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杭州游记(6)岳王庙 |
[游记]杭州游记(6)岳王庙 |
2008-06-25 sina.com.cn |
到杭州岳庙是必游的地方。次日,终于摆脱了大部队,就剩下我和表妹两人,一早就沿着前一天的路线,前往岳王庙报到。 犹记小的时候看《说岳全传》,便对这位智勇双全的岳将军佩服得五体投地。十多年过去了,书中的很多细节早已遗忘殆尽了,但对“八锤大闹朱仙镇”这一节却记忆犹新。记得当时我看到三位助战的少年英雄迎战金兀术,还把金兵好不容易操练成的“金龙阵”冲得七零八落时,心中甚是得意。 (颐和园长廊画中的朱仙镇故事图) 这八大锤说的是岳飞手下四个人物,分别使金,银,铜,铁八大锤。其中使用银锤的便是岳飞的儿子岳云。 言归正传,来说说岳庙。 杭州岳王庙,始建于南宋,最初称为“禅寺”,到了明朝改称“忠烈祠”。历代迭经兴废,于清朝康熙年间重建,分为墓园,忠烈祠和启忠祠三个部分。忠烈祠和启忠祠坐北朝南,墓园却是坐西朝东的(好奇怪的布局)。大门正对西湖的岳湖,中间隔着“碧血丹心”的石坊。 进了正门是一个天井院落,中间是青石甬道,两旁古木参天。正殿忠烈祠重檐间悬挂着“心昭天日”横匾,是叶剑英的手笔。据说岳飞在供状上所写便是“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字。(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块匾额,后来上网找了又找,只有这么一张远景图。) 大殿正中便是岳飞塑像,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尽显英雄气概。 坐像上方“还我河山”的横匾,是岳飞的手迹。很早以前就听说,中国古代有两位武将名“飞”,堪称银钩铁划,一位是岳飞,另一位便是张飞。这回算是见着其一了。 正殿后面两旁分别是“岳母刺字、联结河朔、风波冤狱、被迫班师;和勤学苦练、收复建康、还我河山、郾城大捷”的壁画。天花板上绘有“百鹤图 正殿西边有一个“精忠柏亭”,展示着几段枯柏。相传这棵柏树种在大理寺风波亭边上,岳飞遇害后树就枯死了,后来移放在岳坟边上,称为精忠柏。经鉴定,枯柏并非南宋古柏,而是松柏科的植物化石,有一亿二千万年以上的历史。 转入庭院,两边各有一条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和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过精忠桥便是墓阙,边上有一口井叫忠泉。进墓阙重门就是岳飞墓园,墓道两侧临立的是石马,石俑等。 正中便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云墓,墓碑上刻有“宋继忠侯岳云墓”,两墓保持宋代的式样。墓前有一对望柱,刻有一副对联: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 墓阙后面两侧分列秦桧等4人的铸铁跪像,供人唾骂,遗臭万年。有意思的是,如今铁像上方挂牌,写着:保护文物,严禁吐痰之类的字样。 照片地上白色的大概是雪,这张明显不是我拍的。当时,很多人忙着和铁像照相,我们无法做到见缝插针,只好在网上摘了这一张。 读中学的时候,在《古今楹联拾趣》里看到岳王庙中有一副拟人的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 我十分喜爱。终于,在退回去的时候,看到了写在重门上的这幅对联。 看到庭园中间的石桥了吗?这座石桥叫做精忠桥,两边的扶栏甚低。原本我们没在意,就要离开墓园的时候,恰巧碰到一支旅游团在桥前集结,导游拿着小喇叭在介绍,于是便停下来听。 听这个导游说:来此岳王庙,文官下轿,武将下马。若是清官,必要从此桥上过;若是贪官,便得绕道走,要不晴天霹雳,是要跌下桥的。然后他请游客们各自选择过桥的方式。于是,我们也跟着上桥走一着,算是凑了把热闹。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2eba4901009kua.html5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