邙山藏着太多的禅语公案、羽客仙缘,也使邙山成为当之无愧的宗教名山。道教有洞天福地说,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邙山即被道教列为七十二福地之一,位居七十位,被称为第七十福地。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 故郑元隐、罗务光等著名道士都曾在邙山修行。同样,邙山诸多名寺中,历代有不少高僧隐修于此,唐代时天竺高僧善无畏、不空在邙山说法念咒的故事更是世代相传。
邙山是洛阳北部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形成极其深厚的古代战争文化。由于战事频仍,故孟津民众多筑寨以自保,如今还保存着不少古寨,在这里保存着大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以及独持的民俗风情,这些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邙山,是古典文献中永恒的名词,留有无数行吟诗人徘徊的身影。据统计,历代吟颂邙山的诗赋有近万篇,构成巍巍大观的邙山文学。其中,张协的《登北邙赋》,张籍的《北邙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729e5701008qh4.html39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