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原省帆板队的队员,早在队里的时候就想把这项运动发扬光大,两年 前做过市场调查,今年暑假终于决定要实施了。钱江晚报的记者对此很感兴趣, 和副总编汇报后,派了两个记者实地采访活动,准备做个专版介绍(7.20发表)。 我做为助手去帮忙,顺便免费旅游。 杭州到宁波象山(丹城),汽车东站70元直达,三个半到四个小时。再坐公 交车4元到象山海滨浴场(名字可能不准确),门票听说是6元,我们谎称是里面 帆板队的队员,没有付钱。沙滩分东沙滩和南沙滩,我们去的是东沙滩,也是 省帆船帆板队的训练基地。住宿有黄金海岸大酒店,另一个忘了。原打算海边 住帐篷,但嫌带来带去麻烦,住进训练基地对面的望金宾馆,标间238,海景房 四五百吧(太贵了,没注意),因为不是周末,又认识老板娘,150住了海景房。 记者有其他任务在身,只安排了两天时间。早上10点出发,下午2点到,第二 天2:20出发,近6点返回汽车东站。算下来总共只有一天一夜。安排很紧,基本 上游泳、海边体验帆板、出海、吃海鲜等就没别的时间了。 =============2 --前些天有人坦率写自己第一次坐飞机,在这里要承认,我是第一次见到 海,但没什么异样的感觉,可能都这么大的男生了,没有什么值得一惊一吒 的。进房间放好东西休息一会儿,就换上泳裤出去了。 海滩说不上小,但也不大,周围地形像个“凹”字,突出的是山,东沙 滩就在凹进去的部分,绕过右边突出的山则是南沙滩。由于是第一次,没什 么对比,觉得沙子还算不赖,水倒不是很清。但听说浙江的海滩水质都不太 好,也就满足了。当时解放军的几个无线电连正在练习,看不出连什么。不 是周末游泳的人不多,但要在很小的指定区域。我们偏不,带上救生衣(不 是很会游),找个清静的地方游。 有一点牢记在心:我们不是来游泳的,呵呵。节省体力,到5点左右,运 动员海上训练回来,拦住一个帆板,是原帆板队的队长,请他教。帆估计7到 9个平方米,板估计三米多长,半米宽。我们练的唯一一个动作就是:爬上扳, 把倒在水面上的帆拉起来,站住。就是这样一个动作,我和两个记者,轮番 上场,下场是悲惨的,要么没拉起来就倒在水里,要么拉起来颤巍巍几秒钟 就失去平衡扑在水里或者被帆盖在水里。板和水面的摩擦很小,随着脚的力 量而乱动,帆贴在水面上,就像吸在上面一样。所以一个人稳板,一两人举 帆,总算是都站住了几次。不过有经验的队员介绍,板在移动中才会稳(我 想和自行车骑起来陀螺转起来才不会倒是一个道理,猜的。),贴着水面小 角度拉帆才会减小水和帆的吸引力。我们自己总结就是,力量要求在于稳而 不在于大,关键是技巧,板的重心、人的重心、帆的重心三者都协调好就好 了。据队长估计,像我们这样没有任何基础的人,半天到一天可以站起来稳 住。只要站起来,离成功就不远了。有人在水里会扑腾淹不死,就说自己会 游泳了――我对“成功”的定义就在这个境界上。 注:这一段有不少照片的,还没到手,过两天发出来。 ================3 第一天晚上去城里的酒店(梅园,不确定)吃海鲜,我对吃不怎么感兴 趣,所以也没什么心得体会,无非鱼虾之类,8个人吃了500块。海滩附近有美 食一条街,没时间去,应该不错。还去训练基地的食堂吃了两顿,十运会 将至,他们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65元,吃得极爽。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运动员下海训练,我们几个人坐教练的艇一起去。 “凹”字的缺口处由几米宽的一带泛黄的水相连,不知是什么道理。教练驾 艇放了几个带红旗的浮标下去,训练项目是起航和冲刺。起航训练的印象比较 深。海上不比陆地,帆板不可能在风浪中在一条起跑线上静止不动等出发 号令。起航一分钟前会有信号,大家看表,估计在一分钟后冲出“起跑线”。 提前冲出的属于“抢跑”,要独自绕回再起航,而不像短跑大家一起返回重 新比赛。帆板的速度也令人感叹,有的型号特别快,几乎赶得上教练艇了。 看运动员训练,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又领会了不少东西。 十点以后风浪变大,艇颠簸的厉害。教练说他刚当教练时晕船,在艇上 呕吐,脸色难看,现在是适应了。我和一位记者开始有点感觉了,近11点, 提前把我们送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