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巩县县志记载,此墓是北宋帝陵共有七个,加上太祖匡胤之父陵墓共有八陵,故有“七帝八陵”之说。这些帝陵分布在巩县的西村、孝义、芝田和回郭镇四乡,在帝陵傍衬葬有后妃、皇亲、皇族及功臣墓,形成一个庞大的陵墓群,巍巍壮观。 北宋诸陵建筑布局大致相同,陵园均为座北朝南,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四部分组成,围绕陵园建有寺院和行宫等建筑,整个陵园统称“兆域’,宋时,兆域内种有大量的松柏等树,禁止采樵放牧,警卫森严。 宏伟的宋陵陵园及其附属建筑,经历八百多年的沧桑岁月,屡遭兵火焚毁,现在除了建筑遗址和神道两傍的石雕群外,都已夷为平地,尚存石雕共七百余件,这是在北宋一百三十年中,先后分八次兴建完成的,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也是宋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品,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宋陵芝田陵区包括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宋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宋哲宗赵煦的永泰陵三个陵园。 永定陵位于芝田乡东部蔡庄村的北陵上,郑洛公路通过陵园南端,交通便利,慕名参观者络绎不绝,真宗赵恒是赵昊的第三子,在位26年,乾兴元年(1022年)殁,陵园内衬有三座后陵和高怀德、寇准、包丞等功臣墓,该墓现存地面雕刻造像,是宋代中保存最完整的,特别是该陵的石像造型宏大,象座周围刻的牡丹缠枝花纹是宋陵所独有的纹样,鞯褥两侧有莲花蹬,象奴穿着胡服,披发卷曲,饰宝珠,颇有特色。 永裕陵和永泰陵位于芝田乡西南路八陵村,其中,永裕陵在八陵村的东南,为宋神宗赵顼的陵墓。赵顼是赵曙的长子,生于公元1048年,死于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终年37岁,在位18年,陵园内衬葬有后陵六座,赵顼在位时,支持政治家王安石革新变法,是一位励精图治,有作为有胆识的我国封建时代的君主,该陵石雕为宋陵石雕造像晚期的代表,造型和雕刻技法都比较成熟,特别是南神门外的一对石狮,刻划的极有特色,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牡狮张口怒目,威武雄健,牡狮披发伫立,形态温驯,是宋陵石狮造像中最成功的作品。永泰陵在八陵村的西南,距永裕陵约500米,为宋哲宗赵煦的陵墓。赵煦是神宗赵顼的第六子,生于公元1077年,死于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终岁23,在位15年,该陵西北的刘后陵存有一段高达四米多的神墙,是宋陵地面上唯一保存的神墙遗迹,永泰陵石刻造像保存尚好,石像造型雄伟、逼真,是宋陵14件石像中最成功的作品,象奴饰大耳环包头,着紧身短袍,比例准确,神态生动。永裕陵和永泰陵吸引了许多人到此游览赏光,外国人也多次来到这里拍照留影,颇有保存价值。 在巩县修建宋陵,有多种说法,但最根本的是因为巩县地处黄土高原,嵩邙洛河之间,山水清秀,被认为“好风水”,另外,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准备迁都西京洛阳有关,迁都洛阳之议,由于大臣们的反对,没有实现,但在巩县(宋时为永安县)修建帝陵,却成为定制,终于在公元963年在巩县建成第一座帝陵—一—永安陵(即宋宣祖赵宏殷陵墓)该陵在西村陵区,陵园规模比以后建造的七个帝陵要小的多。今天,宋陵已被国家文物部门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attach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