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7滇西北游记(2)–驴行虎跳峡 |
[游记]7滇西北游记(2)–驴行虎跳峡 |
2008-06-10 becod.com |
8#大中小 发表于 2008-4-27 10:10 只看该作者 回到岸上,向前不远是木制小屋听涛阁,外墙上贴满了驴友的感言纸条——经历了虎跳峡,总有些感慨一吐为快。一片片小纸在风中飘动,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这里同时也是中虎跳的最后一个收费点:天梯收费处(10元/人)。之后的路才是此次徒步的真正挑战 —— 从谷底经天梯爬上公路。不仅是体力问题,还有天梯的危险。经过一座摇晃的小桥,一段向上的小路,20分钟后来到天梯脚下,这时有些体力不支、气喘嘘嘘了。上行路是一峭壁,当地人用钢筋焊制了20余米的梯子立于壁上以方便通行,这就是所谓的天梯。20余米平放在地面并不长,但垂直立起在悬崖上,感觉则完全不同。对于天梯的危险程度,网上众说不一,能否战胜自我挑战过关,之前并无绝对把握。 因为登天梯确定有一定困难,所以当地人在峭壁后身又开凿了一条便道通向崖顶,使“胆小者”有变通之路,但恰恰是这个对比使登梯更具挑战价值。事先已给LP和儿子“打过预防针”,她们知难而退,直接从便道绕了上去,Windy母子却早有准备接受挑战。小Q看了看天梯,没怎么犹豫便爬了上去,不一会儿就没了踪影,够酷!自己跟着也踏上3公分粗细的钢筋,迈出了第一步。随着高度一阶阶的增高,略微感到紧张,半空中敢于转头望望身后空旷的山谷,也敢于抬头望望头顶的高度,却不敢向下看。心中提醒自己:这时只想上面的目标,千万不能紧张。不知上了多少阶、上面还剩多高,两条腿越来越发紧,到最后因两阶间距稍大,抬腿竟难以够到上一节钢筋,以至于不得不用手帮一下大腿的忙。这样下去就危险了,一抬头却发现只剩下最后两阶,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了关。LP打电话过来通报,她和儿子、小Q已走到前面去了。不一会儿Windy也艰难地爬了上来,她们母子让我打心眼里佩服。 凭心而论,天梯并不太险,这是我和Windy的同感。可能是因为网上的众说纷云而加剧了内心的猜测,不身临其境则难以准确评估。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上了天梯也解开了一个心结,就像小马过河一样,河水到底有多深,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 上面还有一节约5米高的小梯,然后便是看似无尽的羊肠小道。走不多远有一座简易凉亭,累得坐下休息。一个“热心的”当地青年主动搭讪,说后面还有一半的路,这使我们的信心大受挫折。之后的路并不算陡,但我们体力上都出现了问题,每不到百米便被迫站在原地大口喘气,到后来自己被Windy落下很远,成了垫底者。LP她们三人早已不见踪影,打过两个电话,能够确认相距并不太远,但又是那么遥不可及。今天在几位妇女、儿童面前“现眼”了!“现眼”的问题还在其次,与爬山不同,现在没有其它选择,只能咬牙坚持。那个当地人一直跟随着我们,不断说些让你泄气的话,到后来开始劝我们骑马。想必这家伙天天如此,作为当地人,很清楚游客此时的体力状况,利用心理战“趁火打劫”地做生意,真是司马昭之心!直到一个拐角处,见他的同伴牵了两匹马守在那里。实在太累了,意志竟有些动摇,心想不然骑马算了,但最后在Windy的鼓励下还是保住了“晚节”,最终下定决心,就算“四脚着地”也要爬上去。 LP再次打来电话,称她们已上到了公路,而且这里距终点只剩下不足三分之一的路程。远远跟在Windy的后面,觉得自己像蜗牛一样往上走,在登上一个小土坡之后终于看到了公路以及路边醒目的二层小楼“天梯客栈”,这是徒步中虎跳的终点之一。LP、儿子和小Q正站在客栈的平台上兴奋地呼喊着我们,鼓足最后一股劲一举上到了公路,成功地完成了中虎跳徒步。估算了一下,从两匹马处到公路最多不过五六百米,但那时因视线的遮挡无法知道,如果真的骑马上来,真是大大的不值!从江边的听涛阁上到天梯客栈,总共用时1小时20分钟,回头看远处的张老师家,距此直线距离不过1公里,中峡客栈刚好在两地中间。从张老师家下公路再上到此地,差不多走了一个锅底形状。 16:40联系“接力司机”的车子过来接上我们出发去大具,没想到这家伙因为生意太忙,在出了下虎跳检票口之后把我们转给了另一辆车。还好他们做生意很讲信誉,虽三次接力,但对乘客来说都能做到无缝衔接。因为之前劳累过度,换车时腿一下子抽筋了,一步一步挨上了车,很久才缓过劲来。唉,又让几位妇女、儿童看了回笑话。十几分钟后车子经过著名的路段“滑石板”,这一段路左侧的山体是不低于60度的光滑石面,其上寸草不生,看上去十分奇特。司机说常会有石头从上面滚落,非常危险,路过的车子都会快速通过,没有司机敢于停留。几分钟后车子拐下了公路,在沙石路面上向江边走了一段,17:00到达“两家人”。 “两家人”不是地名,而是旷野上孤伶伶两座小屋的代称,去大具老渡口的车子最终只能到达此处,下了车还需步行20几分钟才能下到江边坐船。到江边的一段路因为非常不明显,很多驴友都曾走错。本来有攻略可循,但司机的一个好心却不明确的指引使我们误入歧途。沙石路的尽头分出与之垂直的的左右两条小道,正前方则是悬崖。站在崖上已能够俯看到下面的江水和停泊在对岸的机动渡船。此处似乎更加“人迹罕至”,不知一天里能有多少渡船生意。其实下到江边本没有路,只是走得人多了便形成了路——鲁迅先生的名言用在这里非常恰当。LP一马当先右转走下去,很远之后发现不对只好返回,那么向左这条路一定是对的。举目四望,远远看到三个背包的女孩,连忙喊话问路,得知她们是来自北京的自助游者,也正在为找不到路而发愁,于是大家合在一起,这时才又想起了攻略。 不过只有文字描述的攻略此时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看到一条灌木丛中被人踩出的指向江边方向小道,LP再次一马当先带领众人走了下去,没想到越往下越危险,最后几乎已没有路,再走恐怕就掉到崖下了。走了两次冤枉路的LP此时开始抱怨我功课做得糟糕,一脸不高兴,偏偏儿子又添乱,憋了很长时间的大便一下子拉到了裤子里。正在焦头烂额之际,手中的电话响起,竟是大具客栈老板和福军打过来为我们指路。原来他已开车到对岸的崖上来接我们,我们这边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视线中。抓住了救命稻草,退出小路继续直行,终于找到“正路”下到江边。岸边一块大石上有两行红漆大字,下行的中文已模糊得不能辨认,上行只有一个英文单词“Ferry”。Ferry即渡口的意思,这个词很多年以前只在《走遍美国》中学到,但印象中从未用过,不过自此之后估计再也忘不掉了。此时已经18:00,本来20分钟的路转了近1小时,庆幸的是腿没有再抽筋。 |
转自:http://www.becod.com/bbs/thread-16391-1-1.html24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