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浙江缙云鼎湖峰游记

[游记]浙江缙云鼎湖峰游记

2008-01-11    lezhong.cn

[浙江]浙江缙云鼎湖峰游记

一路奇峰到仙都,展似漓江烟雨濛。在濛濛细雨的早晨,慕名来到号称“天遣林泉”的仙都景区游览。雨中的仙都一改平时坦荡、明朗的性格,羞答答地罩上了一层面纱。不过,此时的景致更有她妖媚动人的特色,雾气从山谷中升腾,在峰头游荡。风从附近的步虚山吹来,雨点被拉成一丝丝细斜的银丝,织成一幅晶莹的白绢。

沿着好溪南岸的山石路漫行,迎面只见一峰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此峰形似破土而出的春笋,当地人称为“石笋”。它就是享誉“天下第一笋”之称的著名景点——鼎湖峰。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云:“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南宋状元王十朋也曾写下“厌看西湖看鼎湖”的千古绝句。近代名流潘天寿则挥毫写下“五云留我暂栖迟,始识云间峰壑奇。风定洒瓢溪可耳,崖铭鹤寿墨凝眉。久闻金鼎骑龙事,且唱青莲乐府辞。应有如花人不寐,中天绿竹月明时。”的赞美诗篇。

若要远眺黄帝跨龙飞升的鼎湖峰,可从鼎湖峰右侧开辟的步虚小道,继续向步虚山顶的“观虚亭”迈进。登山不登高,是难以领略到奇景的。正如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写“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行至半山腰,在玉笋峰脚下小憩时发现这雨中的鼎湖峰似一幅刚刚落笔的水墨画,缥缥缈缈,若有若无。一阵雾气卷来,眼前一片雾的海洋,顿时不知深浅。忽然一阵风声响过,雾气飘荡,流向另一座山峰,原先云雾笼罩的鼎湖峰露出层层松柏翠影。这时若回视身边的岩石,犹如乘一叶小扁舟,临万顷大海,置身于“仙境”之中。古人在玉笋峰下游览抒怀众多。明代樊铎在《观鼎湖》中云:“高峰潭影漾晴少,遥映金莲顶上花。一带白云迷洞口,桃花深处是仙家。”清代大文豪袁枚也曾在此留下“风吹山似来,云动山如往”地咏颂。鼎湖峰上长有一片茁壮的龙须草,相传轩辕黄帝跨龙升天之时,群臣慌乱,争攀龙须不放,结果拔落龙须,落地而生,故名“龙须草”。《浙江通志》记载“龙须草,产于仙都独峰岩”,独峰岩即鼎湖峰。目前缙云县仍是我国龙须草重点产区之一。此草可织席亦可入药。

古人为在步虚山顶观看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在此建有“庆皇鼎”,又名“仙境一览”(后毁废)。现在的观湖亭建于一九七九年。站在观湖亭极目远眺,远近石峰林立,林海起伏,簇浪滚滚。西望鼎湖峰,松柏合抱,植被茂密,湖光耀目,陶然欲醉。北瞻好溪小桥、流水,令人心旷神怡。东仰延绵的玉笋石林,各具特色。南观左侧山麓的飞来石,有的像骏马嘶鸣,有的像猛虎仰卧。四方景色历历在目,宛如走进了一幅妙笔描绘的山水画卷。

辞别鼎湖峰,来到倪翁洞景区。这里是仙都景区人文景观荟萃之地。东有五老峰、仙人碓、荷花池。南邻好溪和以朱熹“解鞍盘礴忘归去”诗句命名的忘归洞。西是月镜岩、独峰书院旧址、晦翁遗迹。北近青塘湖心亭和钓鱼台。既有溪柳绿地、湖泊池塘、亭台楼阁等园林景致,又有洞壑危岩、曲径通幽、层叠绮幻的深邃洞景。

相传古时有个姓倪的人,因厌恶世俗生活而隐居于此山洞中,至死也未留下名字。公元759年,李阳冰任缙云县令,在洞旁岩石上亲提“倪翁洞”三个篆书。并由名匠刻于高二米、宽半米的石碑上。宋代欧阳修在《集古录》中称此书法“淳古严肃”。《栝苍金石志》赞它“力有万夫”。人们通常把李阳冰与秦篆始祖李斯并论为“二李”。唐朝尚书左司郎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说;“李阳冰善小篆,自言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嘉、蔡邑不足言也。”然而“二李”留世题刻为数不多。李斯题刻在全国只保留下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会稽刻石等七处,李阳冰题刻更是寥寥无几。唐代以来,为保护“倪翁洞”这块名篆,特地在石碑上建了“凭虚阁”,又名“护法亭”。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中记载,李阳冰是李白的从叔。李阳冰从缙云调到安徽当涂任县令时,李白曾去投靠他,写过《献从叔当涂宰阳冰》的五言二十八韵长诗。次年一月,李白不幸患“腐胁疾”,临终时把未完成诗稿交于李阳冰,请他作序。李阳冰将李白遗诗编成十卷,写了《草堂诗序》。这两位名人的手足之情,也成了游人广为传之的佳话。

从曲池入洞,沿着百步石阶来到当年倪翁隐居之处,连环洞如几个大小不等的房间,“倪翁洞”三字醒目可见,洞壁上还有古迹八十余处。登上初阳谷,极目远眺,豁然开朗。在这里观日出,对面马鞍山犹如烈马驮日,景色奇艳。离开初阳谷,从独角通洞下山,洞口仅容一人,往下是独角亭,此乃依山筑成,供游人小憩之处。步入响岩洞中,足音回响。曾有古人以“好山豁空谷,咳嗽时传答,或恐是知音,为我开蓬榻”的诗句描写这个有趣的岩洞。

沿着鹅卵石路向铁城方向行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芙蓉峡。只见两山夹峙,巍巍一如削壁,因呈铁青色,芙蓉峡又称“铁门峡”。明人郑汝壁在铁城游记中描写这里是“仅通箭,丸泥封,则鸟飞度耳。”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境啊!曾著有《仙都志》的明代文人李永明有诗描写此地的奇山异水:“乱削芙蓉傍水开,碧潭钓艇日徘徊。花迷洞口连环迥,鹰落峰头卓锡嵬。题石令公传铁峡,茹芝仙客吊荒台。好溪更有千秋月,曾照青莲作赋才”。石门指的就是铁门。在著名影片《阿诗玛》中,我们看到阿黑得知阿诗玛被财主热布巴拉抢去后,策马往山谷中飞奔的镜头,便是演员骑马跨入芙蓉嶂时拍摄的。当阿黑入山谷后,突然勒住马,朝前仰望,这时有个特写镜头:巍然屹立的奇峰绝壁像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拦住了阿黑的去路。阿黑并未退缩,拔神箭迎山射去。大山顿时轰然开裂,出现了一条峡谷,阿黑迅即跃马而过。这一组镜头便摄自铁门峡。铁门峡的奇绝险峻,使电影《阿诗玛》大为增色。

芙蓉峡内,群山环抱一谷,谷顶有一块螺丝形巨石与方石砌就的平台,这是宋代“铁城书院”旧址。相传朱熹曾住此讲学。站在铁城书院台上观芙蓉嶂、卓锡峰、钓鱼矶、连环洞等景色,气象万千,分外妖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转自:http://bbs.lezhong.cn/ShowPost.asp?menu=Previous&ForumID=11&ThreadID=436836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