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之旅〈四〉——登封少林寺 2007-10-05 16:33:50 大中小 河南之旅〈四〉——登封少林寺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 495 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时,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 跟大多数人一样,熟知少林寺,全是缘于儿时百看不厌的那部电影《少林寺》。想在那懵懂少年时,还不知作过多少上少林寺学功夫的梦呢。这回登嵩山游寺庙,多少还有些了却少年之梦的心愿,固心情格外不同。路边下了车,迎面是一座铜铸的少林武僧像,左拳抵着右掌,威风凛凛。向少林的方向走去,两边是数不清的旅游品商店,卖的都是少林的特产--刀枪剑戟!通往少林寺的一段路,全由大块青砖砌成,两旁柏林青翠,鸟雀欢飞,果然是一方洁净圣地。有心的管理者在柏林中悬着些小音箱,百步一个,有悠悠的禅乐飘过林木,滑入耳际,未到寺院,便让游人心生一种清静的心思。我和小红是这样商量的,我们由远及近的玩,先玩嵩山,再到塔林最后是少林寺。因为时间不早了,已经是4点半,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游完,车上有几个小孩子明天还要上课呢。我们一行人坐游玩车到嵩山,到嵩山坐索道上山,可能我有恐高症吧,坐在缆车上心紧张的要命,“日出蒿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曲悠扬的《牧羊曲》从半山腰传来让我的心情放松了很多,坐在缆车上我们尽情欣赏嵩山秀丽的景色,越往高处走,阴翳蔽日,才觉山峰清凉,快到山顶了,我们下了缆车。但见远处山脉起伏,随山雾飘忽,时隐时现,走到山谷边充满豪情地大喝一声,回声空旷,穿雾越空,颇有大地雄心的感觉。这时,一种思古幽情会从心地悠悠滋生,站在这幽静神秘的佛门胜地,感受那里的清净脱俗。没有时间久留,我和小红站在崖壁边照了几张相 就匆匆的下山了。 塔林就在嵩山的前面,少林寺旁侧。长眠在这里的,有寺院历代的方丈、住持和首座,他们生前于国于寺均是有大贡献者,圆寂之后英魂不灭,仍在这里护佑着少林。穿行在灵塔间仿佛可以和高僧们对话,听他们讲述少林千百年来的碌碌风尘。里面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塔错落有致,也是中国数量最多的古塔群。塔林众塔形态各异,造型不一。塔顶或尖或方,由此可辨明其分属于唐、宋、金、元、明、清不同朝代。众塔大小也各不相同,真正显示和尚道行高低是看这塔的层数。塔层有1、3、5、7层之分,层数多寡象征道行的高低。至于为何塔层均为单数,那是取和尚单身之意。另外,众塔还有个人塔和公共塔之分,换言之就是独葬与合葬的区别。那么塔林中究竟有多少座塔呢?这塔的个数已成为少林寺一怪,有个文绉绉的名字唤作“塔林幻影”。据说当年乾隆御驾亲临,感怀于塔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便命手下三员得力大将3次入林数塔。孰料3次数出了9个不同数字。龙颜大怒的乾隆心有不甘,当下命护驾亲兵每人立于一塔旁侧。适时天色昏暗,雾霭蒙蒙,青松翠柏,亦真亦幻。结果500亲兵尽数入林却仍然不得其数。乾隆无奈之间发出“塔林幻影”的感慨。 我和小红走在塔林间,游客只有三两个,初入林中尚可见三两游客,深入林中,四周渐幽。惟有群山、白云、冷松、翠柏与我们相伴。古森无人径,日色冷青松。清风过处,树影婆娑,似在传送西方高僧的点化之语。而我们也凝神聚气,天人合一,清心安禅,沉浸在一片远离尘世,深僻清幽的氛围之中,不觉心静澄明,超然物外。 我们赶到少林寺,正好遇到一个领导人和两个记者进去,再加上时间不早了已是6点,少林寺关上了它神秘的大门,给我们这次河南之旅留下了些许的遗憾,少林寺留这么一手,是让我们下次再来。我们只能隔着墙壁看院内,院内建筑错落有致,想像到好多僧人在低头诵经。我和小红在少林寺门前照了几张相然后在旁边照了几张院内的远景。 之后,一行人向停车场走去。顺便和小红俩人买了两串佛珠挂在胸前。路旁有好几所少林武校。孩子们正在夕阳的余晖下苦练武功呢。一路拳法下来,倒也有模有样,虎虎生风。我突然意识到少林之行我还没看到习武的和尚,同行的人说黄昏日落后和尚方才出来习武,习武也是一种修行,其无异于吟诗作画,吃斋参禅,都是修身养性,磨练毅力的一种方式。非凝神静气,天人合一无以达到念催身动,意随行转的至高境界。 两天的河南之旅结束了,7点了,我们上车准备回家。游了这些景区也就不枉来河南一趟了,心中有种丰收的喜悦,确实如此,我到过人间天堂九寨沟、去过南国风光的椰城海南、山城重庆、京城北京、海滨城市青岛、特区深圳,每一次的旅游都会有不同的心情,都会有一次心灵的震撼,为那里深厚的人文底蕴,为那里神奇的自然魅力。是啊,旅游是一份心情,一种文化,只要带着一份心去,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