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雪窦山人间弥勒圣地

[游记]雪窦山人间弥勒圣地

2008-06-27    sina.com.cn

“兼有天台山雄伟,雁荡山奇秀,天目山苍润”――近代中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张其昀如此评价雪窦山。实地登临雪窦山,才明白这仁宗皇帝“梦寐以求”之地的神奇,难怪走南闯北的苏轼,感叹“不到雪窦为平生大恨
”。

二、禅宗名刹

北宋真宗赵恒敕赐的“雪窦资圣禅寺”寺额,昭示着雪窦山成为灵验圣地的第二层机缘。

如果说“应梦名山”的山水胜景奠定了雪窦山的基础,那么“禅宗名刹”的千年传统成就了雪窦圣地的根本。

“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刹;涧绕寺走,处处可听泉。”在如此奇山异水铺垫下,雪窦山的主角――雪窦寺出场了。正峰耸峙、四山攒拱、泉流交汇的山中百顷平地,蔚然屹立这雪窦寺。

雪窦山的发展史,可概括为“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雪窦寺志》记载:“晋时有尼结庐山顶,名瀑布院。”它是雪窦寺的前身。但它的兴起是在唐朝。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移建山麓”,即一块地宽百顷的山中平原,周围“九峰环抱”,寺前“双流效奇”,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以后一直未再迁移。公元892年,常通禅师来该寺主持,成为十方禅院。

宋代是雪窦寺的全盛时期。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敕赐“雪窦资圣禅寺”寺额,始称“雪窦寺”并延用至今。据雪窦寺志记载,宋代皇帝曾对雪窦山颁发41道敕谕,其中最闻名的是北宋仁宗赵祯于1037年颁发的《宋仁宗皇帝敕谕》。敕谕记述仁宗梦游雪窦,对雪窦寺赠送厚礼封山育林,雪窦山得名“应梦道场”,名声大振。宋太宗赵炅赐雪窦寺石刻经书两部;宋真宗赵恒赐雪窦资圣寺额,赐千丈岩瀑布为“东浙瀑布”;宋孝宗为雪窦寺“敕铸大钟,以警晨昏”。

雪窦寺名列中华名寺是在南宋宁宗时期。宋宁宗时评定佛教寺院等级,以“五山十刹”作为佛教禅宗名寺的总称,为我国禅林宫寺制度中最高级别的寺院。禅宗是中国佛教的最大宗派之一,内部有法眼宗、云门宗、曹洞宗、临济宗等支派。雪窦寺被列为“五山十刹”之一,与杭州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寺、南京蒋山太平兴国寺等9寺并称“天下禅宗十刹”,奠定了禅宗名寺的地位。

雪窦寺之所以成为禅宗名刹,不但因为地处名山,佛教历史悠久、寺院规模宏大,文物众多,也因为这里高僧辈出。自唐至清,雪窦寺的48位禅宗派住持,多属佛门高僧。不仅在国内有很高声誉,在海外也有很大影响。唐代常通禅师是南岳第五世,有“雪窦禅院开山第一祖”之誉;中国佛教史上名扬四方的高僧延寿大师为法眼宗第三世、净土宗六祖,在寺说法9年并着佛学名著《宗镜录》一百卷,广为人传诵,甚至远播海外。延寿大师倡导“禅净双修”,为七众授菩萨戒,时人尊为弥勒下生。南宋智鉴禅师是曹洞宗12世,其法嗣天童如净禅师为日本曹洞宗开宗祖师道元的受业师。临济宗名师无准师范禅师曾给日本镰仓寺建长寺二祖、园觉寺开山祖、园通寺开山祖讲授佛学,主持雪窦寺十余年。

北宋重显禅师是雪窦山最著名的大师之一,造就了佛教史上著名的“云门中兴”。他是云门宗第四世,住持雪窦31年大弘云门宗风,后世禅林多以“雪窦禅师”称之。因其“敷扬宗旨,妙语遍丛林”,致使“宗风大振,天下龙蟠凤逸,衲子争集,号云门中兴”。着有《雪窦开堂录》、《瀑泉集》、《颂古集》、《拈古集》、《雪窦后录》等,在禅宗史上以雪窦《颂古百则》彪炳史册,对禅风影响很大。

雪窦寺的佛教故事也为它增添了传奇色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据说就是从这里的千丈岩流传。两只老虎在妙高台为宋代高僧知和禅师感化,传下了佛教史上“双虎听经”的故事。雪窦寺山门之内的含珠林,相传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墓地。智鉴禅师为此作诗曰:“图王争霸业,自古仗戈矛。英气今何在,都成一古丘。”

三、人间弥勒圣地

2006年12月29日,在青峰环列、泉瀑争鸣的雪窦山,隆重举行了露天弥勒大佛奠基庆典仪式,来自浙江、重庆、北京、江苏、台湾等地的各山住持共同见证,全国各地的高僧大德、四众弟子数千人参加了这一盛典。原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中国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发来贺信并派员参加庆典。

山山朝古刹。峰峰叩弥勒。雪窦寺最大特色是全国独有的佛教名山弥勒道场。

在天王殿内,供奉的不是一般寺院那样的布袋大肚弥勒,而是新加坡梁居士千里迢迢送来的印度戴冠弥勒,重10余吨。最有特色的是其它寺院所没有的弥勒宝殿,殿内供奉的主佛就是奉化人布袋和尚的大肚弥勒形象,佛像高大巍峨,四壁塑有以佛教四大名山加雪窦山为背景的千尊木雕弥勒,造型千姿百态,形象栩栩如生。寺前两株汉代银杏,直径约5人围,树叶旺盛,高耸入云。在树下面,竖有一块石碑,中书“弥勒应迹圣地”。“弥勒宝殿”在全国也是仅此一家。

雪窦寺成为弥勒圣地,正是因为“人间弥勒”奉化人布袋和尚。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几乎所有佛寺天王殿中都供奉这样一尊佛像:他身宽体胖,袒胸露腹,身后背一只口袋,游戏而坐,笑口常开。他就是民间习惯称呼的“大肚弥勒佛”。

其实弥勒并没有成佛,到目前为止他仍是一位菩萨,为佛教“五大菩萨”之一。称他佛,那是释迦牟尼佛曾“授记”(预言)他将继承释尊之位成佛,是佛教中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佛寺将弥勒佛供于前殿大王殿大概正是此意。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因在行菩萨道时发慈心、观慈心、入慈心定、不忍食众生肉,被称为慈氏。他的名字叫阿逸多,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当初是同时修行,修成正果后,将住兜率天。经弥勒菩萨的法力改造,兜率天庄严神圣,美丽如画,佛经称之为“兜率净土”或“弥勒净土”。之后弥勒降世三次说法度众生,佛经称“龙华三会”或“弥勒三会”,人间从此无限光明美满。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598a001008a7k.html75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