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日记浏览石梁飞瀑壮天地

[游记]日记浏览石梁飞瀑壮天地

2008-06-10    9158.com

日志内容

分类 >> 我的文章 上一篇 : 夜宿天台山方广寺[转] 下一篇 : 走 过 石 梁 [转]

石梁飞瀑壮天地[转]心情:幸福 天气:晴

举报

作者: 姜彬(上海) 影片《少林寺》里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镜头:一架石梁在山谷中横空而过,一条急流穿过洞口,像银河倒挂,直泻深潭。这确实是一个很奇异的景色,它是从哪里拍摄来的呢?这回我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意外地探得了它的出处。这年四月,我和文艺界的几个朋友一起作了一次天台之行。天台山里多胜境,这我是早有所闻的;但天台山里有石梁这么个地方,我却是到了天台后才知道的。在隋代古刹国清寺里碰到县文管会的何同志,他用自豪的语气向我描述了石梁,它深深地扣动了我的心,自然,到了天台山,石梁是不能不去的。 在国清寺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到石梁去了。石梁在天台山的腹部,从国清寺进去大约还有三四十里路,汽车要盘绕过许多山头,才能抵达。大约一小时光景,我们的汽车在一小村旁停了下来,这里原是上方广寺的所在地,庙早毁于火灾,从留下的一些黄色的断壁残垣上,还看得出当年庙宇的痕迹。从上方广爬上一个小山坡,再向前走几十步,透过树丛看见一个油漆一新的小庙,那就是近年修复的中方广寺。举世罕见的石梁飞瀑,就在庙的右边,庙前有一座弓形石桥,一股溪流顺着庙的墙基哗哗流下来,穿过石桥,在庙的左侧墙边,和另一般从右面来的溪流汇合,然后沿着庙基下的溪床一折一折奔流下去。在第三折上面便是石梁,石梁下是削壁千仞的悬岩,石梁与悬岩之间是一个巨大的空洞,水从空洞中飞泻而出,直落下面的深潭里。从石梁旁向下俯视,下临深渊,飞瀑喷雪,固然令人心折。但要看石梁那种震慑人心的气势,则还须涉过溪流,从那边山上穿过重重树丛和竹林盘旋而下,一直下到飞雪溅珠的深潭边上,才能真切地感觉得到。离潭约一百米的溪上有一架拱形石桥,叫仙筏桥,在这里仰望石梁,使人有“忽如天际”的感觉。领略石梁飞瀑的雄姿,这里大概是最理想的地方了。明朝徐霞客曾在游山的归途中驻足于仙筏桥上望石梁飞瀑,竟至流连忘返,连日间登高涉水的疲乏也忘得干干净净了。他说:“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我平生没有偏于一执的嗜好,但对于“天开图画”却常有仰慕渴望之情,往年也曾游历过不少地方,像昆西山的龙门壁道,长江三峡的急水险滩,神农架的天门垭,黄山的天都峰,庐山的三叠泉,雁荡山的大龙湫,四明山的千丈瀑等等,常叹为观止。但我观山水素有一种浮光掠影的毛病,很少追求旧地重游的乐趣。这一回却不同,我在石梁住了整整二天,晚上就宿在中方广寺的昙花亭里,尽情的享受了幽谷中的朝曦和夕岚的美,静听了一夜飞瀑急流的鸣奏,可是当我第二天告别这个地方时,却还忽忽若有失,仿佛还有什么东西遗落在那里似的。这种情绪持续了相当一个时期,回到上海之后,还不时在我心头上升起重上石梁的愿望,而且希望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四个月之后,我果然约了几个朋友又一次到了石梁,这可以说在我的一生中是少有的。 为什么我会对石梁产生这种迷恋的心情,我想大概是石梁景色美中包含着一种耐人寻味的东西,一瞥之下使人余意无穷。光是山水之美恐怕达不到这么一个境界,自然界的美常常要加上人们蓄意追求的意味,才使它变得浑厚起来。这石梁的风景便是如此。当我对石梁的景色作了一番巡礼后,回到了中方广寺,登上了昙花亭,在高出云际的亭楼上,凭栏俯视曲曲流水,深壑孤庙(谷底有下方广寺)、茂林修竹,静听轰然落潭的瀑布声,这时候有一种特别的幽美、静谧的气氛袭上心头,全身产生一种舒服感,使人自然而然地收敛心神,陷入沉思状态。这时候,眼看着流水疾走,耳听着飞瀑轰鸣,心灵探索着自然界的奥妙。自然界已不完全是外在的东西,它已和主体完全溶和在一起了。 石梁的美,不仅在于它景色的奇,而且还在于它与周围景物的和谐一致。这里不但有林壑之美,卧虹飞瀑之奇,而且还有恰到好处的亭楼、佛殿。中方广寺高踞在石梁的岩头上,主要部分是昙花亭(说是亭实际是楼台,它在庙的两层楼上,下面就是石梁),据说原是南宋宰相贾似道造了给他父亲静修的。现在这个亭经过重新设计、精心筑造,高高地耸立在几十丈高的岩石上,真是峻险极了。如果把石梁比作一条从天外飞来的苍龙,那么,昙花亭就在龙头上嵌上了一颗亮晶晶的明珠。 我常常为一般旅游者感到惋惜,他们总是对景物一瞥之下就匆匆离去了,而景物的奥妙却常需要静观默察,细加体会才能领会到的。而且景物之妙,有时还要在一定的时候才表现得更充分些。比如钱塘观潮,一般旅游者只看了日潮就走了,而在月色下看夜潮不知要雄壮、瑰丽多少倍。石梁的景物我以为是四时皆宜的,但它自然也有最佳的时候。我上山前,有的同志向我介绍过石梁月色的美,石梁的月色确是美的,白日光照之下显得明朗、瑰丽的景色,这时由于涂上了一层银灰色的光华,而显得更加灵秀和幽娴了。在月光下看石梁和山谷景色,它把自己隐藏进雾一样的朦胧中,显得辽远、迷茫,甚至神秘了。 在石梁,夜里也有比白天更加清晰的东西,那就是溪流和飞瀑的鸣奏声,白天听来似乎终古如始,在夜里却显出千差万别来。睡在昙花亭的客房里听一折一折流淌的溪流声和飞瀑落潭的轰鸣声,这是一种怎样的合奏啊,它的音量的丰富厚实什么乐曲可以与之比拟呢?在迷蒙的睡梦中,我曾把它想象成松鸣、竹响,或者在夜的大海洋里迎浪飞进的巨轮的破浪声。所有这些,相似又不相似,我不能精确地捉摸它。 自然界是多么深沉啊,人的心灵能够感知多少呢?我带着迷糊糊的意识朦胧地睡去了,在石梁含意无穷,寂寥又深远的夜里。 作者: 姜彬(上海) 影片《少林寺》里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镜头:一架石梁在山谷中横空而过,一条急流穿过洞口,像银河倒挂,直泻深潭。这确实是一个很奇异的景色,它是从哪里拍摄来的呢?这回我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意外地探得了它的出处。这年四月,我和文艺界的几个朋友一起作了一次天台之行。天台山里多胜境,这我是早有所闻的;但天台山里有石梁这么个地方,我却是到了天台后才知道的。在隋代古刹国清寺里碰到县文管会的何同志,他用自豪的语气向我描述了石梁,它深深地扣动了我的心,自然,到了天台山,石梁是不能不去的。 在国清寺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到石梁去了。石梁在天台山的腹部,从国清寺进去大约还有三四十里路,汽车要盘绕过许多山头,才能抵达。大约一小时光景,我们的汽车在一小村旁停了下来,这里原是上方广寺的所在地,庙早毁于火灾,从留下的一些黄色的断壁残垣上,还看得出当年庙宇的痕迹。从上方广爬上一个小山坡,再向前走几十步,透过树丛看见一个油漆一新的小庙,那就是近年修复的中方广寺。举世罕见的石梁飞瀑,就在庙的右边,庙前有一座弓形石桥,一股溪流顺着庙的墙基哗哗流下来,穿过石桥,在庙的左侧墙边,和另一般从右面来的溪流汇合,然后沿着庙基下的溪床一折一折奔流下去。在第三折上面便是石梁,石梁下是削壁千仞的悬岩,石梁与悬岩之间是一个巨大的空洞,水从空洞中飞泻而出,直落下面的深潭里。从石梁旁向下俯视,下临深渊,飞瀑喷雪,固然令人心折。但要看石梁那种震慑人心的气势,则还须涉过溪流,从那边山上穿过重重树丛和竹林盘旋而下,一直下到飞雪溅珠的深潭边上,才能真切地感觉得到。离潭约一百米的溪上有一架拱形石桥,叫仙筏桥,在这里仰望石梁,使人有“忽如天际”的感觉。领略石梁飞瀑的雄姿,这里大概是最理想的地方了。明朝徐霞客曾在游山的归途中驻足于仙筏桥上望石梁飞瀑,竟至流连忘返,连日间登高涉水的疲乏也忘得干干净净了。他说:“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我平生没有偏于一执的嗜好,但对于“天开图画”却常有仰慕渴望之情,往年也曾游历过不少地方,像昆西山的龙门壁道,长江三峡的急水险滩,神农架的天门垭,黄山的天都峰,庐山的三叠泉,雁荡山的大龙湫,四明山的千丈瀑等等,常叹为观止。但我观山水素有一种浮光掠影的毛病,很少追求旧地重游的乐趣。这一回却不同,我在石梁住了整整二天,晚上就宿在中方广寺的昙花亭里,尽情的享受了幽谷中的朝曦和夕岚的美,静听了一夜飞瀑急流的鸣奏,可是当我第二天告别这个地方时,却还忽忽若有失,仿佛还有什么东西遗落在那里似的。这种情绪持续了相当一个时期,回到上海之后,还不时在我心头上升起重上石梁的愿望,而且希望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四个月之后,我果然约了几个朋友又一次到了石梁,这可以说在我的一生中是少有的。 为什么我会对石梁产生这种迷恋的心情,我想大概是石梁景色美中包含着一种耐人寻味的东西,一瞥之下使人余意无穷。光是山水之美恐怕达不到这么一个境界,自然界的美常常要加上人们蓄意追求的意味,才使它变得浑厚起来。这石梁的风景便是如此。当我对石梁的景色作了一番巡礼后,回到了中方广寺,登上了昙花亭,在高出云际的亭楼上,凭栏俯视曲曲流水,深壑孤庙(谷底有下方广寺)、茂林修竹,静听轰然落潭的瀑布声,这时候有一种特别的幽美、静谧的气氛袭上心头,全身产生一种舒服感,使人自然而然地收敛心神,陷入沉思状态。这时候,眼看着流水疾走,耳听着飞瀑轰鸣,心灵探索着自然界的奥妙。自然界已不完全是外在的东西,它已和主体完全溶和在一起了。 石梁的美,不仅在于它景色的奇,而且还在于它与周围景物的和谐一致。这里不但有林壑之美,卧虹飞瀑之奇,而且还有恰到好处的亭楼、佛殿。中方广寺高踞在石梁的岩头上,主要部分是昙花亭(说是亭实际是楼台,它在庙的两层楼上,下面就是石梁),据说原是南宋宰相贾似道造了给他父亲静修的。现在这个亭经过重新设计、精心筑造,高高地耸立在几十丈高的岩石上,真是峻险极了。如果把石梁比作一条从天外飞来的苍龙,那么,昙花亭就在龙头上嵌上了一颗亮晶晶的明珠。 我常常为一般旅游者感到惋惜,他们总是对景物一瞥之下就匆匆离去了,而景物的奥妙却常需要静观默察,细加体会才能领会到的。而且景物之妙,有时还要在一定的时候才表现得更充分些。比如钱塘观潮,一般旅游者只看了日潮就走了,而在月色下看夜潮不知要雄壮、瑰丽多少倍。石梁的景物我以为是四时皆宜的,但它自然也有最佳的时候。我上山前,有的同志向我介绍过石梁月色的美,石梁的月色确是美的,白日光照之下显得明朗、瑰丽的景色,这时由于涂上了一层银灰色的光华,而显得更加灵秀和幽娴了。在月光下看石梁和山谷景色,它把自己隐藏进雾一样的朦胧中,显得辽远、迷茫,甚至神秘了。 在石梁,夜里也有比白天更加清晰的东西,那就是溪流和飞瀑的鸣奏声,白天听来似乎终古如始,在夜里却显出千差万别来。睡在昙花亭的客房里听一折一折流淌的溪流声和飞瀑落潭的轰鸣声,这是一种怎样的合奏啊,它的音量的丰富厚实什么乐曲可以与之比拟呢?在迷蒙的睡梦中,我曾把它想象成松鸣、竹响,或者在夜的大海洋里迎浪飞进的巨轮的破浪声。所有这些,相似又不相似,我不能精确地捉摸它。 自然界是多么深沉啊,人的心灵能够感知多少呢?我带着迷糊糊的意识朦胧地睡去了,在石梁含意无穷,寂寥又深远的夜里。

转自:http://sun24501730.9158.com/BlogDiaryShow.aspx?userid=sun24501730&newsid=193348636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