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梅里雪山外转五 |
[游记]梅里雪山外转五 |
2008-07-01 sina.com.cn |
作阿江得——卢阿森拉→曲那塘 一大早起来,钻出帐篷,将昨天没吃完的米饭兑了点水,然后放入一些火腿、牛肉、榨菜、大白菜叶等,点火煮上,说粥也好,说烩饭也好,反正也懒得从新做了。 脑子里忽然想起,在向多克拉垭口行进的途中,我们三人在一处牧场上休息,背包就放在路边,过来5、6个喇嘛(是我们第一天扎营遇到的喇嘛),其中一位带太阳镜的喇嘛拿着单反照相机,很是新奇。走到我们背包前时,拿照相机的喇嘛将照相机交与身边的喇嘛,伸手拉了一下背包,没有拉动,然后又单手用劲向上提了一下,背包依然没有被他提起。他看了笑着的我们三人,伸出大拇指,向身边的喇嘛说了些什么。 原以为喇嘛出门都是很庄重,原以为出家人的任务就是念经,原以为。。。。。。出山后,坐车时也见过喇嘛打台球,从而改变了我对出家人生活单调的看法。 山中与大眼先后钻出帐篷,吃过饭,三人讨论了一下线路。山中的GPS显示这里海拔3500多米,昨天下垭口,证明我们下降了800多米。不同的线路之间没有可比性,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的最深。梅里外转,看过很多游记,这条上下落差很大的线路,负重徒步,对意志真是一个考验。 今天三人统一了思想,以徒步放慢速度为中心,以调整悠闲为主线,以拍照观景为政策导向,彻底的放松心情。要说人,只要有条件,从骨子里立马就露出堕落的迹象,晒帐篷、山坡上照相、相互之间的调侃,将昨天翻垭口的艰辛抛在脑后。 时间一直拖延到上午10点,才慢慢的开始出发,依然沿着小溪边曲折泥泞的道路下行,海拔也随之降低,一直到达2400多米处,道路从新回到爬升。这里通向卢阿森拉,上升坡度有所加大,路也随之不再泥泞。攻略上说,卢阿森拉海拔3800米,虽然不知道还要爬升多长时间,GPS显示的目前海拔高度,落差还是很大的。 也许,是因为前期翻越的多克拉垭口海拔4480米,也许,是因为过多克拉后已经没有退路,3800米卢阿森拉,在我脑子里已经没有反应,三个人依然很欢快。 许久,突然看到经幡,难道是卢阿森拉到了,问了一下山中,GPS显示这里海拔2800米。记得每到一处垭口,都布满了经幡,山中在途中说:“到这里要想迷路还真不容易,到处的痕迹这麽明显”,指的就是经幡和转经人留下的足迹。 经幡,一种在红、黄、绿、蓝、白五色布上印有一身驮三宝的骏马、陀罗尼咒语、观音六字神咒、佛教经文箴言及各种图纹佛像相间组合而成的“风马”旗、经幡(经旗)。它们或横或竖,或因势插挂,永远随风张扬、猎猎飘动,似乎在永无休止地诵念着“风马”上的经文。 随着走近,经幡在随风飘动,到处是悬挂的衣物、满地的饭碗和青稞面、首饰和随身物品,我知道卢阿森拉到了。卢阿森拉实际是海拔2800米,估计写攻略的朋友笔误了。 卢阿森拉是转经路上很独特的地方,每个转经的人都会在那儿扔下自己随身的东西,是为了祈求死后能转生到这块圣地,来世丰衣足食,所以那儿远远就有经幡,青稞、碗堆成小山样,到处都挂着手链、佛珠、衣服等等。 后来也问过一位藏族大叔,他说:“在卢阿森拉,扔下自己随身的东西,是为了祈求死后能转生到这块圣地,来世丰衣足食、保平安,还有,就是人得病以后,将患病处的东西丢弃到卢阿森拉,就把疾病丢掉了”。 此时的卢阿森拉,只有我们三个人,垭口处可以看到三面雪山,空气中弥漫着青稞面的味道,天空中飞起的乌鸦发出一阵阵怪叫,突然想起童话里巫师的城堡。卢阿森拉,给我的感觉是神圣、恐惧,我们每人放下一件东西,沿着山路盘旋而下。 下午近4点钟,下到河边,这就是曲那塘。转经路在曲那塘再次与溪流(这一处的溪流称为小河也够得上了)相会。这是河边的一小块平地,几十个平方的样子,旁边是一座吊桥。这儿虽然是传统上第二天的营地,但条件并不好,溪水浑浊,平地上满是垃圾,到处是两、三个拳头大的乱石,想舒舒服服地搭几顶帐篷,并不容易。 扎好了帐篷,洗洗袜子,用浑浊的河水做饭,终于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顿了,每个人都开始有了胃口,这是进山几天来最丰盛的一顿。 炖白菜、调胡萝卜洋葱、火腿、牛肉等等,大眼与山中也喝起了小酒。。。。。。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0dab4701000bh219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